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 3)

七年前,作為綮雲市商業局局長的宋建德,曾經是全省乃至全國商業係統的紅人。兄弟地市商業局(公司)連連虧損,而他宋建德領導下的商業局(公司)卻一枝獨秀,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贏利大戶,深得省商業廳前任廳長、後任省長的鍾東陽的賞識。也正因此,宋建德幸運地被提拔為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同時,擔任商業局副局長的俞青田接任宋建德的空缺,升為一把手。此後,全市局級幹部中女強人的稱號,也就越來越響亮了。

俞青田能夠順利接宋建德的班,與盛縉雲的消失有關。因為,中國的官員晉升講的是論資排輩,這就好比皇帝的兒子個個都想當太子一樣,長子做太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如果哪個大臣想提議讓皇次子或皇三子四子等等做太子,那注定要被大家看作是離經叛道的人。

俞青田並非“皇長子”,當時她充其量隻是坐在“皇三子”的位置上。盛縉雲能力強、資曆深,是名正言順的“皇長子”。還有個老莫,排在“皇次子”的位置上,隻是已經年過五十七,等著退休了,不太像是“皇三子”俞青田的競爭對手。

要想躍過前麵兩個“皇子”,當上“皇太子”並且順利繼承大統,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做法,來也“玄武門之變”,幹掉攔在前麵的兄弟尤其是長兄李建成,從而一舉奪得商業局的“天下”。

盛縉雲自然不想做李建成。他知道,而今的時代並非封建王朝,隻要社會公義和輿論站在他的一邊,他就能夠通過基層群眾的推薦,通過組織上的考察,順順當當地坐上商業局局長的位置。當時,俞青田負責的是食品公司及連鎖店這一塊業務,主要是進貨後在本地銷售的渠道;而盛縉雲負責的是在本地產品向外地銷售的渠道,工作也幹得相當出色。盡管兩人分管業務的利潤不相上下,但盛縉雲資曆老,而且他自認為向外地推銷本地產品,貢獻要更大一些。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說,如果宋建德走了,盛縉雲頂上都是天經地義的。

可是,宋建德要走的風聲越來越緊,組織上很快就來人考察了。

遺憾的是,宋建德在向市委組織部考察組的領導彙報時說,俞青田和盛縉雲都適合幹商業局局長,但更適合的應該是俞青田。問到原因,宋建德說,俞青田這個人有親和力,能夠把商業局下屬各部門的頭頭腦腦都團結在一起,而盛縉雲呢,在這方麵可能要差一些。宋建德還說,在商業局這個係統內,能幹的人很多,而且和其他部門一樣,男性領導不少,自負的也很多。一旦讓盛縉雲坐上商業局局長位置,可能下麵會有很多人不服。相比較而言,如果讓俞青田坐上局長位置,那些原本不太服氣的基層領導,可能會顯示出好男不跟女鬥的紳士風度,再加上俞青田團結同誌的親和力,說不定就把這種不和諧的氣氛全都扭轉過來了。他相信,讓俞青田來幹,說不定會比他這個局長幹得更好。

考察組回去了,有關候選人的風聲也慢慢傳開了。可是,由於綮雲市常務副市長的調令遲遲下發,宋建德在商業局局長的位置上一拖再拖,最後就拖出好多問題來了。

“反正輪不到我做局長,索性就把局裏的醜事捅出去!”盛縉雲的耿直個性,最終使他選擇了向省市紀委舉報。

當時商業局係統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綮雲市食品大廈工程樓的發包。由於綮雲市商業局成為全市工商係統效益最好的單位,同時也是全省商業係統中少數有利潤的單位之一,深得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寵幸。在食品大廈建設問題上,商業局領導希望造得大一點,氣派一點,錢也多出一點。與其他部門單位造辦公樓總是小裏小氣,市領導總是扭扭捏捏不肯批錢相反,商業局食品大廈項目一報上去,就得到了市領導的批準,而且投資額比其他部門單位的辦公大樓多好幾倍。當然,宋建德和俞青田都有他們的想法。畢竟,食品大廈與其他部門單位的辦公大樓是有區別的。盡管今後的大廈內也會騰出一部分用於辦公,但更多的是用於商業銷售,這就相當於利滾利,是為了讓商業局賺更多的錢,為市財政爭更多的光。有了這樣的理由墊底,宋俞二位的話自然說起來腰板很硬,市領導簽字的時候也非常麻利。

這個投資巨大的食品大廈工程項目一旦批下,如同一隻蒼蠅掉進了螞蟻國,立即引來了一批接一批螞蟻般肥頭肥腦、整天提著黑色公文包以公關為業的建築企業老總們。他們千方百計地拉籠宋建德和俞青田,希望把工程交給他們做,然後從中獲取暴利。

本來,這個項目的施工單位是沒有人可以來爭的。因為,商業局下屬的後勤公司裏,就有一個建築隊。這個隊長鞠武義後來將企業改製到自己名下後,更名為仙居房產開發公司,是綮雲市的房地產大腕之一。但那個時候,他還正在為改製而四處奔走,三天兩頭來找局領導,說商業局的建築企業改製步伐太慢了,我們綮雲不能走蘇南模式,這樣下去企業缺乏後勁,建築隊的一幫人會養不活的。

鞠武義的話也沒有說錯。因為兄弟地市的商業局都對下屬企業進行了改製,特別是像建築隊這樣的小企業,本身沒有什麼行業優勢,早就改製掉了。可綮雲市商業局因為是公有製的模範單位,這些年來運轉得不錯,沒有讓人覺得國有和集體企業有什麼不好。在這樣的形勢下,建築隊的改製也隻好隨大流,被一拖再拖。

鞠武義見自己的觀點說服不了宋建德等局領導,便轉換思路,想趁機“吃”下食品大廈工程。他知道,改製是遲早的事,將來這個建築隊的人和設施,都會轉到他的名下。既然這樣,他就應該為企業的明天打算,總不能讓企業虧下去。盡管拿下食品大廈工程後賺到的錢將不歸自己所有,可賺到總比虧了好。賺多了,他可以拿到效益提成,另外,還可以來了乾坤大挪移,借這幾年遲遲不轉製的機會,把建築隊的資產悄悄地轉移到其他單位和朋友身上,等改製後再重新轉回來。

有了這樣的思路,他承建食品大廈工程的欲望就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