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社會職能

新時代的成功人士,不僅要是財富和權力的擁有者,同時還要擁有濃濃的民族情懷和崇高的社會責任感。

今日的李彥宏,依然是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但他仍不斷進取。對他而言,百度的存在價值並不是創造多少經濟效益,而是對社會的貢獻、文化的傳承以及人們對未來科技的無限遐想,這樣的重任是他不能忘記的使命。

百度在創造了無數輝煌之後,除了工作上有了更便捷的條件之外,李彥宏的一切生活都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

他會和平時一樣,勤勤懇懇地在辦公室工作十幾個小時才肯離開。有時候,他也會找個地方讓自己安靜下來,沉澱下來,一邊整理百度的戰略計劃,一邊又要承受來自競爭對手和開發商的種種壓力。

在殘酷的商戰中,李彥宏總是告誡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敢於承擔責任。從國家的利益來考慮,他希望把中文搜索引擎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並且能夠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標誌。這是李彥宏的主人翁意識,同時,百度內部的員工也都會自覺地承擔起這種“主人翁”責任。

百度上市當天,這個熱血男兒讓所有人看到了他的眼淚。再艱難的過往都未曾動搖過李彥宏那與生俱來的靜氣,但這淚水,讓所有人體味了他內心深處“痛並快樂著”的苦澀滋味。

沒有人知道李彥宏彼時心中作何思量,或許是“懂得寒梅通徹骨”,也可能是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獲得了世界的掌聲。

在很多人眼裏,李彥宏是一個沉著、冷靜的男人,但總是有那麼一股無法滿足的激情在他的內心深處暗湧。

他在北大讀書時,最喜歡的一本書叫《精神的魅力》,他甚至可將書中的內容全部背誦下來。他最喜歡的是印在扉頁上的一段話:“這真是一塊聖地,近百年來,這裏成長著數代中國最優秀的學者,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的獨立思想,這一切又與耿介不阿的人的操守和抗爭相結合,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精神魅力值。”

直至今日,這段話仍深刻的印記在李彥宏的腦中,李彥宏說:“未來的若幹年,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上網,當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待的時間更長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中文信息在網上存在的時候,我相信,百度的作用和影響力跟現在都會非常不一樣的。”

他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和我的百度是華爾街最不聽話的。”在他看來,上市隻不過是百度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在乎的隻是百度整個企業能夠長期穩定的發展,而不是將腦細胞浪費在“華爾街在想什麼”、“投資者在想什麼”這樣的問題之上,這對他來說沒有多大意義。

李彥宏做事很專注,所以並不會像某些企業創始人那樣,隨便幹幾年就瀟灑走人。百度對他來說是畢生事業,股票的季度漲幅遠不如百度三五年之內的發展態勢重要。

作為百度的創始人,他一直都在強調,在這種長期發展的經營策略中,包含著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作為中國率先走向世界的實力企業,百度趕上了好機遇,既然擁有了這樣強勁的實力,就應該肩負起振興中國民族品牌的責任。故而,在民族責任感這方麵,百度要比很多其他企業做得更加優秀。

李彥宏在百度業務方案中,從來不會定義客戶群,不論是達官貴人、知識分子,還是平民百姓、山區農民,甚至是殘障人士,在百度提供的信息上永遠都保持著平等。當然,這是百度的長遠目標,路途稍顯漫長,但李彥宏早已發起行動,正在用實際行動履行著他的使命和諾言。

既然說出口了,他就一定會做到。百度的產品不斷推出,從本質上來看,都是為了向每一位百度用戶提供最簡單、最便捷的體驗。百度始終堅信,不以盈利為目的,將會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9年4月9日,百度推出了一款為老年人設計的公益搜索產品——百度老年搜索(123.baidu.com)。

李彥宏說:“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年人的上網需求,就算是在當前高節奏、競爭激烈的現代信息社會,也不應該被忽視和遺忘。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有責任也有能力,發揮自身的技術、經驗等資源優勢,為老年人辦點實事、盡一份責任,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在百度老年搜索的項目上,百度啟用了30名頂尖工程師,曆經半年的研發設計後推出了全球首款老年搜索產品。老年搜索與普通搜索在功能上增加了很多符合老年群體需求的設計,根據百度的搜索行為跟蹤技術收錄了中老年用戶常用的網站,並為老年用戶設計了一個更具“針對性”的上網門戶。

同時,在鏈接方麵做了更加貼近老年人需求的優化,老年人可以通過點擊搜索頁麵的鏈接和圖片直接看到想要瀏覽的內容;在老年搜索頻道中,頁麵的初始字體會比普通網頁的字體大很多。最重要的是,在老年搜索中不存在任何含有商業推廣性質的信息。

