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網絡混戰,止則死(2 / 3)

而且,周鴻禕在“約”人方麵是有先例的,他曾在微博上多次約戰雷軍和馬化騰,但兩人都沒有應戰。要不是此次言辭激烈,百度也同樣不會接招。網友們認為,周鴻禕是個高級屌絲,自己約不上李彥宏,就想動用網友的力量。而且,所謂的獎勵,明顯又是一張鑽文字空子的空頭支票,這樣的老周實在是太“虛偽”了。

對於他這種逗網友玩的心態和舉動,網友們十分反感,這讓那些曾經支持他的用戶也都心灰意冷了,有的用戶在周鴻禕的微博下回複:“其實老周隻要你開口說一句,就算是啥都不送,看您一大把年紀了,我們還是會幫你轉發的,但明明摳門不想送卻又獅子大開口,拿我們當猴耍可就太不地道了,自此絕交吧。”

周鴻禕處於這樣的險境,對百度來說是個不錯的機會。百度立即發出針鋒相對的微博,希望支持百度的網友能幫忙反邀周鴻禕,並承諾“約不上沒關係,轉此微博每人送2張糯米電影票,外加10個腎6plus抽獎”,還反諷360“通過360安全產品竊取用戶隱私屢被曝光、投資麥芽地等公司製造病毒又被公安偵破、一開始做手機就留後門。因此非常想約周總學習如何竊取用戶隱私”。

2014年12月29日,周鴻禕突然對此次“口水戰”做出解釋,稱自己並非沒事找事,隻是很多網友私信他,命其投訴百度的流氓行為,自己也隻不過是想伸張正義罷了。

對此百度不依不饒,百度衛士的小編繼續回應,雖然“周老板”不敢接戰,但百度絕不會開空頭支票,一定會為參與轉發的前5萬名網友發送電子電影票,並進行10個腎6plus抽獎活動。至此,兩家公司的戰爭暫且緩和。啼笑皆非的“口水戰”,讓人不禁想起雙方之前的“3B之戰”。

2012年8月,360推出搜索引擎業務,這不僅與占據絕對市場優勢的百度發生正麵衝突,還對其市場業務構成了挑戰。此後,兩家公司的精彩對峙頻繁上演,展開了一場搜索引擎市場、網絡安全產品、移動端領域等方麵的資源掠奪戰。

對於在此次微博事件中百度所提出的關於手機流氓軟件的事情來看,周鴻禕很可能是在為360進入手機市場預熱。行業內著名互聯網研究者信海光則表示:“周鴻禕近期與深圳手機廠商互動頻繁,360剛剛斥資4億美元入股酷派手機,而預裝軟件的一大載體就是手機。360駁斥百度在手機端的應用入口,不失為一種借勢營銷,或在為下一步‘做手機’進行鋪墊。”

此次公關對壘,周鴻禕與百度用生命上演了一出讓世人哭笑不得的“大戰”。雖然最終結果偏離了最初關於兩家流氓軟件的問題,周鴻禕也沒有占到任何便宜,但從宣傳造勢的角度來看,兩家公司都收獲頗豐。

最終仿佛映照了網絡上的一句話:“做人不易,大家且行且珍惜。”

門戶大佬戰百度

自百度在納斯達克大獲成功之後,門戶網站的前途變得越發渺茫,那些不看好門戶網站的人再一次哼起了“門戶時代已成往事”的曲調。此時的用戶流量爭奪戰已不再是舊時模樣,而是各後起之秀在“搜索時代”中三分天下。

在美國成熟的互聯網搜索市場中,Google、雅虎、MSN幾乎霸占了全部市場份額,而在這三家傳統互聯網公司中,隻有Google是唯一一家依靠搜索引擎生存的,雅虎和MSN隻能算是擁有強大搜索功能的門戶網站。

再看看中國互聯網市場。經過幾年的風吹雨打,搜索引擎市場已打開了新格局,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也越來越清晰。在流量和收入方麵,百度、3721這種單純做搜索引擎的公司早已超越了搜狐、網易這些老牌門戶網站,且已占據更多市場份額。

從市場現狀來看,各家公司都在圍繞著搜索引擎市場推陳出新。新浪推出“愛問”、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阿裏巴巴收購雅虎轉而進軍搜索領域……都已說明搜索引擎市場已成為國內外各家互聯網公司的必爭之地。

搜索引擎行業,是互聯網領域裏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在當時的那個年代,搜索引擎就如點石成金之術一般,吸引著行業內的每一位“大佬”。一時之間,搜索引擎領域的戰火被點燃,搜索門戶和門戶搜索正在平分天下。

麵對大勢,李彥宏說,百度上市之後,仍會堅持以中文搜索為主要發展項目。對門戶搜索的挑戰,他認為這隻是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趨向成熟的表現。當然,對這種挑戰尚不能掉以輕心,對百度最先發難的當屬新浪。

