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起點遇見未來(1 / 3)

政協委員的“大腦計劃”

2015年3月的“兩會”中,百度創始人、政協委員李彥宏所提出的“中國大腦”提案,無疑是其中的亮點之一。什麼是“中國大腦”?它被提出的意義又何在呢?

在未來的科技市場競爭中,飛速發展的中國能否成為世界的創新中心?中國能否憑借創新力量實現“完美超車”?對於這樣的問題,李彥宏用了兩個字回答——“創新”。無疑,在新常態的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中,創新乃大勢所趨。

李彥宏曾表示:“未來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從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發展,還得靠高科技,擺煎餅攤也算創業,但不能持續提供更大的價值。國家應該更加重視技術和研發的投入,以此保障未來中長期的高速發展。”

在現代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中,人工智能逐漸走到了可實現化的前沿技術之中,更日益成為人類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會推動人類“新生活方式”的進化,並極大地提升和擴展人類的能力範圍。同時,在促進技術創新、提升中國科學技術在世界的競爭優勢及推動人類社會發展上,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人工智能在科技發展上所帶來的創新影響力,與李彥宏的百度在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相輔相成的。李彥宏曾說,當前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迎來了新一輪挑戰,且已進入到新的發展期,發達國家已經加大力度進行人工智能的全麵戰略布局,並將其引申至國家戰略層麵。遺憾的是,在如此國際化的人工智能大熱潮中,中國尚未製定出完整的國家性質的發展戰略計劃。

也由此,李彥宏有了“中國大腦”的設想。

2015年1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政府工作報告》座談會,李彥宏應邀出席。

當李彥宏介紹互聯網創新如何讓傳統產業和公共服務變得更高效時,李克強總理突然打斷他的話,插話提問道:“你們做遠程醫療嗎?”

李彥宏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並說百度已在開展相關業務應用了:“我們不是讓病人能找到最有名的醫生,而是希望讓病人找到最‘合適’的醫生,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

李克強總理聽罷,點頭稱讚,表示十分認同,他說:“醫療產品也是公共服務的一種,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與企業合作。”總理的一番讚同之言,對李彥宏無疑是最有效的“強心劑”。

李彥宏知道,與會的幾千名代表都是兼職,平時都活躍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中,未必能清楚地了解報告中的所有內容,故此PPT的存在很必要。

隨即,這個資深互聯網人、年輕的全國政協委員,向李克強總理提出請求:“能不能做一個PPT,有圖表或者其他更生動的形式,讓代表委員能更好地理解報告?”他對此的解釋是:“隻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參與,提建設性的意見。”

三月,春回大地,萬物複蘇。

此時正值全國兩會期間,李彥宏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出席了兩會,並帶來了備受關注的兩項橫跨“民生”和“科技”的提案:一份是關於“建議全麵開放醫院掛號號源”,用於實現病人在第一時間找到最適合問診需求的醫生;另一份則是“建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使人工智能更加生活化,實現人工智能的跨越發展,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中取得製高點。

“看病難”是老百姓最關注的民生問題,若能實現網絡掛號,將會對方便民眾求醫、提高醫療行業服務運行效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全國大部分省市都要強行拿出一部分掛號源給衛生局,衛生局以壟斷的形式建立全市掛號平台,以阻止掛號服務商業化。

故而,國內大部分地區具有官方背景的“預約掛號統一平台”,都存在著社會認知度不高、用戶體驗不完善、掛號號源不充足、限製醫院開展個性化服務積極性和自主性等多方麵問題。

2013年5月23日,提供互聯網掛號服務的兩大平台——淘寶網與掛號網分別發表聲明,宣稱停止在北京地區的預約掛號服務。其原因極具針對性,在此聲明發布的前一天,北京衛生局發布聲明稱,北京已建立全市統一的互聯網掛號平台,除此之外的任何網站、組織和個人不得對預約掛號平台進行商業利用。基於此,李彥宏提出了“建議全麵開放醫院掛號號源”的提案。

他建議,希望部分高密度人口地區能取消對商業機構開展網絡掛號業務的運行限製,並借助社會力量對醫療資源配置予以優化,從而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我希望政府部門可以下達統一的規定,例如,所有醫院的網上掛號率必須在三年內達到50%。但是怎樣把這個號放出去,需要各個醫院自己想辦法,比如主動提升醫院的信息化係統。政府相當於給醫院量化指標,要求他們一定要實現多高的網上掛號率。”李彥宏如是說。

