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錄》reference_book_ids\":[6812958699275947022]}],\"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8,\"start_container_index\":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63},\"quote_content\":\"《倫理學》reference_book_ids\":[702370599026871809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一 十八世紀的淵源與特征
路易十四的統治是一個聰明政治家的正當的獨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獨裁。迄十七世紀為止,法國貴族始終是桀驁好戰的階級,屢次作亂,致國家無法統治。個人之間的爭執,其暴烈亦不下於黨派之間的爭執。一五八九至一六〇七年間死於決鬥的直有七千人。所謂現代國家這種簇新的威力,那些文藝複興期的巨子是不承認的。呂希李安曾把他們抑壓過一時;但在路易十四尚未親政的時期,他們重又抬起頭來,吐出凶猛瘋狂的火焰。即是女人亦是好勇鬥狠之流,比男子更髙傲更殘暴。伽斯東·特·奧萊昂,有一封信是“致諸位伯爵夫人,反對瑪查冷陣線中之司令夫人”的。那時的情勢,隻要瀏覽雷茲大主教或拉·洛希夫穀的《回憶錄》,便可懂得非絕對專製的君主不足以馴服那般英武危險的魔王了。
呂希李安開創的事業,經過瑪查冷與路易十四兩人方告完成。那些強大的諸侯,輕視國家的個人,在十七世紀中崩潰了。文學與社交,同時也發生戲劇的轉變。內亂中的強悍的戰士學習周旋於客廳中的禮儀。路易十四的宮廷中,大家都受著群居精神的熏陶。“武士一變而為紳士……佩劍一變而為裝飾品。”軍人在年富力強的時節已經被命退休,談情說愛的勾當把他們羈縻住了。女人威勢大增。談話與文字的唯一的題材,是分析女子感人的或感到的種種情操。為表白細膩入微的區別起計,語言磨練得準確,抽象,精煉起來。於是古典精神誕生了。
在古典精神的發展史中,至少應當分成兩時期。第一時期是高乃伊莫裏哀,拉·洛希夫穀,賽維尼夫人的時期,古典精神是一種表現強烈情操時所必須采用的完善的形式。一個偉大的古典主義者決非麻木不仁的人。他有與浪漫主義者一樣的情操。但“他在談話寫作思想諸方麵,養成了以上流社會的聽眾為對象的習慣。”字彙是輕盈的。凡是專門的術語,迂腐的談吐,粗俗的俚言,一切足以引起上流社會厭惡的字眼,作家都要避免。他們努力養成一種明白曉暢,直截了當的風格。他們表現個人的痛苦,也不用抒情的自白,而出之以一般格言的方式,因為劇烈的口吻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在格言之下,始終於隱約之間露出熱情,而偉大的古典主義者的美,便在這種含蓄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