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打柴一日燒
第一節 什麼是商品流通企業會計
◎ 商品流通企業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對經濟活動過程進行反映、監督、控製的一種管理活動,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經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會計資料為依據,采用專門的技術方法,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與監督,並提供會計信息。商品流通企業會計是應用於商品流通領域行業的專門會計。它以商品流通企業中的流通行業為基礎,通過貨幣計量、複式記賬等方法對經濟業務進行連續、係統、全麵的核算監督,綜合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和經營成果,為企業外部利益關係人提供財務會計信息;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依據;促進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價值不斷增值。因此,商品流通企業會計是商品流通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商品流通企業會計的特點
商品流通企業是麵向直接消費者或批發商的企業。其經濟活動可以描述為從生產部門或其他商品流通企業購進各類商品,出售給下級商品流通企業或直接消費者的一種商品流通活動,是商品流通的中間或最終環節。批發經營的特點是經營品種多、規格複雜,交易量大;交易方式主要是現金交易與轉賬相結合。直接經營的特點是:經營品種多、規格複雜,直接為消費者服務,交易頻繁,數量零星;交易方式主要是櫃台的現金交易,成交時間短;顧客自助式服務的商業經營形式(即超市)已經成為直接經營的主要形式之一。
商品流通企業會計與其他專門會計一樣具有核算和監督的職能,這是與其他企業會計核算共同的特征。另外,從商品流通運行規律與會計的結合來看,商品流通企業主要是從事商品的購銷活動,其會計核算主要是圍繞商品流通業務進行,它也有其自己的某些特征。
1 以商品的購銷為中心進行核算和管理
商品流通企業商品的購銷活動是其主要的經濟業務。商品的購銷活動從實物形態上,表現為商品的購進和銷售兩個階段,它與工業企業有所不同;從價值形態上看,在商品購進過程中,商品流通企業用貨幣資金通過采購的形式變為商品資金的形態,商品采購回來後,又向消費者或其他企業銷售出去,即從商品資金形態變為貨幣資金形態。隨著商品購銷業務活動的持續進行,兩種形態不斷地交替變化著。資金的這種隨商品購銷業務的往複循環、周而複始的運動,即為商品流通企業的資金周轉。
在商品流通購銷過程中,通過商品購買,支付貨款及費用,使貨幣資金轉化為商品資金;在銷售過程中,通過商品銷售,取得收入和盈餘,使商品資金又轉化為貨幣資金,並獲得增值。商品流通企業會計主要是對商品資金的籌集和資金的循環進行核算和管理。所以,其核算的重點是商品的采購和商品的銷售兩個階段,以商品購銷為中心。
2 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核算和管理
商品流通企業是典型的流通企業,其麵對的是廣大消費品市場。眾所周知,商品流通最基本的規律是要從商品的價值規律及其供求關係中獲得有利時機,實現增值,擴大經濟效益。這就要求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必須在企業商品的購銷活動中,按照價值規律控製采購成本和管理費用,擴大收益,使本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第二節 商品流通企業的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是指財務會計報告的基本構成要素。由於商品流通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最主要的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因此,這裏所說的會計要素主要就是構成這兩張會計報表的要素。構成資產負債表的要素有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構成利潤表的要素有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
◎ 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
1 資產
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製的,能以貨幣計量並為企業提供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
舉個例子,孫先生租了幾間廠房和印刷機,開了家小型印刷廠。現在孫先生使用的廠房和機器是不是他的資產呢?顯然不是。雖然此時孫先生行使對廠房和機器的使用權,但這些廠房、機器的所有權並不在他的手裏,也就是說,孫先生並不能控製和支配這些廠房和機器。作為資產,首先要具有排他性,即某項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支配權隻歸某一企業;其次,資產要能夠被企業以貨幣加以計量。比方說一家生產飲料的企業,壟斷占有了一處礦泉水水源,但卻沒有辦法來給它估價,那麼這水源也不能算作是這家飲料廠的資產;再次,資產要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為企業帶來預期的經濟效益,要有助於企業目前和未來的經營。像報廢的機器,它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任何的經濟效益,這時它也就不能算作是資產了;最後,資產既包括財產,也包括債權和其他權利。隻有具備了以上特征,才能被列為資產。
資產的本質是經濟資源。它可以是有形的,如房屋、機器設備、材料等;也可以是無形的,如土地使用權、專利權等。具體來說,資產,是指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製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它具有以下特征:
(1)資產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所謂經濟利益,是指直接或間接地流入企業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資產導致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單獨或與其他資產組合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以資產交換其他資產;以資產償還債務等。資產之所以成為資產,就在於其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2)資產是為企業所擁有的,或者即使不為企業所擁有,也是企業所控製的
企業擁有資產,就能夠排他性地從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有些資產雖然不為企業所擁有,但是企業能夠支配這些資產,因此同樣能夠排他性地從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如果企業不能擁有或控製資產所能帶來的經濟利益,那麼就不能作為企業的資產。
例如,對於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來說,雖然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滿,承租企業一般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認定和支配該資產並從中受益。對於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來說,由於企業不能控製它,所以,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不應視為企業的資產。
(3)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資產必須是現實的資產,而不能是預期的資產。隻有過去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才能增加或減少企業的資產,而不能根據談判中的交易或計劃中的經濟業務來確認資產。例如,已經發生的固定資產購買交易會形成企業的資產,而計劃中的固定資產購買交易則不會形成企業的資產。