在李彥宏看來,對商業機構開展網絡掛號業務的運行限製的做法是違背市場經濟原則的,他直言:“越集中、越壟斷資源,就越難以給公眾提供最好的服務。”

目前中國的BAT互聯網三巨頭已經開始對在線醫療市場摩拳擦掌。2015年年初,李彥宏便大力著手構建在線醫療,且動作頻頻:與301醫院合作、上線百度醫生App、戰略投資健康醫療類網站“健康之路”等。

李彥宏的夢想是,根據不同地區的用戶需求情況,逐漸加大互聯網上醫院掛號號源的比例,並加大對互聯網掛號的宣傳力度,引導醫療需求者通過互聯網進行掛號,鼓勵醫院在自身網站開通互聯網掛號服務、進行在線谘詢和交流服務,采用分時段預約的信息化手段,在提升醫院運作效率的同時,方便群眾求醫問藥。

2014年,百度在人工智能項目上的研發投入遠遠超過Google,因為李彥宏對於人工智能的決心很明確:“我不在乎華爾街怎麼看,我一定要把(人工智能)這事兒做成。”

當然,從國內目前的人工智能水平來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研究積累、應用實踐經驗和科技創新投入等方麵,與國際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也正因此,李彥宏提出了另一個提案,關於“建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希望能將人工智能建設上升到國家高度。

他解釋說:“這個項目是要做一個關於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把相應大規模的服務全集中建立起來,並開放給科研機構、民企、國企、創業者等社會各個層麵,讓大家在這個平台上嚐試語音識別、視覺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機器人等。”

在提案中,他建議以智能人機交互、大數據分析預測、自動駕駛、智能醫療診斷、智能無人飛機、軍事和民用機器人技術等作為重點研發領域,政府應大力支持有能力構建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和公共服務平台的企業。他說:“這件事如果隻是百度來做,可能是幾萬台服務器的規模,如果國家投入,是幾十萬台服務器的規模。平台大了,可以降低成本,鼓勵更多的創新。”

“中國大腦”是中國未來創新政策中不可或缺的新模式,即創新不應該由政府來主導,應該由政府來帶動。李彥宏倡導建立一個更大的公共交互平台,並開放給整個社會。

在未來,這個國家大平台將會對更多領域開放資源,以改變過去的“相馬模式”的科研機製,並啟用“賽馬模式”等市場機製,在人工智能技術成果的轉化與共享方麵,讓市場規律起作用,促進研究成果轉化。他還說:“最後不管誰做出來,都是政府引導的結果;而不是政府覺得在某個方麵技術上需要有突破,政府自己組織一批專家去攻關。”

李彥宏不僅希望國家相關政府部門能夠介入,也希望有軍方部門的介入。他表示,“軍隊在技術創新上一直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縱觀整個世界曆史,很多創新都是在戰爭時期產生飛躍的發展。軍方有需求,他們也擁有大量的經費。”

隨後,他舉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案例:該計劃耗時10年,有3萬家企業參與其中,動用了30萬從業人員,共花費255多億美元。從表麵上來看,登月計劃並沒有產生實際作用,但我們從側麵卻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美國持續、穩定的大規模投入,使得大批企業快速成長,並且不斷創新。英特爾公司的快速發展,便受益於此,就連世界創新中心“矽穀”,都與之存在必然的聯係。

“中國的創新環境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李彥宏認為,中國目前仍處於高速增長的階段,仍存在無數的機會。從經濟形勢來看,刺激消費仍然是最有效的經濟發展方向和動力。未來的幾年,便可清晰地看到,互聯網不僅顛覆了傳統行業的格局,還幫助傳統行業提升效率,並刺激其發展。

語言是最大的障礙,同時全球優秀人才的引進機製,也對中國創新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製約。比如百度想要招納國外優秀應屆畢業生,就很難在短時間內拿到簽證。“應該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到中國來,我們離兼容並包還有距離。”李彥宏說。

