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這些異常時,必須盡快從體內將胎兒取出。為此要施行產科手術。例如,如果頭已進到出口,可施行陰道胎頭吸引分娩法或產鉗分娩法。
胎頭吸引術,是用一種軟質材料製成的吸引器利用真空吸力幫助吸出胎頭的方法。
還有產鉗分娩,用鉗子將嬰兒的頭也就是將雙側顳骨夾住,用力拉出的分娩法。
過去由於產鉗分娩引起了顱內出血或死亡,或引起智能障礙,或引起手腳麻痹,其後果是很不好的,所以現在不輕易使用產鉗分娩。
使用胎頭吸引術,一定要嚴格掌握適應症。胎頭吸引術隻能用於頭先露,而不適用於顏麵部、額部、高直位等異常頭位,更不能用於臀位或橫位。
有以下情況可考慮使用胎頭吸引術:第二產程延長;有剖宮史或子宮有疤痕者;宮口已全開或接近開全,胎膜已破,胎兒又已經達坐骨棘水平以下者。
分娩方式的選擇
目前醫院一般采用有三種分娩方式,即自然分娩、無痛分娩與剖宮產。既然分娩有三種方式,不同的分娩方式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待產的孕婦又應該怎樣進行選擇呢?
首先,醫院會對產婦作詳細的全身檢查和產科檢查,檢查胎位是否正常,估計分娩時胎兒有多大,測量骨盆大小是否正常等,如果一切正常,就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
如果有問題,則采取剖宮產。無痛分娩則是由產婦來決定的,不想忍受產程劇痛又能自然分娩的人可選擇無痛分娩。
自然分娩、剖宮產和無痛分娩這三種分娩方式,哪一種安全係數更高呢?
在正常情況下,當然是自然分娩對母親的傷害最小。在自然分娩中,孕婦的每次宮縮就是對胎兒的按摩,對日後小孩皮膚感官係統的形成很有幫助。而且,通過正常產道的擠壓,可以使胎兒把吸入肺裏的羊水吐出,可降低發生娩出後窒息的概率。
剖宮產原本是為了將母子從危險中搶救出來不得不采用的方法。然而,近些年來,有些孕婦由於畏懼分娩時的陣痛,或希望生過孩子後陰道不鬆弛,即使沒有任何障礙也堅決要求施行剖宮產術。其實,剖宮產畢竟是手術,有手術就會有風險,對於母子來說,都會有不利的影響。
無痛分娩相對來說也比較安全,對母親及胎兒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分娩指導
分娩經曆的過程
每一位待產的準媽媽都希望分娩順利,母嬰平安。分娩能否順利,關鍵取決於4個方麵的因素,即產力、產道、胎兒和產婦精神心理因素。如果這4個方麵都沒有問題,一般都可以順利生產。
一般來說,胎兒離開母體要經過3個階段,醫學上稱為3個產程。這3個產程就是從子宮有節奏的收縮到胎兒從胎盤中娩出的全部過程。
第一產程
第一產程又稱為宮口擴張期。開始時,子宮每隔10多分鍾收縮一次,收縮的時間也比較短。後來,子宮收縮得越來越頻繁,每隔1~2分鍾就要收縮一次,每次持續1分鍾左右。當宮縮越緊,間歇越短時,宮口就開得越快,產婦的疼痛就越明顯。
胎膜破裂多發生在第一產程末,當羊膜承受不了子宮收縮的壓力時即會破裂,羊水由陰道流出,流出的羊水經過產道,有助於胎兒順利通過。
有些產婦對分娩異常恐懼,精神十分緊張,臨產後子宮收縮引起正常疼痛後,其不休息,不吃東西,大喊大叫,結果使體力大大損耗,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增加腹壓,娩出胎兒。
在第一產程中記住陣痛時要選擇舒適的體位。除非醫生要求你應保持某種體位;陣痛間隙時休息,保存體力,養精蓄銳,及時補充高能量的營養食物,儲備能量,愉快度過分娩第一期。
第二產程
第二產程又稱為胎兒娩出期。此階段胎兒在產道內繼續下降的同時,還將完成一連串適應性的旋轉動作,產婦隨一陣陣宮縮會自發地想屏氣用力,在非自主性子宮收縮力和可受產婦主動調控的腹肌、肛提肌收縮力的協同作用下,胎兒被推出母體,降臨人世間。
這一時期產婦要躺在產床上等候,助產人員會幫助分娩。產婦用力的大小和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胎兒娩出的快慢、胎兒是否缺氧以及產婦會陰部損傷輕重程度。所以,這時產婦要按照助產師的指導,該用力時用力,不該用力時就抓緊時間休息。
這一時期當出現宮縮時,產婦的雙腳要蹬在產床上,兩手分別把握住產床旁的把手,用力前深吸一口氣,然後屏住,彎起背來(不要拱起來),收緊腹部肌肉,像解大便一樣向下用力。每次宮縮時,盡你所能地持續用力,一次宮縮期間用力3~4次,每次持續用力10秒左右,這樣你不會過度疲勞,且可較省力,並可防止因一次用力時間過久導致血氧濃度下降,有利於促進子宮收縮。
在宮縮停止的間歇期裏,產婦全身肌肉要放鬆,抓緊時間休息,切忌大喊大叫或哭鬧折騰。當宮縮再次出現時,再重複前麵的動作。
當胎頭即將娩出時,助產人員會提醒產婦不要再用力了。此時,當陣痛來臨時,產婦要慢慢吐氣,讓寶寶的頭慢慢地娩出,防止胎頭過快衝出,撕裂陰道內組織或會陰。當胎兒娩出的時候,產婦的臀部不要扭動,保持正確的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