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hao123網站
俗話說,人有三災六難,企業經營也一樣命運多舛。李彥宏帶領著百度在一路跟頭中,終於跨過一道道坎,朝著最高峰拾級而上。
否極泰來。百度戰勝了一次次麻煩後,終於撥雲見日,逮到了一塊甜而不膩的大蛋糕——hao123網站。該網站並入百度,在其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即便今日,此網站也是分類網站中的佼佼者。
最初的hao123網站非常簡陋,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誰說簡陋的屋子飛不出鳳凰?李彥宏看重的正是這份在當時複雜背景之下的簡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上網的便捷性得以增加,網民們卸下了互聯網的高科技門檻,故此用戶層次和應用水平參差不齊。當時互聯網上的信息分類雜亂無章,讓人理不清頭緒。曾有一位科幻小說家說:“在互聯網搜索信息,就像是一個饑渴的人想把頭伸進尼亞加拉大瀑布去止渴一樣。”所以,對於那些尚不熟悉網絡的新用戶而言,hao123網站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如此,對李彥宏而言,要是能收購hao123,就能將兩大互聯網用戶群全部攬入百度懷中。加之為了能在高端中文搜索引擎領域站穩老大的位置,百度圍繞著搜索引擎開發了一些新頻道,而若能順利收購hao123,其也將會在另一大網絡用戶群體中占到最大優勢。
2004年夏,百度分公司負責人劉計平在李彥宏的授意下,乘火車趕到廣東省梅州興寧縣。抵達目的地時,已是淩晨3點鍾,稍作整理,待天亮後,劉計平準備去見李興平。
李興平是何許人也?他是一個年少有為的年輕人,24歲的他已是互聯網大鱷,正與呼風喚雨的百度爭奪中國互聯網市場份額。
那時,李興平在城鄉結合部,臥榻於自家建的二層小樓,優哉遊哉,看似清閑無比。李興平學曆不高,初中畢業,可在互聯網行業是把好手,他創建的hao123網址之家,是被世界權威查詢網站Alexa所公認的全球流量最大的中文網站。
那時,街頭巷尾的不少網吧裏電腦的開機畫麵就是hao123的首頁。hao123雖聲名大振,可首頁太過淩亂,到處都是鏈接,網站導航也已是雅虎玩剩下的模式。而其簡陋的設計,更讓業內人士不屑一顧。
今日來看,hao123具備了可以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大網站忽視它,也就不在意它如何成長,這樣的自由空間,讓它有了最初存活的可能。就這樣,所有人都把它當作不足掛齒的對手,在這種漠視的放縱下,它一步步成長為了勢不可擋的巨人。
hao123做大了,那些大公司開始對它打起了收購的主意。在劉計平造訪李興平之前,已有太多橄欖枝伸了過來。李彥宏見勢頭不妙,便命劉計平親自上陣,暗中密會李興平。
劉計平出發前,徐勇一直叮囑他,言語上保留三寸,不要逼得太緊,隻要表現出此行隻是為了接觸就可以了。此前,看到hao123的強勁勢頭後,百度早已向李興平發出過邀請,希望可以收購,但遭到拒絕。此次劉計平去,李彥宏希望他能找到打動李興平的關鍵點。
見到李興平後,劉計平放鬆了很多。此前心裏還有些打鼓,不知這樣一個成績斐然的業內老大,會是何等盛氣淩人。真見麵了,李興平與他想象中的樣子截然不同,沒有架子,人很隨和,還有些內向。後來李興平自己介紹,說他上完初中後就出去打工了,曾在電腦城給別人裝電腦。
劉計平見李興平這麼好說話,便直奔主題:“hao123.com的發展勢頭不錯,但你一個人操作公司,會麵臨諸多的困難。”劉計平自己也做過生意,他隨即講了一些自己的辛酸經曆。
李興平聽完,深有感觸,也慢慢敞開心扉,說了更多心裏話。他說,公司財務、網站線下推廣等都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方麵,有時很頭痛。hao123的影響力逐漸變大,稍有不測,就會引起諸多是是非非,終日提心吊膽的。其實他打心眼裏排斥企業經營管理上的諸多事務,並稱自己還是比較適合做個網民,每天活在自己的網絡世界裏,輕鬆自在。
透過李興平的講述,劉計平覺得機會來了,他看出了hao123給李興平的壓力。接著,他向李興平描述了李彥宏對於百度收購hao123的看法:李彥宏此次出手收購,是發自內心地想讓hao123有更好的發展。小規模的運營方式,會阻礙其發展。Hao123就像是一艘裝滿金子的小船,如果一個人劃船,風和日麗的天氣還好,一旦遇到暴風雨,定會覺得孤立無援,一個大浪打過來,必然人財兩空。
這個比喻實在恰如其分,李興平似乎被打動了。劉計平趁熱打鐵,直接給李興平報了個靠譜的價格,李興平雖未當即答應,卻也沒有反對,隻稱要回去和父母商量一下。
當天下午,李興平主動來找劉計平,與之商談了一下價格,最後敲定的價格比原來高出一點,可也完全在百度能接受的範圍。一切都水到渠成了,可李興平對商務事宜上的排斥,讓劉計平出乎意料。談到稅務細節等相關問題時,李興平的情緒產生了劇烈波動。這一切,都出在錢身上。
其一,繳納的稅務費用並不是個小數目;其二,李興平本人不願處理這類事情。在hao123以往的生意往來中,無論是和哪一家網站合作,hao123隻接受稅後款。故此,麵對眼前這些讓他頭疼的事,情緒一上來,他當即表示hao123不賣了!