資產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比較常用的是按照流動性和按有無實物形態進行分類。按照流動性對資產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存貨等。有些企業經營活動比較特殊,經營周期可能長於一年,此時,就不能以一年內變現作為流動資產的劃分標準,而是將經營周期作為流動資產的劃分標準。除流動資產以外的其他資產,都屬於非流動資產,如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2 負債
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它具有以下特征:
(1)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清償負債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如用現金償還或以實物資產償還;以提供勞務償還;部分轉移資產部分提供勞務償還;將負債轉為所有者權益,如國有企業債轉股業務。對此,企業不能或很少可以回避;如果企業能夠回避,則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負債。
(2)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作為現時義務,負債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所產生的結果,是現實的義務。隻有過去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才能增加或減少企業的負債,而不能根據談判中的交易或事項,或者計劃中的經濟業務來確認負債。如銀行借款是因為企業接受了銀行貸款而形成的,如果企業沒有接受貸款,則不會發生銀行借款這項負債;應付賬款是因為企業采用信用方式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而形成的,在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發生之前,相應的應付賬款並不存在。
按照流動性對負債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流動負債,是指將在一年內(含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付股利、應交稅費、其他暫收應付款項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等。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3 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它具有以下特征:
(1)除非發生減資、清算,企業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2)企業清算時,隻有在清償所有的負債後,所有者權益才返還給所有者。
(3)所有者憑借所有者權益能夠參與利潤的分配。
所有者權益在性質上體現為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餘權益,在數量上體現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者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其中,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又合稱為留存收益。
◎ 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
1 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它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是從企業的日常活動中產生的,而不是從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產生的
所謂日常活動,是指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而從事的所有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活動,比如,商業企業從事商品銷售活動等。企業所進行的有些活動並不是經常發生的,但因與日常活動有關,也屬於收入。有些交易或事項雖然也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但由於不屬於企業的日常活動,所以,其流入的經濟利益不屬於收入,如企業出售固定資產淨收益。
(2)收入可能表現為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收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形式多種多樣,既可能表現為資產的增加,如增加銀行存款、形成應收款項;也可能表現為負債的減少,如減少預收賬款;還可能表現為二者的組合,如銷售實現時,部分衝減預收的貨款,部分增加銀行存款。
(3)收入能引起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由於收入是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所以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但是,收入與相關的成本費用相配比後,則可能增加所有者權益,也可能減少所有者權益。
(4)收入隻包括本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企業為第三方或者客戶代收的款項,如增值稅、代收利息等,一方麵增加企業的資產,另一方麵增加企業的負債,因此,不增加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也不屬於本企業的經濟利益,不能作為本企業的收入。
按照企業所從事日常活動的性質,收入有三種來源:一是銷售商品,取得現金或者形成應收款項;二是提供勞務;三是讓渡資產使用權,主要表現為對外貸款、對外投資或者對外出租等。
按照日常活動在企業所處的地位,收入可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是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而從事的日常活動中的主要項目,如企業的銷售商品等。其他業務是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動。
2 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它具有以下特征:
(1)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而不是從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商業企業以現金支付采購人員工資、以銀行存款支付廣告費等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屬於費用。有些交易或事項雖然也能使企業發生經濟利益的流出,但由於不屬於企業的日常活動,所以其經濟利益的流出不屬於費用,如企業出售固定資產淨損失。
(2)費用可能表現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
費用的發生形式多種多樣,既可能表現為資產的減少,如用現金支付管理人員工資、用銀行存款支付廣告費;也可能表現為負債的增加,如負擔長期借款利息;還可能是二者的組合,如購買商品支付部分現金,同時承擔債務。
(3)費用將引起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按照費用與收入的關係,費用可以分為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其中,營業成本是指所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的成本。營業成本按照其所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在企業日常活動中所處地位可以分為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每一個員工,都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成本意識,養成為公司節約每一分錢的習慣。節儉實際上也是為公司賺錢。
無論公司是大是小,是富是窮,使用公物都要節省節儉,出差辦事,也絕對不能鋪張浪費。節約一分錢,等於為公司賺了一分錢。就像富蘭克林說的:“注意小筆開支,小漏洞也能使大船沉沒。”所以不該浪費的一分也不能浪費。
一位年輕人到一家公司應聘。當他走進辦公室時,看到門角有一張白紙,出於習慣,年輕人彎腰撿起白紙並把它交給了前台小姐。結果,在眾多的應聘者中,這位年輕人戰勝了其他比他條件更好的人,成了這家公司的正式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