百度在國內與新浪的明爭暗鬥,絕不亞於在國際上與Google的勾心鬥角,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雙方之間的恩怨情仇,也是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百度創立之初,主要業務是為門戶網站提供技術。經曆了2000年、2001年的互聯網絡泡沫期後,其在短時間內擺脫了泡沫破滅帶來的負麵影響,且仍抓住了為數不多的能拿出錢的大客戶——新浪、搜狐等老牌門戶網站。

是時,為求果腹的百度也清楚,贏弱的自己很容易被這些門戶網站在某些方麵製約。直到2002年,百度打了一場漂亮仗——“新浪停機事件”,才逆轉了不利局勢。這一事件令新浪高層一直懷恨在心,但百度憑此轉型成功,有了屬於自己的門戶網站。

2005年夏,百度在納斯達克的第一筆交易成功時,新浪內部已然有些亂了陣腳。表麵上,新浪表現的很冷靜,作為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其竟然對百度上市的消息未做任何報道。此前,盛大要收購新浪的新聞漫天飛揚時,其也未刊登過任何報道。

其實,新浪的編輯人員都非常優秀,工作效率也很高,幾乎能掌控國內所有大大小小的各類信息。新浪對百度上市並沒有表現出太多關注的熱情,首頁沒有關於上市的消息,甚至網站的科技版塊中也隻有“百度上市”四字,並附上了一條對百度十分消極的消息。

新浪對百度上市的消息表現的如此“低調”,讓所有業內人士都察覺到一絲古怪的氣息。百度在納斯達克取得超高股價,是李彥宏的一次意外收獲。對新浪而言,李彥宏的收獲讓他們覺得是“大禍”。

當時,百度還隻做搜索引擎業務,而一旦缺錢了,最可能的轉型方向就是做門戶網站。百度擁有龐大的用戶流量,若是向做門戶網站轉型,新浪的麻煩就大了。緊接著的事實也讓我們明了,百度的確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這讓新浪憤恨不已。

不可避免的競爭關係,讓百度和新浪兩家公司很難和平相處,新浪麵對百度上市後的瘋狂態勢,也不得不早作打算了。

2005年6月30日,搜狐召開了一場名為“搜索經濟”的互聯網主題大會。與此同時,新浪也正召開主題會議,會議主題為“問盡天下事搜索新坐標”。會議上,新浪推出完全由其獨立開發的搜索引擎產品——愛問搜索。

在測試階段,新浪給這個新的搜索引擎取名“愛搜”,而愛問則完全是另外一個產品,簡單地說,愛問更像是網絡百科全書。現在,新浪將兩個優秀產品組合在一起,且在名字上劈開了家家都“搜”的趨勢,這是其首創。

當時,“愛問搜索”是中國第一款中文智慧型互動搜索引擎,在保留原有的技術和算法的基礎之上,提高了常規網頁搜索的部分功能,形成了一個互動問答平台,同時完善了傳統搜索上算法和技術在搜索界麵上不能體現其智慧性和互動特性的不足。通過調動網絡用戶的興趣愛好,來回答來自互聯網的諸多問題,並以此來補充愛問搜索引擎的信息庫。

這種方式對搜索行業有很大幫助,通過對網友們意見的采集,形成了大家一起幫忙找答案的模式。而且,新浪愛問搜索還能將億萬網友的智慧整合起來,彼此分享知識與經驗,享受這種分享的快樂。

因此,新浪算是突破了百度、Google等老牌搜索引擎公司所堅持的以算法取勝的搜索模式,也具備了與百度正麵一戰的實力。

搜狐對百度上市一事,表現出了與新浪截然不同的態度,其為了能報道更多信息,曾在百度上市前專門跑去百度總部拍攝現場畫麵,其專注程度可見一斑。而待百度上市成功之後,其又還原成學習者的心態。可讓人不解又覺得尷尬的是,它對待百度的態度這麼認真,可在首頁上居然找不到“百度”二字。搜狐與新浪多年來一直在門戶網站的IT和財經兩個方麵發力,這次卻沒有任何關於李彥宏和百度的消息,自其與百度的對立關係被確定後,它竟舍不得一個鏈接的地方!

不久,搜狐為了給搜狗造勢,專門組織了一個名為“美女與野獸”的登山隊。當時,搜狐當家人張朝陽剛從西藏的啟孜峰上下來,對百度上市首次做出了評論,他覺得:“上市對百度隻意味著兩點,一是聲勢與知名度,二是一億美元。”他說,納斯達克瘋狂飆升的股價,隻不過是華爾街上那些錯過Google的分析師們將自己看走眼而錯過好機會的現實所形成的一種“悔恨”,現在分析師們正將這種悔恨的情緒毫無保留地發泄在百度身上。

“現在投資人隻對搜索感興趣。搜索確實是一個入口,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它會與電子商務緊密相連。幹掉百度,就是我們門戶的天下。”張朝陽表達了對搜狐的信心。

其實,百度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並創造輝煌的戰績,這種現實對當時的張朝陽來說,是比較酸澀的。他一直都堅信,中國搜索引擎的老大是搜狐。誠然,在初期的搜索領域,搜狐的確是搜索引擎中的排頭企業,但因沒有建立完善的收費機製,最後隻能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有人形容搜狐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沒有吃到甜頭,隻能說酸。不過,搜狐仍有一個機會——搜狗。

