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還隻是民間流傳,後邊傳到了以說書為生的老先生耳中,說書先生們便將故事稍加潤色,搬上了台子,在各大酒樓,茶樓大講特講。
那些酒樓貴客們聽得淚流滿麵,掩麵而泣。
有人便問道,“這慈母豆腐是真的嗎?”
說書先生點頭,“自然是真的。”
“那在哪裏可以吃到這個慈母豆腐?”
問到這個問題,說書先生就不吭聲了,他要是真的說了“這慈母豆腐就在鹿鳴巷!”恐怕以後都別想進這個酒樓說書了——
他是有職業道德的,不可能吃著東家的飯,又瞅著西家的鍋。
但這也不礙事,大家稍微一打聽,便知道京城就有人在賣慈母豆腐。
啊?這個賣自磨豆腐的地點便是鹿鳴!
大家便有些猶豫了,鹿鳴巷現在是個禁地,人家官家的人都不去,他們這些做小生意的掙了幾個錢的,哪還敢去?
萬一官家一生氣,給他們穿雙小鞋子,恐怕就斷了財路了。
而官吏間也知道這個故事,對這慈母豆腐頗有好奇。
可他們也不敢行動。
鹿鳴巷可是得罪了丞相,他們也擔心以後丞相看自己不順眼。
就這樣,又過了幾日,慈母豆腐的故事越傳越遠,每日都有人專門去鹿鳴巷吃慈母豆腐。
因為這裏頭平民老百姓多了,大家便也不害怕了,進來轉一轉,看到有人進鋪子,他們也跟著進鋪子去看看。
這才發現,這金碧輝煌一樣的巷子,賣的東西也不是那麼貴得離譜,也有他們買得起的。
如此一來,鹿鳴巷的生意竟神奇的起來了。
可鹿鳴居和淑女閣始終都是冷清的,檔次太高,平民老百姓就算進去了也要退出來。
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
隨著慈母豆腐的故事越傳越廣,突然有一日就冒出來這麼一個聲音:沒有吃過慈母豆腐的人都是不孝的!
古人多單純呀,又是在這個孝道為重的時代,不孝那可了不得,是大罪。
官吏們都坐不住了,不孝的人有什麼資格當官?民間百姓都開始在背後戳他們脊梁骨了!
於是乎,就有官家的家眷偷偷摸摸的跑去鹿鳴巷買慈母豆腐。
要說這慈母豆腐究竟有多好吃,能讓人這樣戀戀不舍?
倒也不是,好吃是好吃的,但沒有好吃到讓人神魂顛倒的地步
主要是故事說的好,在情緒的加持下,這豆腐的味道變得格外珍貴,格外好吃。
吃了一次便還想吃二次。
那些有權有勢家的公子哥們便管不上家裏頭那些搞不清楚的彎彎繞繞,直接就往鹿鳴象跑。
跑一趟鹿鳴巷,吃了慈母豆腐,又發現這裏何止是慈母豆腐好吃,那鹿鳴居的食物更好吃。
有人花五兩銀子點了鹿鳴巷的頭牌菜品,鳳凰台,說是鳳凰,其實就是一隻雞。
但這雞可了不得,味道前所未有的好,吃完之後念念不忘。
除了這個,人家的茶水那是真好喝呀!
除了茶水,人家的水果也是真好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