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層批示-1-(1 / 3)

這個秋天很不尋常。在這個落葉紛飛的季節裏,省紀委重案室主任於天青和他的同事們疲於奔命,沒日沒夜地工作。更重要的是,這次麵對的不是什麼高官,而是些小腐敗分子。然後,小腐敗小嘍羅們同樣貪贓枉法,手段惡劣。他得用心琢磨他們的心理,抓住他們的小辮子,然後用力扳倒他們。

這個秋天是他到紀委工作以來最忙碌的。窗外的樹葉金黃,天空很藍,可他幾乎都沒時間用心去愛它們一回。在秋風送來陣陣寒意的時候,他再一次深深地感覺到了紀檢機關的神聖,感覺到了一名紀檢幹部肩上擔子的沉重。

那是9月初的一天下午,一封中央領導批轉的編號為03578號的來信,像一隻上帝之手,將他推進了一段較為瑣碎和繁雜的戰鬥歲月。

領導批轉的信件,寄自江蘇振宇公司。信中反映的是該公司一車楊木芯片於4月13日從江蘇運往廣東被退貨後經過南州市厚潭木檢站時被扣,因為違章運輸,要作沒收變價處理。開始稱要變價3萬元,後經當地出租車司機陳強說情,降為2.2萬元。但他們隻開出1.52萬元的發票,另有6800元被中介人陳強及三名木檢人員私分。

從信中反映的情況看,這是一起典型的公路“三亂”案件。這位中央領導顯然是分管這塊工作的,他曾在最近召開的全國糾風工作會議上對嚴詞抨擊,數次批示要求嚴懲不怠。但是,這種歪風久治難愈,從中央到地方都想不出好辦法。這次從江蘇一家民營企業寄來的信件,原本也普通得很,以前類似的信件應該不少。但這次他看了以後非常生氣,在信件的左上角作了語氣嚴厲的批示,他將此信批轉給中央紀委監察部,要求案件發生所在地的紀檢監察機關認真查處。中央紀委監察部的領導也作了批示,將信件批給省紀委書記黃越。

這種案子,按理應歸口省政府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管。省政府糾風辦就設在省紀委,另一塊內設的牌子叫省紀委糾風室。省紀委糾風室人不多,但任務很重。

以前,省紀委糾風室查處過好多起公路“三亂”案件,但那都是蜻蜓點水,沒有徹底,當然也難以徹底。你想,人家舉報木檢站敲詐了幾百塊或千把塊錢,或收受了條把香煙,自然是去找當事人問一問了事。總不能為了這點小玩意兒將他們關上十天半個月,進行隔離審查吧。現在紀委對那些領導幹部的大要案都來不及查呢,哪還有心思認真地去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再說,這些事情也未必實。木檢站的人一聽舉報便異口同聲地說對方是胡說八道,說那些駕駛員和押貨員自己在路上開支了不少錢後,為了回家向老板交代,便硬往他們頭上栽。這些話聽起來還真有道理。省紀委以前查了幾起類似的小案子,隨便寫個調查報告上去,便也應付過去了。

這次的情況當然不同,中央高層領導的批示,任何人都不敢馬虎。省紀委書記黃越把信件批給林雲深副書記,要求他指派得力人員前去調查。而林雲深又批給了常委高玉鳳和重案室主任於天青,要求他們商議一下,是否由省紀委重案室接手此案。他們也深知,光靠糾風室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在辦案方麵缺乏經驗,恐有負於中央領導的厚望。

糾風室主任程經很想在這個崗位上幹出一番事業。他主動要求協查此案,為今後單獨查處此類案件積累經驗。委領導聽了他的彙報後,覺得很有道理,便欣然同意了他的請求。

近年來,中央紀委、監察部大刀闊斧對全國各地進行“三亂”問題治理整頓,要求各地盡快消滅公路“三亂”。據悉,還將在年底公布全國第一批國道無“三亂”省份名單。省紀委書記黃越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多次批示糾風室加強這項工作,爭取將所在省份擠進第一批國道無“三亂”的名單中。不想,這次的舉報信竟然捅到中央領導手中,他也很有些著急。

就在前些天,糾風室還收到了廣東一家包裝公司寄來的舉報信。信中稱南州市另外一個地方,也就是大昌木檢站在扣下他們一車家具後,勒索一條大紅鷹香煙,並暗示他們花了幾百元請吃飯後,才減輕處罰予以放行的事。

因為大昌木檢站被舉報的問題不大,牽涉到精力也不會太多。於是辦案人員先去了大昌木檢站。大昌木檢站就在兩條國道線交叉口上,他們抵達時,值班室裏隻有一個憨厚的小個子,瘸著腿一拐一拐地迎接他們。他不是這幾天剛瘸的,因為程經主任上次故意借著外單位的舊車子和微型攝相機來檢查偷拍時,就已經發現他走路的姿勢不怎麼平衡。這條國道是省委省政府的幹部出差下基層時經常要經過的要道,程經也常到這兒來明查暗訪,他對這裏的情況較為熟悉。因為站長小鄒正在南州市林業局開會,瘸子打了個電話上去,過一會兒,小鄒就騎著摩托車趕來了。

廣東這封舉報信涉及的是當班的三保檢查人員以及站長小鄒,於是,於天青找他們一個個談了起來。他們一口咬定沒有拿到過什麼香煙,隻抽過支把“三五”什麼的,至於大紅鷹,根本連看都沒有看到過。還有花了幾百塊錢請他們吃飯一事,據他們說起來又是另一回事:那天傍晚,因為檢查車子下班遲了,食堂裏已經沒有飯吃。於是,他們四人到檢查站附近的順風飯店炒了幾個菜吃,快吃好時,廣東貨主們也進來吃飯了,他們炒了幾個好菜,一定要放到一起吃。站長小鄒準備自己去結賬,他們四人共吃了三十多塊,但廣東貨主堅持要他們一起付,最後總共付了七八十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