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無知無恥之人(2 / 2)

我想開個玩笑,說:“羅貫中是這麼說的,可是陳壽不答應。他說要按曆史來。”

龐德公很肯定地說:“是關羽啦。”

我就對他說:“曆史不是這樣的。”

“龐德公”反問我:“難道曆史上‘溫酒戰華雄’的典故,你也不知道?”我耐心地給他說了曆史上是誰殺了華雄,他就不再說話了,再後麵的我與“張益德”的比試之中,說話卻總是偏向對方。有了這麼兩個管理員,我頓時對這個所謂的“三國群”沒有抱什麼希望了。

沒有人說公道話,我和“張益德”的比賽,暫時就定不了輸贏。我又耐心幫他們解釋“父異”和“從父”的意思,當然我不知道他們是真的不懂呢,還是故意這樣,沒有一個人承認我的解釋。

最後好容易好了一個叫“曹操”的,剛上線和我們打招呼。我馬上就問他:“周瑜的父親是誰?”

“張益德”又搶著回答:“周尚。”

“曹操”總算是一個明白人,反問了一句:“那周異是誰?”可能“曹操”在群裏有點人緣,群裏終於有人站出來說公道話了,承認我說的對,而對方說錯了。

好一個“張益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說了句:“區區誠心想大家道歉,我沒有看完周瑜傳,沒有向他那樣臨時去翻書。所以錯了,對不起大家。”竟然將剛才自己所說的:“我翻譯了全篇的白話周瑜傳”等語忘得是一幹二盡。

就這一刻起,我知道了對方不但無知,而且無恥。“龐德公”這個時候馬上又跳出來說:“你們就說這些小事情,重新說個題目。”我們是在論周瑜,對方連周瑜的父親是誰都弄錯,這是小事情?而且,周瑜難道連古文都不能翻譯?

我就說:“周瑜怎麼也不能讓一個不懂古文的人來當吧?”

對方卻很有理由地說:“周瑜又看不到陳壽的書,你怎麼知道你看得懂看不懂?”又說:“你這個人,真是小氣。我就一個小小的錯誤,你就抓著不放,老是‘從父,從父’的。周瑜可不是這麼小氣的人。”

這麼一個厚顏無恥的人,我早已經失去與他比試的興趣,於是說:“我不和你爭了。”

對方大為高興,“本性”又顯露無遺,道:“那區區(我估計他就會這兩個字的用法)就多謝了,我這次來比試,就是誌在必行(我印象之中應該是用“得”字才對,他似乎現代漢語也不怎麼好)。既然你不敢和我比了,那就算了。不過你這樣是對的,抓住我的一個小錯誤,就以退為進,騙取大家的同情心。唉,現在的人啊。。。。。”

我忍無可忍,打了兩個字:“無賴。”

“張益德”馬上很委屈地說:“區區(惡心啊,會用就一天拿著不放,張口閉口都是這兩個字)被人罵‘無賴’了,以後怎麼見人啊。”

“龐德公”也在一旁吆喝:“風度,風度。”群裏的人又開始指責我了。

一個人的無知無恥,就讓我鬱悶了。這一群人,真的讓我感到心情沉重。大家一直覺得我寫的《異說三國》裏麵的人,沒有忠義,全是奸險陰詐之徒。大家再看看這些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現在的人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QQ群裏麵,都是親者是,疏者非。不論對錯,隻看關係。而那個“張益德”的“厚顏無恥功”,也絲毫不亞於金庸筆下的星宿派人。我的筆下,恐怕都還很難寫出這麼一號人物來。

三國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和大家一樣喜愛三國。雖然我的書很顛覆,但是是小說,而且是異說。可是對方卻在網上散播的是“三國誌之周瑜傳白話文”,打著曆史的招牌,卻說“周瑜的父親周尚不一樣,隻是個洛陽令,後來又帶著周瑜去當”。要是真的沒有看過原作的,豈不是被我們這位大“翻譯家”給耽誤了?

學無止境,我與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