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族——民族意識方麵,民族意識如果你覺的概念太大,可以縮小為家族和家庭,這種意識一是天性自我認同,二是後天培養,其中後天培養的比較關鍵,如果從小無培養教育,其家庭意識就會很淡薄,反之亦然,還有社會閱曆,隻有真正走出去,才會覺得家對自己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那句老話,家是人心靈的歸宿,是人感情安歇的地方,是人精神得以升華的原動力,是人靈魂的根。為什麼出國的人更愛國,因為人要追求一種文化和心理的公式,身處異國,文化迥異,心理就需要找到得以釋放安歇的地方,就希望有和自己一樣文化背景的人和物。為什麼在萬裏之外的他鄉會覺得老鄉像親人一樣,因為你和老鄉曾生在同一塊土地,受的文化影響也相同。所以這樣再擴大到家族,遇到同姓的人就會感覺比其他人親近一點,繼而擴大到民族、國家皆同一理,民族意識是團結協作的基本動力,這一點好像不難理解吧,一個陌生人和一個你的朋友,你更希望和誰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顯然是後者。由此可見,民族意識非常重要。
對於盲目崇拜西歐和日韓,首先聲明的是不反對在對自己了解的情況下去學習和借鑒,反對盲目崇拜,為什麼?比較簡單,一個小學沒畢業的人去“學習借鑒”別人的文化和思想,最後結果隻是對方思想的奴隸
這個問題比微積分題簡單的多,關於憤青不想說很多,回頭看,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哪一個不是憤青。最看不慣那些一天3頓飯再睡個小覺,有飯餓不著就行的人,還有一些對於變化改革橫攔豎擋的曆史蠹蟲。
被人欺壓沒有資格說包容,
被人欺負沒有資格說君子動口不動手。
國窮民弱沒有資格說和平,
不懂文化沒有資格說華夏文化很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