2004年8月3日,搜狗從搜狐中脫離出來,肩負著成為Google一樣的搜索引擎的重任。對此,很多網友笑稱:“現在百度上市了,搜狗上市也隻是時間問題?”一句玩笑話,既帶著對搜狗的期許,也有“隔岸觀火”之意。

事實上,搜狐能順利推出搜狗,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要感謝百度的,畢竟百度為整個互聯網行業證實了搜索引擎的廣闊市場前景。2001年9月時,百度率先推出了競價排名模式,對整個互聯網行業造成了巨大影響;搜狐在2002年,發現了百度在為其提供的數據上存在太多差異,由此張朝陽開始鞭策搜狐的精英組成最強團隊,並投入核心力量研發核心的搜索引擎技術。

其時,戰績輝煌的百度似乎惹了“眾怒”,可這也恰恰證明了百度的實力。對李彥宏而言,重要的或許並不是占據多少市場份額,而是誰能在這場混戰中讓更多用戶銘記自己,這才是最後的勝利。

馬雲布“局”

2005年,是中國股市最輝煌的一年。當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締造神話的時候,國內的另一股新興勢力已然崛起,在快速發展中,逐漸縮短了與百度之間的距離,且呈超越之勢。

這股新勢力,便是由馬雲帶領的阿裏巴巴。馬雲和他的團隊,在2005年8月11日,將世界第一大互聯網絡公司——雅虎在中國的業務全部收購。此時,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媒體,仍在報道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後所創造的種種輝煌。可沒過多久後,這股百度狂熱突然降溫,如此之大的變化,讓李彥宏有了些許慌亂。

阿裏巴巴收購雅虎的事實,是中國互聯網市場上的又一驚天新聞。一夜之間,阿裏巴巴扭轉了中國互聯網市場向百度一邊倒的格局。

百度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的風頭,在很短時間內就被阿裏巴巴超越,李彥宏對此格外心塞。

在阿裏巴巴成功收購雅虎在中國市場的全部業務之後,其已從過去那個來自杭州、遊走於互聯網邊緣的電子商務公司一躍而起,成為華人地區範圍內最為全麵的門戶網站。阿裏巴巴以電子商務為核心,同時整合搜索、內容、即時通訊等相關產業,以此積蓄著與新浪、搜狐和百度等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正麵角逐的實力,同時給微軟MSN、Google、e Bay等雅虎在美國的競爭對手亦是造成了巨大威脅。尤其針對急於進入中國互聯網市場的Google來說,更是構成了一道新的屏障。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阿裏巴巴收購雅虎,是引發中國搜索引擎大混戰的導火索,這使得中國互聯網搜索引擎產業提前進入了緊張期。

馬雲曾在第五屆西湖論劍會上表示,阿裏巴巴絕不會把百度和Google當作對手來看待,而是要當作榜樣來學習,作為行業內的領路人,他們需要尊重。馬雲說的很客氣,可競爭在所難免。

馬雲堅信,憑借雅虎的技術和阿裏巴巴的管理團隊和客戶關係,一定能把雅虎中國建成非常好的搜索引擎。在不久的將來,阿裏巴巴一定會超越Google,不止在中文範圍內,而是超越“世界Google”。很明顯,搜索引擎的市場爭奪戰,已在友善的態度背後展開了激烈的廝殺。百度與阿裏巴巴之間的對抗也就此拉開序幕,李彥宏迎來了新對手。

在中國搜索市場新一輪的對抗中,李彥宏依舊保持著他一貫的冷靜和謹慎,並沒有被在納斯達克取得的輝煌成績衝昏頭腦。他自信滿滿地表示,百度現在還沒有正式進軍海外市場,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將全部戰鬥力集中在中國市場。

當時,百度在國內搜索引擎市場上的份額高達37%,Google和雅虎分別隻有20%左右。李彥宏並不擔心Google和雅虎進入中國市場,他說:“我深信,搜索市場的霸主地位不是買來的。微軟比任何人都有錢,可並不是搜索市場的老大。”

其實,李彥宏話裏有話。他一直在強調,百度並不懼怕外來的競爭對手,那是因為國內新崛起的互聯網公司,已為百度分擔了一部分來自國外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壓力。對百度而言,早已將對抗Google、雅虎這些傳統美國強敵的戰鬥力,轉移到了國內的市場中。

故而當馬雲的阿裏巴巴收購雅虎的消息公開後,百度便立刻行動起來。百度內部管理層分散全國,帶領各大區域經理現場督戰,與代理商躍身同一戰壕,大幅提高目標客戶數量,為銷售團隊注入最強悍的戰鬥力。

李彥宏將國內市場的中心放在了浙江、福建等地區,這些地區的關鍵詞廣告市場相對比較發達。過去,這些地區的代理商月平均客戶增長數量在100家左右,經過調整後,客戶數量翻了5倍,達到500家之多。百度代理商之一——寧波派桑網絡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袁維益說:“往日阿裏巴巴的客戶和我們不構成競爭關係,但現在已形成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