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發展寶寶的觀察力,使寶寶通過觀察尋找當麵藏起來的東西;發展寶寶的聽覺,培養寶寶的辨音能力及節奏感,訓練其注意力;引發寶寶用眼睛去找尋自己喜愛的東西,並伸手去拿;發展寶寶的記憶力。
方法:遊戲前,媽媽先準備搖鈴一個,幹淨的手絹一條。
遊戲時,媽媽讓寶寶坐在床上,爸爸在幼兒身後扶著。媽媽手拿搖鈴在寶寶眼前有節奏地搖著,用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當孩子注視搖鈴的時候,媽媽突然用手絹將搖鈴的一大部分蓋住,並且微笑著對寶寶說:“咦,奇怪呀!寶寶的搖鈴哪兒去了?寶寶找一找搖鈴在哪裏?”
寶寶的眼睛就會去搜尋剛才還存在的搖鈴。很快,寶寶的眼睛就會注視著蓋著手絹的搖鈴,這時,家長不要急於去拿掉搖鈴的手絹,而是讓寶寶稍微多注視一段時間,延長寶寶注意的時間。
隨後,媽媽把手絹拿開,說:“啊!原來寶寶的搖鈴在這裏。寶寶找到了,寶寶真聰明。”遊戲繼續進行。媽媽再次搖鈴,再次遮蓋……
媽媽搖鈴應有節奏,向左邊搖兩下,右邊搖兩下。而且搖的時候最好也有節奏地搖搖頭,方向和節奏與搖鈴相同。這樣,極易引起寶寶的共鳴,吸引幼兒的興趣。
遊戲進行中,讓寶寶尋找被手絹遮住的搖鈴,寶寶在注視被手絹遮住的搖鈴時,媽媽一定要掌握好寶寶注視的時間。時間太長寶寶注意力就會轉移,時間太短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遊戲進行的時間長短由媽媽根據寶寶的厭倦程度來決定。
玩過家家
目的:培養寶寶的聽力、注意力、觀察力、動手能力。
方法:媽媽事先準備一個玩具娃娃,這個玩具娃娃要比較精細,即玩具娃娃的頭發可梳可紮,眼睛要會動,玩具娃娃的衣服可以脫下、穿上,玩具娃娃有襪子、有鞋子等,使得遊戲時使用方便。再準備一套玩具餐具。
遊戲開始時,爸爸、媽媽一邊說話一邊玩過家家,讓寶寶在旁邊看著。爸爸、媽媽很仔細、很緩慢地做每一個動作,比如說給娃娃穿衣服、係扣子,給娃娃穿襪子、穿鞋子,媽媽給娃娃紮頭發。然後用玩具餐具給娃娃喂飯。喂完飯,媽媽對寶寶說:“寶寶,爸爸、媽媽給娃娃喂完了飯,現在娃娃要出去玩了,請寶寶給娃娃換身衣服,我們帶娃娃出去玩兒。”
於是,爸爸把娃娃的衣服脫掉,拿出一身衣服給寶寶,寶寶就會根據自己的觀察將爸爸、媽媽的動作重複再做一遍。
該遊戲每次進行時,可隻做一部分動作,比如隻讓寶寶觀察爸爸、媽媽如何給娃娃穿衣服,還可以繼續其他的動作;具體內容的多少要根據寶寶的發展情況來決定。爸爸、媽媽在做示範動作給寶寶看時,一定要慢,動作清楚,便於寶寶觀察和模仿。
寶寶感覺能力訓練
玩玩具
目的:訓練寶寶的感覺知覺;培養寶寶的觀察力、注意力,使寶寶提高注意的時間;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讓寶寶學會理解簡單的因果關係的語言;發展寶寶的專注力。
方法:媽媽要事先準備一些玩具,一類是電動玩具,如電動小汽車、電動小火車、電動飛機等;另一類是上發條的玩具,如玩具鴨子、玩具兔子、玩具青蛙……
遊戲開始時,媽媽不要把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寶寶麵前,而是一個個拿出來讓寶寶看。比如媽媽先拿出一個帶發條的玩具鴨子,上足發條,把鴨子放到地上,鴨子有節奏地向前走去,媽媽則以豐富的語言配合玩具的特點來刺激寶寶:“嘎——嘎,唐老鴨,嘎——嘎,唐老鴨……”或是“嗚——嗚,小火車開走了……”
媽媽應一個一個出示玩具,否則玩具太多,容易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媽媽的語言要生動,前後的語言因果關係要明確,便於寶寶理解。
奇妙的電視
目的:讓寶寶初步接觸現代媒體;發展寶寶的感知能力,刺激寶寶的視聽覺;培養寶寶的注意力,加強寶寶注意時間的培養;培養寶寶一定的專注力,使寶寶對圖像、聲音感興趣。
方法:媽媽把寶寶抱到電視機前,對寶寶說:“寶寶,今天媽媽讓你看一個很好玩的東西。這是我們家的電視機。”揭開電視機罩子,讓寶寶看到整個的電視機。
媽媽說:“我們來打開電視機,看看電視機裏都有些什麼?”媽媽打開電視機開關,出現豐富多彩的電視畫麵和悅耳的聲音,會引起寶寶極大的興趣。媽媽把寶寶抱到距離電視約2米遠的地方,讓寶寶看上4~5分鍾電視,看的同時,媽媽可用簡單的語言對寶寶解釋電視畫麵內容。
關掉電視以後,媽媽可對寶寶說一些有關電視的話,諸如:“電視可好看了,有寶寶喜歡的大汽車、大飛機、小猴子……寶寶以後可以經常看“電視……”
有選擇性地讓寶寶看一些電視節目,比如《七巧板》、《動畫城》、《動物世界》等等。寶寶也許對這些內容不理解,但是豐富的色彩、活潑的形象卻極易吸引寶寶的注意。有的寶寶則很容易表現出極強的專注力。
在初次讓寶寶全麵地了解電視前,應讓寶寶有看電視的經驗,使寶寶不至於因電視機打開突然出現的畫麵和聲音而受到驚嚇;要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看電視的習慣。從內容上,要選擇一些形式新穎的寶寶喜歡看的節目,不能讓寶寶看戰鬥、恐怖場麵;從時間上,寶寶每次看電視時間不應超過10分鍾,而且,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讓寶寶看電視;另外,距離電視機應在2米以外,以保護寶寶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