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更多地是站在國家的角度去觀察,並積極考慮社會所麵臨的問題。他不斷地跟進提案,時刻關注著相應的效果。他知道,在未來的道路上,百度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中國要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他要讓人們願意相信,百度在技術上的投入以及挖掘,將會是加快這一目標實現的最佳驅動力。

“對掐”馬化騰

智者常把對手當成朋友。在兩會期間,李彥宏的“朋友”馬化騰,一樣是與會的企業家中的焦點人物。

李彥宏曾說:“百度和騰訊過去是朋友,現在是朋友,以後也是朋友。我們在發展過程當中,至少從我的角度以及百度的角度來說,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這個市場能夠接受什麼樣的東西。我們有沒有能力去做相應的事情,我們從不覺得我們做了,別人就不能做。”

台上台下,百度與騰訊爭鬥了十餘載,李彥宏與馬化騰在媒體麵前的爭論,也早已由唇槍舌劍變成了談笑風生。

2012年,百度收錄了騰訊微博的內容,由此引起了李彥宏與馬化騰在微博上的“互掐”。

馬化騰說:“在國外,穀歌要花錢買內容,百度卻無償獲得新浪和騰訊微博內容,是坐收漁翁之利。”李彥宏馬上回應:“騰訊一年靠用戶付費收幾百億,就不要跟我們搶廣告的錢啦。”

微博是中文互聯網中最流行的網絡社交方式之一,而且人們在使用微博時候的心態也都各不相同。

李彥宏說:“百度作為一個搜索引擎盡我們所能把所有收集到的信息搜集起來給用戶檢索,微博這幾年發展非常快,很多信息都是通過現在的微博傳播。所以我們是以一個非常開放的心態收錄微博內容。”

他還表示,很多人在用細碎的時間發微博、看微博,這對百度的搜索技術提出了新要求,這些信息要如何放在搜索引擎裏,並且使用戶在搜索的時候可以很方便地找到,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當部分用戶在搜索一些比較嚴肅的信息時,又不能把這些隨便的話語肆意地呈現在用戶麵前。這對百度來說,是技術上的又一巨大挑戰。

有不少網友認為,李彥宏所指的“嚴肅內容”,頗有雙關語之嫌,意在暗指騰訊微博嚴肅內容不多。

對此,馬化騰說,騰訊微博早就與百度進行“合作了”。他用Twitter、Google的關係舉例稱,Google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金錢去買內容。但在中國,由於幾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絡運營商存在巨大的競爭關係,所以很多公司願意無償將微博內容貢獻給百度。

馬化騰把騰訊形容的如此“無償”,這不禁讓傳統媒體人心生寒意。要知道,在互聯網媒體初期,傳統媒體都在為門戶網站“無償”貢獻內容。

對於馬化騰頗具針對性的言論,李彥宏立刻進行反擊:“中國和美國的差別主要原因不是因為競爭原因,而是由於商業模式原因。”在美國,不管是Google還是Facebook,每家公司都在一門心思地競爭廣告。而在中國,騰訊每年僅依賴用戶付費就有幾百億的收入,既然走的路不相同,何必要在網絡廣告收入上你爭我奪呢?

李彥宏這些話並非空穴來風,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騰訊2012年僅在遊戲和增值服務等方麵就收獲了450多億元,是百度全年總盈利額的一倍多。

聽了李彥宏的舉證,馬化騰很不服氣,說百度已經占了大便宜,就不要再賣乖了:在過去的若幹年中,微博的競爭已經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各家公司屬性不同,實力各有千秋。但微博的形態十分多元化,正在向社交應用、即時通訊等功能上改進,並且在智能終端應用和媒體社交化方麵有了更多的改進,使得部分傳統門戶網站變成“不微博不門戶”的發展形勢。很多公司正在不計成本地瘋投資金,騰訊投幾千萬廣告,新浪也投幾千萬廣告進行殘酷廝殺。

人才是科技公司萬年不變的必爭核心。在人力資源的問題上,李彥宏曾暗諷騰訊稱:因為競爭,每年學生的offer都漲得很厲害。而馬化騰則回應:HR們常說,百度是哄抬人才價格的高手。曾有一位北航大的學生詢問過李彥宏和馬化騰,百度和騰訊到底如何緩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這樣的問題,讓馬化騰再次抱怨起了李彥宏。而李彥宏對他的抱怨和對於學生的疑問,則顯得有些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