第三,運行規範的監事會
集團公司監事會經股東大會推選產生,由7名監事組成,其中5名為內部監事(內部監事動態跟蹤管理,了解情況,有利於監督,履行職責),2名為外部監事(外部監事具有公正性和權威性)。監事會下設審計辦公室,由4名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財會人員組成。監事會的地位很高,監事長與董事長、總經理在行政職別上是一樣的,但監事長對股東會負責,有權監督後二者的言行活動是否符合公司章程的規定。公司章程還明確規定,每個員工在任職期間都必須自覺接受監事會的審查和監督。每個中層以上幹部,在任職時要宣誓並簽訂一份承諾書,保證自己的一切言行必須忠於職守、克己奉公,一旦發生徇私舞弊或其他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將受到“一罰五十”的處罰,並以自己投入公司的股金和所享受的年薪作質押。這種嚴厲的製度,對公司每個人都構成了一個“硬約束”,使每一個人在公司都必須“循規蹈矩”、照章辦事,而不能胡作非為、隨心所欲。此外,監事會和公司黨總支一起還建立了廉政舉報製度,全方位、多層次推進公司的勤政廉政建設。所有這些都有力地保證了企業的有序運行和健康發展,也使投資者對公司充滿信心。
第四,建立健全了母子公司體製
為使企業集團真正從“工廠製”向“公司製”過渡,天正按產品類別不同,對下屬60多家鬆散層的成員企業進行分類改編,充分運用資本經營原理,進行大規模資產重組,吸收合並同類產品企業,大刀闊斧調整生產布局,按專業化分工需要,實行協作化生產,先後組建了五大生產總公司,這些總公司均為集團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實行獨立核算。改組後,集團公司作為母公司,不再直接從事產品生產,其原有的生產管理係統也被完全撥掉,整個組織機構呈現“扁平化”態勢,其主要職能轉變為投資決策、市場開發、技術攻關和組織協調。而各總公司作為子公司,則成為企業的產品製造中心、質量控製中心和成本(利潤)中心。
改製後,母子公司兩個層次之間通過四條紐帶聯結成為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1)資產紐帶:集團公司通過資本的投入,對下屬各子公司行使資產所有者的法定權利,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製,並通過向下屬公司委派資產經營者,實行資產經營責任製。資產經營者在集團公司的統一政策規定下負責進行生產經營活動;
(2)人事紐帶:集團公司建立統一的人事管理製度,確保集團公司組織結構和人員結構的優化組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幹部、員工隊伍,向子公司派出董事,以此影響子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
(3)財務紐帶:集團公司對財務實行“三統一分”,即統一製度、統一資金、統一人事、核算分開。下屬子公司形式上是獨立經濟實體,本質上仍是集團公司內部的二級核算單位,享有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財務權限。母公司設立內部銀行,使整個集團範圍內的資金能夠統一調劑,保證資金流向效益、效率最高的地方;
(4)行政紐帶:集團公司對下屬子公司的發展方向進行規劃,下達年度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製訂方針、政策、製度,統一運行規範,以強化對下屬子公司的管理、監督和調控,確保政令的暢通,從而使全集團成為一盤棋、一股繩。
改製後,天正還確定了集團公司以資本經營為中心、各子公司以利潤為中心、各車間以成本核算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並圍繞這一模式展開三級目標管理,即集團的資本經營把重點放在投資和管理上,成為資本經營中心。子公司以利潤為中心,以效益為根本,製訂產值、銷售收入、費用、成本、質量等指標,根據指標製訂年度、季度、月度計劃並加以考核,確保目標利潤的實現。各車間以優質、高產、低消耗為目標,建立成本核算中心。通過以上措施,形成從上到下一級包一級,從下到上一級保一級的目標責任網絡,從而確保集團總目標的實現。
江澤民同誌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股份製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股份製改組的最終成效還是要看它是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是否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從天正的實踐看,股份製改組至少給企業帶來了這麼幾個好處:
(1)股份製的籌資功能,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較好地滿足了生產和建設資金的需求,而且自有資金比例的提高和銀行負債的下降,使企業經營更加穩健,發展的回旋餘地也更大。
(2)利用資本經營原理,使企業無形資產有形化、貨幣化,通過控股方式,使企業能夠以較少的資金投入控製大量的資產,使企業的資產規模迅速擴大,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3)走聯合兼並和低成本擴張道路,實行較大規模的資產重組,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飛躍性發展。
(4)股份結構多元化、公眾化,有效地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分散了經營風險。改製前隻有少數幾個人持股,少數幾個在為企業出謀劃策、承擔風險;改製後,更多的人持股,為公司著想的人多,每個人承擔的風險小了。
(5)通過“三權”分離這種形式,使引進職業經理和高素質的人才成為現實,(以前老板既是所有者又是經營者,“武大郎”開店,看著高個不順眼,自然人難進、才難留),擺脫了農民辦企業的局限性,從而使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而相互製衡的內部法人治理機構的形成,則使企業行為更加規範,決策更加科學。
總的來看,天正集團股份製改造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1997年到2001年,五年間,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產值49.72億元,利稅6.8億元,年均增長48%以上;其中2001年實現工業產值19.05億元,利稅2.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