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去莫斯科郊外聽喀秋莎(1 / 1)

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出發,飛行九個小時便可抵達莫斯科。雖然中俄兩國領土接壤,但莫斯科位於俄羅斯的西部,與中國還是相距遙遠。

這是個初秋時節,莫斯科郊外雖然蘆草已黃,但草坪仍綠,而且各色野花正自如地綻放,色彩上感覺像江南的暮春。不過氣溫已比較低,像初冬,畢竟是高緯度地帶。

前來迎接我們的是位女導遊,她的童年是在中國天津度過的,所以普通話說得很好。那麼,在莫斯科期間,我們將隨她遊走了。

莫斯科的中文意思是非常黑非常涼的水。而人類早期的築城都是依水而建,莫斯科城便有三條大的河流,莫斯科河、無泥河、約瑟河,莫斯科河在市內的流經長度可達八十公裏,而河麵最寬處有二百米。由此,我們可以想見,莫斯科城的麵積還是比較大的。不過,對於幅員廣闊的俄羅斯,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莫斯科,最讓遊人激動的地方是紅場,這是僅次於我國天安門的世界第二大廣場,建築群體的主色調為紅色。雖然,每一組建築之間的紅色調有些微差,但總體很協調,莊重而絢爛。從厚厚的紅色圍牆繞到曆史博物館,從列寧墓繞到克裏姆林宮,從聖母大教堂到大天使教堂,俄羅斯的建築風格差不多在這裏集中做了一次展演。而宮牆外高大蔥鬱的綠樹林為這些紅牆做了最好的映襯。

最妙的是樹梢之外顯露出的建築物尖頂,色調為暗綠或者銀白,很詩意且充滿了童趣。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讓人想見俄羅斯這個民族的自信、浪漫,以及他們的詩酒文化。

到俄羅斯的第二天,陣雨,氣溫更低了一些,我們在紅場邊的無名烈士墓前,見到好幾對前來獻花的新郎新娘,在雨中,他們俯身獻花的虔誠寫滿了感恩與祈願,我們也不由在心底對二戰中陣亡的將士們深深地鞠躬。

圍繞克林姆林宮的紅牆全長有兩公裏,紅牆之外便是莫斯科河,穿過莫斯科河,可去列寧山觀景,莫斯科大學就在列寧山下。說是山,其實隻是個高坡,不過已能俯視半個莫斯科城。舉目望去,工業化的痕跡很少,綠樹和河流是這座城市最主要的自然元素。

莫斯科街道上人流量並不大,但地鐵交通很便利。據說莫斯科地鐵最早是一戰時的地下防禦設施,地鐵最深處離地麵有四百米。因為地鐵的建成比較早,每一個站台的頂部都繪有“十月革命”情結的畫麵。導遊特意領我們去了幾個站台,那些繪畫有些是用油彩表達的,有些則為馬賽克鑲嵌。我留意了一下乘客,發現許多俄羅斯女人手中都拿著鮮花,應該是帶回家插入花瓶作觀賞的,這是一種情調,一種熱愛生命甜潤生活的態勢,很美!

由鮮花而想到了詩歌和音樂,第二天晚上,我和同行的幾位年輕人相約去看了一場純正的俄羅斯民族歌舞表演。那是一道視覺大餐,我們也聽到了最地道的俄語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很動聽,也很親切。

其實,對於俄羅斯的了解,我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還是頗為膚淺的。除了那幾首廣為傳唱的蘇聯歌曲,便隻知道他們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詩人普希金、畫家列賓。而俄羅斯人對中國的了解其實更少,這個民族本就高傲。

他們引以為傲的資本是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還有廣袤的土地和大森林,以及發達的高科技。他們眼裏的高尚是喝著伏特加誦讀普希金。也因為這種精神的自大,在世界日益飛速發展的今天,俄羅斯倒有些跟不上節拍了,至少沒有達到應有的強大。

他們的莫斯科機場陳舊而零亂,乘坐俄航班機回國時,機艙裏的艙板居然顫微微地隨氣流抖動,感覺隨時會掉下來,弄得乘客擔心吊膽。而在俄羅斯境內,商場隻收盧布,歐元偶爾能使用,美元和人民幣,連兌換的地方都找不到。可見他們經商的靈活性很差。

當然,俄羅斯本是一個優秀的民族,隻是這個民族還在休假,當有一天,他們結束長假,開始無窮創造時,威力將會震動世界。

而我們,人多地少,資源又不豐富,我們得努力工作,偶爾去莫斯科郊外聽聽喀秋莎,倒算是不錯的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