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玩味的是,在這8家投資公司中,居然出現了Google的名字。對於Google的投資數額,百度從未對外公開過。百度和Google多年來一直都是競爭對手,此時Google作為百度的投資人出現在中國市場,讓一眾業內人士浮想聯翩,沒人知道兩家公司的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李彥宏對此適時地做出了回應,他說:“Google作為我們的一名股東,我們要努力為之帶來回報;而作為競爭對手,我們一定要超過Google,要做得比Google好。”
李彥宏覺得,搜索產業的潛力不可估量,需要業內更多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將搜索產業做大,至於誰投資了百度,已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了。
對百度而言,Google參與投資,絕不單純是為了賺錢。它很可能是在效仿雅虎收購3721的方式,堂而皇之地打入中國市場。是時,國內大多數網站老板都先是將自己的網站做大,接著賣個好價錢,最後過上安逸的生活。可這不是李彥宏的風格,他追求的是不斷挑戰。對於Google投資百度,李彥宏說,百度和Google會分開運作,不會走3721的老路,不會讓Google注資太多,並將其所持股份控製在百度允許的最小範圍內。
如此看來,與其說Google選擇了百度,不如說百度“主動”讓其選擇。
百度已確定在美國上市,而在美國,百度的知名度自然無法與Google相比。此時有了Google這個股東,“從眾”心理會讓很多人相信,百度是個優秀的網站,不然Google怎會投資?這也是在變相地向美國用戶推薦百度中文搜索引擎。
百度與Google的聯手,更像是在為統一搜索引擎市場做準備。百度是雙字節市場霸主,Google是單字節市場的王者,在綜合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兩強相爭,不如強強聯合,共分天下。
話說回來,對於Google的參股,百度也是無法直接拒絕的,雖說百度具備與Google抗衡的實力,但Google想要將處於弱勢的百度扼殺在納斯達克門外,也不是太難的事。綜合來看,讓Google參股,對百度有利無害。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在百度上市節奏越發明快之時,百度高層發生了人員變動。2004年12月14日,公司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麵的歡送會,歡送的人,正是為百度做出卓絕貢獻的“首席策略官”徐勇。
徐勇表示,在百度融到包括Google在內的8家公司的投資後,他開始有了辭職創業的想法。2004年10月,在百度的一次會議上,徐勇就表示了自己想要離開百度的想法,他認為,成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出來的,百度的進一步融資,已經說明其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此時也比較適合自己離開。
徐勇離開,李彥宏感到很失落,但他支持徐勇的決定,他說:“徐勇先生在百度近5年的成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現在公司各方麵已經進入良性的運營軌道,盈利情況越來越好,所以我們對他這一決定表示理解。他對百度各項業務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相信他將會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更多成就。”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大將離開,隊伍還得繼續前進。此時的百度,全身披掛整齊,隻等著站在耀眼的舞台上,敲響震撼人心的大鍾!
路演之行
2005年1月31日,是百度第5個生日,其用戶已達9400萬。此時,在中國互聯網內已有8億多個網頁,垃圾網頁有2億之多,真正有價值的網頁隻有6億。
對此,百度的新聞發言人畢勝表示:如果在中國的互聯網中查東西,按照每分鍾閱覽一頁的速度來算,全部看一遍就需要1140多年。如果你用百度來查找的話,隻需要一秒鍾的時間,網頁越多,有價值的東西也就越多。換言之,百度讓查閱更便捷。
