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見書評區有位朋友推薦了一個三國群,因為自己是個三國迷,就申請參加進去。不過該群有個規定,成員要改名為三國中的一號人物。我就想取“小喬初嫁之周郎”,結果管理員說,周瑜這個名字不能隨便叫的,要競爭,才能上崗。沒辦法,我隻好等另外一個想叫周瑜名字的人,前來一比高下。
好容易等來了,那人原來在群裏叫“張益德”,可能“萬人敵”當久了,想換換口味,做做儒將。管理員宣布比試開始,規矩是一人問一個問題,對方回答。
“張益德”先開問:“周瑜的父親是誰?”
這個我的確不記得,臨時去翻三國誌,我又覺得是作弊,所以回答不知道。“張益德”一下子興奮起來:“小夥子,你不行啊。是不是沒有看過三國誌,周瑜傳?”說著就給我發了一個連接,說是他翻譯的周瑜傳白話。還說讓我看了之後,再去和他比試。
高手。我腦袋裏麵第一個影響,遇到高手了。我本來準備仔細拜讀一下的,結果他又說了一句話,讓我頓時沒有了興趣。他說的是;“周瑜的父親是周尚。”
周瑜的父親是誰,我的確不知道,可是周尚是什麼人,這個我倒是比較清楚的。開始覺得是他打字錯了,於是又問了一次,對方再次斬釘截鐵的回答:“是周尚。”我頓時傻眼了,難道我記錯了?於是,我在網上搜索《三國誌》,果然我記得沒有錯。我將“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父異,洛陽令”一句話複製給他。我不知道他是故意沒有看見了,還是真的不明白,他嚴重忽視了“父異,洛陽令。”這幾個字,隻對前麵的話翻譯,順便對我說:“周瑜的祖父,有個兒子叫周忠,但是並不代表,周瑜的父親就是周忠。”
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我又將“父異,洛陽令。”這幾個字複製給他,問他是什麼意思。他的解釋真的是讓人笑掉大牙,也讓我開始覺得他翻譯出來的周瑜傳白話會是什麼效果。大家絕對想不到他的翻譯是:“父親不一樣,隻是個洛陽令。”後麵還解釋道:“這句話的前麵是說周瑜的祖父,叔父都是太尉,父親當的官小,不一樣。”
能說出這樣的話,有兩個可能,一個是非常的有幽默感,另外一種就是典型的白癡。我還抱著點希望,提醒他這句話“似乎不應該這樣理解”。對方不樂意了,對我說:“小夥子,讀書不能斷章取意,要讀全文。周瑜的父親在後麵有提到,是當丹楊太守”
看了這句話,我立馬就知道他錯在什麼地方了,他又將周瑜傳裏的一句話“瑜從父尚為丹楊太守”理解錯誤。我就問他“從父”和“父”難道是一個意思嗎?
“當然不是。”對方這樣回答,終於沒有錯,可是又畫蛇添足了一句:“從父的意思,是跟隨父親一起。”最後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夥子,你古文不行啊。”
能將古文這樣理解,也算是讓我長見識了。我真的不敢去看他所謂的翻譯的白話周瑜傳,真不知道裏麵還有多少笑話。我能打賭,這個家夥一定是小學肆業,這個倒沒有關係。可是孔子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此之為知也。”他這樣不懂裝懂,真的讓我很鄙視。
一個人無知也就罷了,讓我痛心疾首的卻是,整個群內,居然沒有人出來說句公道話。管理員那個叫“高順”的,說:“我坐壁上觀,你們自己解決。”可能是不好意思,承認“張益德”的錯誤。畢竟我剛加入那個群,而對方想必已經和他們混熟了。
另外一個叫“龐德公”的管理員,居然說我沒有回答上來問題,所以沒有資格當周瑜這個名字。其實我當時已經沒有想當周瑜這個名字了,主要是想給周瑜找到親生父親。“龐德公”說的話,顯然是不公正的,我也沒有對他抱有希望,在一開始,我得罪了他。
我因為不能叫“周瑜”,所以臨時取了一個名字叫“誰殺了華雄?”
“龐德公”就對我說:“是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