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中暑的防治
產褥中暑是指產婦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中,因體內餘熱不能及時散發而引起的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也稱為產褥期熱射病。
尤其是在溫度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中,產婦特別容易中暑。產婦中暑時首先表現為心悸、惡心、四肢無力、頭痛、頭暈、口渴多汗、胸悶等,接著體溫升高,皮膚幹燥無汗,脈搏和呼吸增快,胸悶煩躁,口渴,進一步高熱,體溫可達40℃~42℃,繼而尿少、神誌不清、譫妄、狂躁、昏睡、昏迷、抽搐,嚴重時引起死亡。
檢查可發現顏麵潮紅,脈細數,瞳孔縮小,呼吸短促,皮膚灼熱,幹燥無汗。
產後中暑關鍵在於預防,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麵采取綜合防護措施。
產婦的生活環境應該選擇朝向好、通風好、保持清潔的房間,要經常開窗開門,通風透氣,炎熱的季節注意室內空氣流通,讓室內溫度維持在28℃左右。產婦的床上可以鋪涼席,也可以使用扇子,產婦的床不能讓“穿堂風”直吹,空調要間斷開啟,空調不要連續運轉,也不要用電風扇直吹。
產婦要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夏季產婦衣服要寬大、涼爽、舒適、透氣,利於散熱。產後坐月子期間,每天都要做到用溫熱開水擦洗身上,產婦體質較差時家人要給予幫助。要多喝開水,多吃一些營養全麵、稀薄、易消化、生津解暑的食物,如西瓜、西紅柿、黃瓜等,少吃過於油膩的食品。產婦還要注意休息,保證足夠的睡眠,以加快恢複、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做到以上這些,就可以預防產褥中暑。
產婦一旦出現中暑症狀,症狀輕者如發熱、頭暈等可以立即將其移到通風良好的地方休息,用酒精、冷水擦浴,盡快降低病人的體溫,按摩四肢促進血液循環,多喝些鹽水,可口服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氣丸。如果出現更加嚴重的症狀如嘔吐、麵色蒼白等,要立即送醫院搶救治療。
產後陰道鬆弛怎麼辦
分娩時,胎兒由子宮經陰道自然娩出,使陰道和外陰極度擴張,常常造成陰道組織和會陰的裂傷,因此,產後婦女普遍會存在陰道鬆弛的情況。
經過產後休養,大多數婦女的陰道都能夠恢複正常,但也有些婦女陰道的收縮力及緊握力都下降。在性生活時,空氣進入陰道,會像拉風箱一樣發出很大的響聲。這不但會使人產生心理壓力,而且性快感也不如從前,嚴重時還可能導致夫妻感情淡漠,甚至婚姻關係破裂,因此需認真對待。
產婦產後可以進行一些“愛肌”的鍛煉。如縮肛運動,用力收縮並上提陰道和肛門肌肉,停頓片刻,然後放鬆,每天反複做20~30次。還可以進行排尿中斷訓練,排尿時有意識使尿道括約肌收縮,中斷尿線。還可用手指淺淺地插陰道,訓練陰道口的吮吸動作能力。
還可以通過手術糾正陰道鬆弛,這種手術稱為陰道緊縮術。將陰道鬆弛的黏膜切除、縮緊肛提肌及陰道周圍肌肉組織,這樣可使陰道恢複原來彈性和收縮力。這種手術並不痛苦,對身體沒有什麼損害,一般隻要住院5~6天,保持局部清潔衛生,做過手術的大部分夫妻性生活十分滿意。
子宮脫垂的預防
產婦如發生子宮脫垂,就會感到下腹、外陰及陰道有向下墜脹感,並伴有腰酸背痛,若久立、活動量大時,這種感受會更加明顯,倘若病情繼續加重,嚴重者將影響活動。
如果屬於早期子宮脫垂或症狀較輕者,可取平臥位或稍坐一會兒,即可使陰部恢複常態;重症子宮脫垂則不易恢複,即使用手幫助回納,但若起立後仍可向外脫出。
如果子宮脫垂的同時,還伴有膀胱膨脹,往往會有頻尿、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等。倘子宮脫垂兼有直腸膨出,還可出現排便困難。
子宮脫垂多是由急產造成的。產程從子宮正規陣縮到胎兒娩出少於3小時,就會由於骨盆底組織和陰道肌肉沒有經過漸進的擴張過程,而被強大胎頭突然地壓迫撕破,又未能及時修補,進而造成子宮脫垂。滯產也容易造成上述情況,形成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因程度不同,有輕、中、重之分。輕度子宮脫垂(Ⅰ度)者大多數沒有什麼感覺,有的隻是在長期站立或重體力勞動後感到腰酸下墜。中度子宮脫垂(Ⅱ度)者會有部分子宮頸或子宮體露在陰道外。重度子宮脫垂(Ⅲ度)者的整個子宮頸與子宮體全部暴露於陰道口外。
子宮脫垂的預防措施有以下一些:
不要生育過多、過密,以免影響母體健康。
產後如有組織破裂,必須及時修補。
產後24小時,應開始做俯臥體操,每天2~3次,每次15分鍾,這樣可使子宮位置盡快複原到正前傾位。
積極治療易使腹壓增加的慢性疾病,如便秘、咳嗽等。
充分休息,產後生殖器恢複正常需要42天,在此期間應充分休息,避免過早參加體力勞動,如挑重擔、肩背、手提重物以及長時間下蹲等活動。
輕度子宮脫垂病人,著重體育療法與用補氣升提藥物。
體育療法。
縮肛運動。
用盆底肌肉收縮法將肛門向上收縮,就如同大便完了收縮肛門那樣。每天做數次,每次收縮10~20下。
臀部抬高運動。
平臥床上,兩腳踏床,緊貼臀部,兩手臂平放在身體兩側,然後用腰部力量將臀部抬高與放下。每天2次,每次20下左右,並逐步增加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