百度不斷地擴充信息容量,且讓查找結果更加精確,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用戶開始選擇百度。在與同行業的競爭中,其擁有絕對的優勢。在國內搜索領域市場,百度在技術上的領先,讓很多同行放下了刀槍,他們不得不重新製定戰略計劃,以應對因百度大規模席卷市場後而無力生存的危機。
2005年5月至8月,是百度籌備上市工作最關鍵的時期,為了能與美國同步,上市籌備小組已將作息時間調整為美國時間。白天,組內成員正常上班,主要負責撰寫招股書和更新招股書中的數據。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每天早上9點上班,此時正是北京時間晚上9點左右。為此,組內成員進入美國時間工作模式,將整理好的文件提交到美國,全部工作都要在美國證交所下班前完成。也就是說,他們隻能在北京時間淩晨5點才能休息。那段時間,上市的相關會議都選在後半夜進行。
李彥宏把招股書看作是枯燥無味的法律文件,他一直都強調,既然要上市,就得把招股書做的與眾不同一點,要把百度產品更好地呈現給客戶。比如,百度的貼吧、知道等功能都有哪些特色都要呈現出來。招股書也是百度說明書,讓對百度感興趣的投資人清楚地了解到百度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多年來,百度一直都將產品方向定位在中文搜索引擎市場,產品更多的則是突出百度在中文搜索領域體現出來的優勢。對外國投資者來說,他們多數不懂中文,也體會不到百度搜索引擎的強大,而且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將百度與Google的中文搜索做比較。最重要的是,他們連“baidu”這5個字母的含義都不清楚。因此,招股書,就是要把這些問題搞定。
籌備小組日思夜想之後,在招股書的開頭,就對百度因何命名做了詳細解釋,他們還把“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做了英文翻譯。所有人都覺得,這個點子不錯,能讓客戶對百度有最直觀的理解,但這個巧妙的修改,卻被美國證交所拒之門外。他們認為,招股書的大部分讀者都以英文為主,中文詩詞對他們而言實在晦澀難懂。
籌備小組不得不修改設計。在新的招股說明書封麵,可看到一個大大的英文I與38種“我”的中文表達,這是百度的一個大膽設計,其想用38個詞語來展示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和曆久彌新的文化內涵,讓國外用戶更直接地看到中文表達方式的複雜程度,同時更能將中文搜索引擎的技術含量展示得淋漓盡致。
當新的設計公開後,得到了中外媒體的一致好評。此時,所有人都知道百度的來源,而“百度”也被重新定義,“百”寓意千百次,“度”則是度量、衡量。
在上市規則中,每家公司上市前都要經曆上市緘默期,期間不能以任何方式向外界推銷自己的公司以及股票,且不能公開任何招股書中的細節。同時,所有參與上市的籌備組工作人員必須保證,不能和家人提及任何與上市相關的細節。
上市緘默期,對百度是一種磨練,這要求其要在中文和英文中找到融合點,且在有限的範圍內,向投資者呈現出最清晰的表達。
2005年7月13日,百度向美國納斯達克證交所提供了最終的上市申請書,隨後計劃確認通過首次公開招股發行價值8000萬美元的A類普通股,並得到在納斯達克的交易代碼“BIDU”。
7月15日,百度發布招股說明書。百度此次招股發行約37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每股價格為19美元-21美元,總募資金額為7500萬美元。
百度選在此時上市,是有多方麵好處的:其一,盛大網絡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且表現良好,股價一路高升,已突破17美元。盛大領頭人陳天橋的身價,也漸漸追上了網易創始人丁磊,當時丁磊是中國首富。因此,這些表現讓投資者們對中國網絡概念股發起了新一輪的追捧;
其二,Google在2004年8月上市後,被譽為全球最高IPO,它投資百度,在某種程度上來講,起到了示範效應。
7月21日,百度在香港的首次路演正式開始。當天,中國人民銀行對外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國內將實行根據市場需求,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因此,人民幣將不再單一地關注美元,而是由多種主要貨幣組成更富彈性的彙率機製。
其時,人民幣不斷升值,對出口商品造成了巨大影響,但對百度上市而言,影響細微。李彥宏和百度的一些高官並未因此事而分心,而是一門心思地專注於路演。
路演一般會在中午或者晚上以餐會的形式舉行,由投資銀行出麵,將投資機構的相關人員組織在一起,以問答的形式,向外界推行百度及百度的股票。有時,路演也會在一些潛在投資者的辦公室進行。