劉計平看事不妙,立即撥通了李彥宏的電話,告知詳情。李彥宏很爽快,表示稅務上的瑣事全權由百度負責。隨後,劉計平又給徐勇打電話,跟他說:“很有戲,趁我在,直接把合同給簽了吧。”徐勇一口答應,隨後用E-mail把合同發了過去。
本以為事情到此結束了,劉計平鬆口氣,可還沒完,倔強的李興平嫌談合同麻煩,便找來父親處理。他的父親是位退休老教師,幾年來都是由他為兒子打理財務。
經過這個小小的波折,最終,事情總算圓滿解決。百度以5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外加部分公司股權,成功將hao123.com納入囊中。在價格上,百度付出的的確不少,可從後期及今日的結果上看,此次“中國互聯網公司收購案例中涉及金額最高”的收購現實,對於百度來說很值當。
回到公司,劉計平把此行的細節都告訴了李彥宏。當李彥宏問及此次談判的感觸時,劉計平表示,任何合作,最重要的是要在雙贏的前提下贏得合作夥伴的信任。
李彥宏的坦誠,在百度的企業文化中一脈相承,他讓百度的每一名員工都如自己一樣坦誠。在這次巨額投資收購中,劉計平的每一個提議,都依托於雙方互利的條件,一言一行,都是站在李興平的立場上考慮。整個談判過程中,劉計平不但獲得了李興平的信任,還贏得了他父母的信任。
此後多年,百度始終精心打造著hao123,其廣告價值亦是一路飆升。那時,百度每每舉行活動,都會邀請李興平,而他每一次都得拉上劉計平,不然心裏沒底。
百度上市的當天,後半夜兩點多時,李興平打電話給劉計平,電話一通,他激動地問:“高興吧?”劉計平立即回答:“當然高興,你呢?”李興平則傻笑著問:“這個東西(股票)怎麼賣呀?”劉計平一通狂笑。
因為hao123,李興平和劉計平成了朋友,李彥宏也很欣賞李興平,覺得他是個非常純粹的人,自己的公司已經上市,卻還弄不清股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當然,此時的他也不會意識到,百度收購hao123,正是為了上市在做準備。
李彥宏做事一向小心謹慎,且目的性極強。收購hao123,並不是盲目擴張,而是為了讓百度更快地進駐納斯達克。他曾說,百度上市隻會選擇納斯達克,要在人家的地麵掛牌,就得按照他們的規矩:上市公司的“盤子”不能少於3億美元的規模。
在未收購hao123之前,百度嚐試過上市,可因自己“盤子”小,絆倒在了納斯達克的高門檻上。而此時不同以往,成功收購hao123之後,“盤子”又大又深,正所謂強強聯合,打通納斯達克的大門也變成了輕而易舉的事。
百度在收購hao123的同時,也在全力吸納其他公司,為的就是增加自己的籌碼,加快在納斯達克掛牌的步伐。
三次融資,上市準備
將hao123攬在自己懷中的百度,有了在納斯達克掛牌的實力。此時,已沒人能阻止其迅猛發展,對手若想與之競爭,唯一的辦法不是下絆子,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用實力說話。
在與百度的數次較量中,Google已經明白,若不加快發展速度,自己世界搜索引擎霸主的位置終將會被百度取代。因此,拓展海外市場已成了Google最重要的戰略計劃,更是當務之急。盡管其在很多國家都大受追捧,可在中國市場卻表現平平。
中國龐大而又特殊的互聯網市場,業已成為世界互聯網大咖們關注的焦點。Google希望快速在這片市場站住腳,否則也會麵臨後浪推前浪的危險。隻是,百度風馳電掣的發展速度,卻讓其望塵莫及。為此,Google邀請了眾多研究中國的專家及學者,就中國市場為其出謀獻計。
Google輾轉難眠,百度卻順風順水。2004年第一季度的搜索流量份額,百度已大幅超越Google,僅第一季度的收入,就達520萬美元之多。
隨後,百度遷至中關村理想國際大廈,為攻入納斯達克做著最後的準備。Google疲於應對中國市場,百度則吹響了上市號角。
