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並不甘心,他將自己發表文章的剪貼本收藏了起來,沒有要一分薪水,自薦到一家報社做了一名校對。在做好校對工作的同時,他沒有忘記自己要成為一名新聞記者的願望,並時刻自己發現、挖掘新聞線索,采訪後將寫好的稿子交給本報社的記者。慢慢地,他的名字在本報社的記者名字後麵開始一次次地出現。隨著見報次數的增多,另一家報社負責新聞部的副總編漸漸注意到了這個名字。“你能到我們報社新聞部工作嗎?”一天,那位副總編找到了這位年輕人。“能讓我考慮考慮嗎?”年輕人並沒有急於答應。然後,他找到自己報社的總編,說:“有報社要我去做記者,但出於對本報社的感情,我寧願留下為咱們報社繼續服務,隻是我希望能掉換一下自己的工作崗位。”總編微笑著告訴年輕人,報社已經決定將你調至新聞部,隻是還沒有及時通知。其實,為自己喝彩,為自己自豪,絕不同於自我陶醉,而是為了更強化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更正確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人格。眼睛與大腦的距離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爬行動物或節肢動物那樣去經曆蛻變,就能發揮自己個性中與生俱來的精神力量,使自己完成對自己的超越,從而獲得成功。有兩個孩子,從家裏偷出來了一些水果和奶製品,跑到野外去玩。
那時還沒有保存食物的方法,兩個孩子看著吃剩的食物在陽光下慢慢壞掉,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後來,兩個孩子上了中學,他們依然是好朋友。一次,沿著冰封的湖畔散步,其中一個叫圖德的孩子突然說:“你還記得我們那次從家裏偷東西出來吃的事嗎?”另一個孩子說:“當然記得,隻可惜剩下的食物都壞掉了!”圖德指著湖麵問:“你看見那些冰了嗎?”“這裏的冬天到處都是冰,有什麼稀奇的呢?”圖德興奮地說:“為什麼不把這些冰收集起來,然後運到炎熱的加勒比海的一些港口去銷售呢?”那個孩子嘲笑他說:“你別傻了,冰到了那裏早化成水了!”可是圖德的目光依然注視著湖麵上的冰。幾年後,也就是1806年,二十一歲的圖德再次找到當年的好朋友,想讓他和自己一起進行賣冰的生意,可他的朋友再次拒絕了他,並勸他不要異想天開了,好好踏實地過日子吧。後來,在別人的資助下,圖德花了一萬美元將一百三十噸冰用船運到了酷熱的馬堤尼克島。此後的十五年裏,圖德將冰的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在他的船所能到達的地方,造成了人們對冰鎮飲料、冰藏水果和冷藏肉類的廣泛需求。
到了1858年,圖德把十萬噸冰先後裝上了三百八十條大船運往美國、中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圖德也因此成為了世界冰王和億萬富翁。後來,圖德的做法還給了科學家們以啟發,終於引出了冰箱的問世。而圖德當年那個朋友,依然過著普通的生活。他沒想到,那些被他忽視的冰最終會成就了一個人的夢想。大多數人做的事不一定對一個人做事情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為別人做某種事情,你也去做或想去做。不要因為怕與眾不同而隨波逐流,要決定自己該怎麼辦。唯有這樣,你才能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成功之路。1925年4月15日,在英國北部的一個小城市裏,一家雜貨店的店主艾爾弗雷德·羅伯茨的第二個女兒降生了,父母給她取名叫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艾爾弗雷德年輕時由於家境貧困,未能實現自己的遠大誌向,因而他在女兒身上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女兒將來竟能成為英國女首相!人們一定都感到好奇,生長在這樣一個普通家庭中的瑪格麗特,最終是怎樣成為偉大的領袖的呢?在瑪格麗特六歲那年的一個星期天,一家人到教堂做禮拜。
因為星期天是基督教徒聚到教堂做禮拜的日子,瑪格麗特一家篤信宗教,自然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活動。在回家的路上,瑪格麗特一邊走一邊回想著牧師布道的內容。正想得入迷時,突然被一串銀鈴般的笑聲打斷了。那笑聲是那麼響亮,那麼悅耳,使她不由自主地轉過頭去看,同時心裏納悶:“是什麼人這麼高興呀?”原來是一群在街角玩耍的孩子。他們與瑪格麗特年齡相仿,有男孩也有女孩,一共七八個,像小鹿一般奔跑著互相追逐,不時地爆發出開心的笑聲。瑪格麗特不知道他們玩的是什麼遊戲,因為她自己從來不玩遊戲,但那興高采烈的氣氛卻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她。她真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些孩子那樣,盡情地奔跑,盡情地玩耍。她不由得放慢了腳步,腦袋扭過去,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孩子,直到他們走遠了再也看不見了為止……回到家裏,瑪格麗特的心情很沮喪。她內心深處孩子的天性被喚醒了,使她一心向往玩樂。可以往的生活中,她就像個小大人一樣,不苟言笑,天天跟著父親忙著店鋪裏的生意,要麼就是參加各種大人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