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已花白的礦主想給塔克一個安穩的沒有危險的工作,但被塔克堅決地拒絕了。他說,他永遠記得那個停電的夜晚,母親的一個耳光和那句話——就算是最短的蠟燭,也一樣能夠發光!《洛杉磯時報》得知了塔克的故事,大篇幅地進行了報道。人們都親昵地稱讚這個曾經有192米高的中年男人為“照亮美國的蠟燭”!成功的門是虛掩著的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門都是虛掩著的,隻要你大膽地伸出手來,就很可能推開一片嶄新的天地。所以當你覺得這扇將通往成功的門是緊鎖著的時候,不妨先用力去推推它。1968年,在墨西哥奧運會的百米賽道上,美國選手吉·海因斯撞線後,轉過身看運動場上的記分牌。當指示燈打出995秒的字樣後,吉·海因斯興奮地攤開雙手,然後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話。這一情景當時通過電視被轉播出來,至少有幾億人看到。可是由於他當時身邊沒有話筒,因此吉·海因斯到底在那時說了一句什麼話,誰也不知道。
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會舉辦前夕,一位叫戴維·帕爾的記者在辦公室回放墨西哥奧運會的資料片,當他再次看到吉·海因斯的鏡頭時,他想,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有人在百米賽道上突破十秒大關,所以吉·海因斯在看到記分牌上自己成績的那一瞬,一定說了一句不同凡響的話。可是這一新聞點,竟被當時現場的四百多名記者給漏掉了,這實在是個天大的遺憾。於是他決定去采訪吉·海因斯,問他當時到底說了一句什麼話。憑著做體育記者的優勢,他很快就找到了吉·海因斯。當提起十六年前的事時,吉·海因斯想了想笑著說:“當時難道沒人聽到嗎?我說,上帝啊,那扇門原來是虛掩著的!”謎底揭開之後,戴維·帕爾接著對吉·海因斯進行了采訪。針對那句話,吉·海因斯說:“自從美國運動員歐文斯1936年5月25日在柏林奧運會上創下103秒的百米賽世界紀錄之後,以詹姆斯·格拉森醫生為代表的醫學界就斷言,人類的肌肉纖維承載的運動極限不會超過每秒十米。的確,這一記錄保持了三十二年。三十二年來,這一說法在田徑場上非常流行,我也一直認為這就是真的,但是我想我應該跑出1001秒的成績。
於是,每天我就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跑五十公裏。因為我知道,百米冠軍並不是在百米賽道上練出來的。當我在墨西哥奧運會上看到自己995秒的記錄之後,我驚呆了,原來十秒這個門不是緊鎖的,而是虛掩著的,就像終點那根橫著的繩子一樣。”後來,戴維·帕爾根據這次采訪寫了一篇報道,填補了墨西哥奧運會上留下的一個空白。不過,人們認為意義不僅限於此。大家都覺得,吉·海因斯的那句話給世人留下的啟迪才是最重要的。絕路催生靈感有時候,我們的靈感是在被逼得走投無路時產生的,簡直就是絕路逢生。因此,不要懼怕艱難的工作,而要勇敢地去麵對,去挑戰。瑪麗小姐是一位律師,在美國很有名氣。但是,她曾被老律師漢森先生捉弄過一次,而恰恰是這次捉弄,使得瑪麗小姐名揚全美。事情是這樣的:有一位小女孩名叫丹妮爾,有一次她被“全國汽車公司”生產的一輛卡車撞壞了。原因是司機在踩急刹車時,丹妮爾被卡車卷入車下,盆骨被碾碎,四肢也被迫截斷。事後,丹妮爾記不清事故發生的瞬間是自己不小心從冰上跌到車下,還是被卡車卷入車下了。
而漢森先生作為“全國汽車公司”的代理律師,就靠丹妮爾的懵懂,推翻了當時幾名目擊者的證詞,以致使丹妮爾沒有拿到應有的賠償。在絕望之中,丹妮爾請求瑪麗小姐幫助她。瑪麗通過嚴密的調查掌握了一個確切的證據:近幾年來,在該公司汽車產品發生的十五起事故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原因,那就是統一生產的製動係統出現了一個致命的毛病——急刹車後,車子就會往後打轉,受害者因此就會被卷入車底。瑪麗因此對漢森說:“卡車製動裝置出現了問題,而你們卻隱瞞了這個事實。我希望你們能賠償兩百萬美元給那位女孩,否則我們將會提出控告。”漢森狡猾地說:“好吧,但我明天必須要去一趟倫敦,一個星期以後才會回來。那時我們再好好研究這個問題,再作安排。”七天很快就過去了,但漢森並沒有露麵。瑪麗隱約地感覺有些不太對勁,但又搞不清楚到底怎麼了。而當她的目光停留在日曆上時,瑪麗才突然明白:訴訟時效到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