在香港路演的前一天晚上,百度發現,要公開發行的那一部分股票已提前達到認購計劃數額。這樣的情況,遭到諸多投資者的抱怨,他們認為百度不重視亞洲市場,分配給亞洲的新股認購額太低,隻有全部的10%。這也難怪,百度登陸的是納斯達克,自然要把大頭留給美國投資者。
在香港為期4天的行程裏,路演場次安排的十分緊密。從每天早上7點開始,一直要忙到淩晨才會結束。有時,一天要進行十幾場會議,最少也有七八場。幾天下來,李彥宏和王湛生有些招架不住了,但等到了美國才發現,香港的辛苦根本不值一提。
百度路演團隊,自香港離開後又去了新加坡、倫敦。全球範圍的路演,在歐洲隻安排了倫敦一站。原因很簡單,在歐洲,大部分用戶比較認可Google,一小部分則用本地的搜索引擎,他們對百度並沒有太多概念,考慮到這些因素,對歐洲市場的開辟可以暫時放下。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國仍有一些投資者放棄了自己的假期,來到倫敦參加百度的路演活動。
路演的最後一站是美國。對百度而言,美國才是路演最重要之地。期間,由於路演頻繁,每天都要往返於不同城市,為了省時省力,百度租用了一架私人飛機。
那段時間,團隊裏工作人員的作息時間全被打亂,每天平均隻能睡3個小時,每每回到酒店後,才是工作真正開始時,無奈之下,他們隻能把睡眠放在城市間輾轉的路上。
李彥宏是百度的老大,這時便倍加辛苦,大堆大堆的E-mail等著他過目。路演期間,為了保證百度其他工作正常進行,他一般會在上廁所和吃飯時查看E-mail。有時因為太累,不知不覺地睡著了——餐桌上,廁所裏……都成了他的下榻之處。頃刻間,他會突然驚醒,洗洗臉繼續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王湛生被“百度精神”徹底感染了,一向工作認真的他,在百度的激情氛圍中更加忘我。一時間,他沒有了吃飯和睡覺的概念,甚至有過連續幾天不正經吃飯的經曆。
那時,每個工作人員每天的必備工作,就是向身體極限發出挑戰,王湛生樂此不疲。同事們都很好奇,為什麼他每天都能這麼亢奮?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每天都喝很多咖啡,用咖啡來代替三餐。有一天好像咖啡喝多了,精神亢奮到影響身體了,他走路時都蹦蹦跳跳的。
此時的李彥宏,也已到達身體極限,緊張頻繁的路演活動讓他有些應付不來。一次路演的過程中,他趁坐下時看了一眼短信,結果就在看短信的功夫,他的眼皮開始打架了,最後重重地黏在一起,拿著手機睡了好幾分鍾。直到台上的主持人提到他的名字,一瞬間,他又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利落地站起身來,精神飽滿地上台演講。
李彥宏在對投資人和董事會解釋為什麼要上市時說:“一直到百度上市前一個星期,才理順所有人的觀點,所有投資人和董事會才認可百度上市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上市給百度品牌帶來的價值將超過賣掉百度的價格。”
一個月的路演,讓李彥宏和他的百度團隊如臨地獄一般,這不僅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團結團隊的過程,更是凝聚人心、枕戈待旦的過程。
創造神話
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的前一天晚上,本來稀疏小雨的天氣一下子晴朗起來,這算是個好兆頭。百度團隊的每個人都繃緊神經,為上市前做最後的準備。此時,李彥宏和王湛生正在高盛的辦公室開會,商議股票最終的上市價格。
在路演之前的計劃中,承銷商給出的價格比較保守,定價為17美元-19美元,但在路演的過程中,很多投資商因了解了百度而紛紛拋來橄欖枝。考慮到這點,承銷商建議李彥宏稍微提升一下價格,定為23美元。待路演結束後,百度的人氣不斷攀升,李彥宏覺得價格應該再高一點,不然很難體現出百度的實際價值。
最後,上市價格定為27美元。這在當時並不是高不可攀的價格,但李彥宏和王湛生希望百度的股票能保持良好的發展狀態,所以定下極具漲幅空間的價格。
價格提升後,部分投資商表示不滿,他們向李彥宏抱怨,百度的價格在短期內長得太快,不能因投資商對百度一時的興趣而影響百度的長久發展。李彥宏對此的回應是,大家要對百度的價格有100%的認可才行。他對百度上市充滿信心,這不是盲目樂觀,而是實事求是。
2005年8月5日的早上,李彥宏和馬東敏從酒店出發,去高盛與大家會和,一同觀看納斯達克的盛況。兩人趕到高盛時,發現會議室裏已經坐滿了人,他們雖已提前到場,卻沒想到其他人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