李彥宏在產品發布會上表示:“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今在百度,已經有許許多多老人,正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通過互聯網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他還說:“隨著老年搜索頻道的推出,未來,我們的老年人也一定能夠通過互聯網,盡享快樂的晚年生活。”

今時,百度大多數產品都沒有商業化,不帶來直接的收入,但是它們能夠給用戶或者說網民帶來價值,這是最重要的。它一旦能給用戶帶來價值,就是在滿足市場需求,一旦它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對百度的發展即會起到間接的支持作用。

曾經有人問李彥宏,當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有名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想法?李彥宏很輕鬆地回答:“沒什麼想法,我還沒來得及看。”他說:“我自己並不是在追求那些,不是一定要成為多富有的人,從來都不是這樣子,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隻是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變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讓足夠多的人受益,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標。我看到每天有上千萬的人在用自己的技術,大家從中受益了,我心裏就特別高興,覺得對社會做出了貢獻。而且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趨向合理,你對社會做出貢獻了,社會也會給予你同樣的回報。”

是啊,貢獻的越多,回報的越多。金錢早已經不是李彥宏的“企圖”,為人類創造價值才是他想要擁有的唯一財富。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掌門人,李彥宏不希望百度未來的目標僅止於此。他和所有人一樣,希望把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做到最好。

他說:“我們希望自己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搜索網站。以後,我們將會繼續推出英文、日文、西班牙文等文字的搜索功能,這是我們實現我們遠大目標的一個過程。”此時,李彥宏的社會責任感,儼然已上升成為世界責任感。

李彥宏用百度的能力詮釋著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也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公益——為愛百度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每一個企業都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健康發展為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動力,而社會的發展則為企業提供了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

很多人都說,企業為公益事業做貢獻是一種雙贏。誠然如此,但公益和慈善並不是做樣子,這是一種彰顯大愛的舉動。

提及百度的慈善公益事業,似乎並沒有很多。不少網友甚至覺得李彥宏不做公益,還有人發帖呼籲百度多做慈善。

其實,百度做過很多,隻是比較低調罷了。

2005年1月6日,一向幹淨整潔的百度首頁出現了一個名為“伸出我們的手支援海嘯災民”的巨大而醒目的鏈接。當時由於印度洋發生了40年來罕見的地震和海嘯,為很多國家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為了能夠引起世界的關注,並為受災人民和慈善人士搭建直通車,百度呼籲將支援災區的頁麵免費開放一周,如此,網民有了更便捷的渠道向災區伸出援手,將愛心傳遞給受難民眾。

2006年4月30日,在河北省“五四”慶祝大會上,百度現場捐助100萬元人民幣,用於河北省生態文明村的建設:主要是人文及生態環境的建設,如道路建設、農村綠化、沼氣池的改造和建設,還有為了豐富當地人民的文化生活,改造了青年文明中心。

除100萬的捐款外,百度還派出3名誌願者參與到當地的青年文明中心的建設中,為農村的文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還為活動中心配備了電腦,供村民們上網學習,讓他們進一步享受到互聯網為人類生活帶來的便捷。

其時,在國內還有一些更需要被幫助的群體在等待支援。

在全國貧困地區的592個縣中,有超過1400萬個貧困家庭中的中小學生麵臨讀書難的問題。這些地區大多辦學條件差,或者即便有了一定的辦學條件,但學生們對書籍的需求卻遲遲無法被滿足。

2006年8月21日,百度組織了“愛知識也愛公益”的捐書活動。隻要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答題或編輯詞條的任務,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就將替你捐贈相應數量的圖書給甘肅省碌曲縣的4所小學。

最終,用戶為“知道”提供了多達3萬個最佳答案,更為百科輸入2.5萬個詞條,僅向藏貧區就捐贈了2000餘本圖書。對此,李彥宏表示,百度的捐書活動並不能解決貧困地區讀書難的問題,但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活動,推動社會各方麵對公益的關注,並推動愛心慈善事業的發展,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得到幫助。

李彥宏很少出席公開活動,尤其是在做慈善的時候,會顯得格外低調。但在比爾·蓋茨的邀約下,他高調出席了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與百度公益基金會公益策略同盟的發布會,並在控煙與反對被動吸煙方麵合作,共同呼籲戒煙。

發布會上,李彥宏和比爾·蓋茨都穿上了印有“被吸煙,我不幹”的綠色T恤,李彥宏還逐字教比爾·蓋茨中文的讀法。

中國的煙民,幾乎占了世界煙民的1\/3,並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死於吸煙帶來的諸多疾病,有7.4億人在被吸煙,即“吸二手煙”。

李彥宏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合作,隻是希望能讓被吸煙者勇敢地站出來反對被動吸煙,維護自己健康生活的權力。

2011年至2013年間,中國農業市場陷入到滯銷困局中,為了能加快豐收向收獲的轉化速度,百度於2013年3月再次開啟支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