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的生活現在看起來過得不錯,即使“月光”或透支也會在下個月發“餉銀”時補足差額。但是,我們並不能保證自己一輩子都能有這樣的收入和這樣的精力,等到力不從心的那一天,我們又該拿什麼來維持自己最起碼的生活需求呢?
“活到老,學到老”是值得表揚的,但是“活到老,做到老”卻是要受到批評的。為什麼?答案很明顯,你“做”到老不是因為你多麼勤勞樸實,而是因為你沒有停下來“不做”的資本。因為一旦“不做”,你就沒飯吃。想想自己年老體衰時還要為了生活而疲於奔命,這會是一幅多麼讓人眼熱心酸的畫麵啊!當然眼熱心酸的是別人,你有的隻是身體的疲勞加劣質的生活而已。
的確如此,如果你不從現在開始樹立積極的財富觀和危機意識,並且高瞻遠矚、未雨綢繆,那麼到了年老體衰“做不動”時,你也沒有讓自己停下來的資格。
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是用來諷刺那些追求成功的有錢人的。
有一個富翁看到一個漁夫在沙灘上躺著曬太陽,很為他擔憂:“你生病了嗎?”
漁夫睜開眼愕然回答:“沒有啊!”
“那你為什麼不出海打魚呢?”於是富翁責備道。
“我今天已經打過魚了。”漁夫回答。
“天還這麼早,你為什麼這麼早回來?你完全可以打到更多的魚的。”富翁說。
“打那麼多魚幹什麼?”漁夫反問。
“賣錢啊!如果你今天能打更多的魚,就可以賣更多的錢。隻要保持這種狀態,很快你就能買一輛摩托艇,然後有自己的第二、第三條船,接著開辦自己的船廠、熏魚作坊,甚至魚類食品加工廠,這樣你就會成為富翁,擁有更多的金錢。”富翁說得很是興奮。
但是漁夫的反應依然很淡定:“要那麼多錢幹什麼呢?”
“有了錢,你就能像我這樣,自由自在、快樂悠閑地在這片美麗的海灘上散步、曬太陽了。”富翁自豪地說。
“可是我現在不已經快快樂樂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了嗎?”漁夫悠閑地回答。
這個故事的本意是諷刺富翁追逐金錢的膚淺行為,既然有錢沒錢都能殊途同歸,那麼為什麼還要為了那無止境的財富讓現在的自己如此疲勞辛苦呢?這種觀點貌似無懈可擊,卻也漏洞百出。兩者雖然現有的生活狀態看起來區別不大,但是前提卻大不相同。很顯然,一個有堅實的物質保障做後盾,而另一個卻是吃了這頓沒下頓;一個雖然前半生忙碌但是現在卻可以盡情享受,另一個雖然此時悠閑但卻要每天勞動才能保證不挨餓,也就是說一輩子都不能停下來,現在身強力壯還好說,如果年老體衰再加上海洋汙染等客觀狀況,誰也不知道他以後每天還能打到多少魚。所以,如果不趁現在多做一點兒、多儲存一些,那恐怕就隻能一直做到老才能保證有飯吃了。
更糟糕的是,即使你想做到老,也未必真的有人願意讓你去做。因為你的精力會隨著你的年齡每況愈下,如果沒有特殊的才能,想必任何用人單位都不願意任用一個體力不佳的員工。所以,如果你還不算老,那就趁著現在還能做得更好、掙得更多的時候,再努把力,讓自己的財富和價值不斷攀升,為以後的幸福生活作足準備。等備足“過冬的糧食”,再去盡情地“冬眠”或“曬太陽”也不遲。
哲意人生
懂得未雨綢繆是智慧的表現,每一個明智的人都應該為自己的幸福作長遠的打算。如果想讓自己富裕地退休,不想到老還要為那份微薄的薪水操勞,那麼就從這一刻開始為自己的“錢途”早作打算,然後好好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