李彥宏在籌備百度上市方麵表現的很低調。當時,很多投資銀行都看出了百度要上市,每家銀行都想做百度股票的承銷商,最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和高盛兩家銀行拔得頭籌,成為主承銷商。承銷商銀行派出相關工作人員進駐百度,並輔助其處理上市的相關事務。
為了讓此次上市能獲開門紅,百度在招股說明書上下了不少功夫,所有工作人員每天都要開10個小時左右的會議,這樣的快節奏準備,讓百度有更多時間對招股書中的數據內容進行更新,保證內容的時效性。
2004年4月,李彥宏提議對百度的股份進行拆股。所謂拆股,即是將百度現有股票一分為二,此舉的好處是,所有員工的持股期權會翻一番,這是李彥宏對百度人發放的“福利”。當時,十多個曾在百度的持股人都因故離開了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百度用盡了各種辦法將他們找到,並簽署了有關拆股的法律文件。
被找回的這些人根本沒想到,離開百度多年之後,百度仍沒有忘了他們,心中對百度、對李彥宏的感激難以言表。
為了加快百度上市的步伐,李彥宏決定在上市前進行第三次融資。當時,百度CFO的位置空缺,為了不影響第三次融資的進程,眼下最重要的,即是找到一個能擔此重任的能人。
有人向李彥宏推薦了一位財務顧問,此人在全球範圍擁有9年的全麵財務顧問經驗。李彥宏看了資料後,當即拍板,認定他就是百度未來的CFO。
他是誰?他就是百度未來的財務之神——王湛生。
兩人見麵後,李彥宏向王湛生詳細介紹了百度目前的財務管理情況,王湛生了解詳情之後,並未表現出多大興趣,居然拒絕了李彥宏的邀請。
李彥宏不打算放棄,從經驗來看,王湛生是最合適的人選,此後他經常約王湛生見麵。如此軟磨硬泡,王湛生出於李彥宏的顏麵,便答應去百度試一試,同時願意幫助百度進行上市前的第三次融資。
王湛生詢問李彥宏,百度現在的估值是多少,李彥宏說1.5億美元,這讓他不禁大吃一驚。因為他根本想象不到,2003年還在虧本的百度,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賺了這麼多錢。
王湛生找來了百度2003年的財務報表,可任他怎麼算,都算不出百度會有如此之高估值。他對百度產生了懷疑,便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研究百度的財務上。不久,百度在短時間內又賺到幾百萬美元,這樣的成績擺在王湛生麵前,他不得不豎起大拇指,他開始認可百度,認可李彥宏。
CFO的問題解決了,募集資金的計劃也隨即提上日程。按照估值,百度的募資金額為1.5億美元,每股價格6美元多。當年,百度第一次融資時的股價隻有20多美分,第二次融資也僅1美元多一點。此時卻翻了幾倍,讓人驚歎。
按照百度每股6美元的價格計算,不到4年的時間,其“本益比”將會是此時的200多倍。王湛生當時和李彥宏開玩笑,叫他千萬不要把這個估值告訴那些投資商,不然投資商肯定會大叫,Robin瘋了,怎麼可能有200倍?
李彥宏不在乎是否保密,反倒覺得王湛生這個玩笑很有趣,他想測試一下。當他提到本益比翻200倍時,投資商的確表現得很驚訝,雖然沒有大叫,可仍露出懷疑的神情。對於這些潛在投資人的反映,李彥宏不慌不忙地解釋說,不應該往後看,而要往前看,去判斷百度一年、兩年後的價值,而不是去看百度過去掙了多少錢。
2004年6月15日,百度宣布,包括全美三大風投商的德豐傑在內的8家風險投資公司,對百度的總投資金額約1470萬美元。如此巨大的融資額數,如此之多的投資公司,卻未曾使融資進度受到絲毫影響,不到半年時間,全部談判結束。而對李彥宏來說,他希望投資百度的公司並不隻限於這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