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明三百年(上)》(2)(1 / 3)

舉事成基業

朱元璋終於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在火燒陳友諒以後,朱元璋在得到了他的城池的同時也得到了陳友諒的愛姬闍氏,不想這被強迫依從了他的弱美人兒卻暗藏大殺機……

謀事初定

朱元璋在幾番客氣之後,就不再客氣了,他執掌了大權。掌權之後,朱元璋去滁州調了花雲、湯和到濠州,拜徐達為行軍都指揮,常遇春為先鋒,胡大海、花雲為左右監軍,命李善長為參謀,湯和為濠州總管,郭英、沐英為衛軍統帶,方剛為護衛官,耿再成、吳良為滁州正副總管,謝潤為指揮暫且留守滁州。

接連幾場勝仗打得更是漂亮,於是紛紛來投誠,這樣一來,朱元璋威聲大震,武將如鄧愈、華雲龍、郭興、常遇春、呂懷玉、耿炳文等齊來歸附,這六員勇將都有萬夫之勇;文士也有了龍泉人章溢、麗水人葉琛、浦江人宋濂、處州人劉基,這幾位號為浙東四大儒,又稱作四賢。

其時章溢、葉琛等見群雄四起,天下大亂,便攘臂奮然道:“大丈夫要輔助明主建功立業,眼下正是其時了。”於是兩個人遊曆各處,想要擇主而事,恰好在路上碰著了宋濂和劉基,也抱著投筆從戎的誌願。四個人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指點江山,且又互慕文名,當然十分投機。大家議論了一番以後達成了共識,覺得徐壽輝、方國珍、張士誠等一班人都不是成大事的,聽說濠州朱元璋自起義以來,仁慈愛民,禮賢下士,乃真主之相,於是就星夜來投奔元璋。

宋濂、章溢、葉琛三人滿腹經綸,才堪濟世,學足安邦。四人之中,劉基更是出類拔萃,日後他成為翊讚朱氏創成明室的第一位謀臣。

火燒陳友諒

因為人才濟濟,朱元璋接下來的數場勝仗打得更是漂亮,成為青史傳頌不已的經典。

曆史將永遠記下這樣的一筆:元至正十六年即公元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慶(南京),將集慶改名為應天。意思是說他要順應天命,推翻元朝,削平群雄,自己當皇帝。

朱元璋得了南京的當時,正在和諸將慶賀,忽警探報來,蘄水徐壽輝被部下沔陽人陳友諒殺死,陳友諒統其部眾領兵東下,迭陷了安慶、瑞州,又攻破了池州,現在竟來襲取太平。太平守將陳野先和吳禎星夜差人到金陵來告急。元璋得了這消息,不覺大驚道:“太平如其有失,江南都非我所有了。”當時便飛檄徐達,令他趕緊往援太平,元璋自己和劉基、常遇春等親統大軍與陳友諒交戰,留花雲和沐英駐守金陵。

徐達得到元璋的命令,叫俞通海屯兵蘭陵,便領了郭英、廖永安等兼程去救太平。第一次和陳友諒軍馬相遇,戰了個不分勝負。隔不幾天,元璋的大軍也到了。友諒的領兵將官傅友德聽說元璋親自來了,便退兵十裏下寨。

陳友諒這時已自號漢王,頒檄四方。他聞知朱元璋兵到,傅友德反退十裏,不禁大怒道:“友德難道有了異心嗎?”於是不問皂白,把傅友德的兄弟親友及妻孥等一齊綁起來殺了。友德在軍中得知友諒殺了他的兄弟家屬,大哭了一場,連夜領了部眾來投誠元璋,元璋好言撫慰,並授友德為都總官。

傅友德本是陳友諒部下驍將,投了元璋後,各處招降同伴,三日中連降了龍興、瑞州,又破了池州。陳友諒聞報大怒,打算親統大軍,來和元璋交戰。部將張定邊在旁道:“元璋聲勢正盛,與其直接與他爭鋒,不如搗他的金陵,讓他首尾不及相顧,則可不戰自破了。”友諒大喜,於是調動軍馬,預備起艨艟大艦,順流東下直撲金陵。

朱元璋得信後隻得星夜馳歸,以回援金陵。又恐陳友諒派兵襲後,命傅友德埋伏在要隘,徐達壓著大隊,慢慢地退去。陳友諒部將羅文幹果然領兵來追,被傅友德大殺了一陣,徐達又回兵殺來,羅文幹大敗逃去。元璋因急於去援金陵,仍令陳野先、吳禎等兼守太平及龍池諸州。吳禎的兵力太薄,不上幾天,龍州等先後被羅文幹奪去,隻死力保住了一個太平。

朱元璋兵還金陵,但見陳友諒戰船盈江,旌旗蔽空,兵陣軍容很為壯盛。元璋大驚道:“友諒軍盛如是,我們怎樣抵敵!?”帳下兵士也議論紛紛,有的說不如出降友諒,再圖機會。胡大海大叫道:“俺和主公東征西伐,從未折過銳氣,怎麼為了一個漁伢子就嚇成這個熊樣?你們隻顧去降,俺情願戰死!”說罷便要領了五十名健卒去和陳友諒交鋒。徐達、常遇春忙來勸住大海,並劍斬了幾個說要投降的兵士。徐達提了頭顱,向軍士們宣示道:“誰要再說投降的,就是這個下場!”一軍就此肅然,沒人敢再提“投降”兩個字了。同時徐達又鼓勵了將士一番,親領了三千步兵,駕著大船來戰友諒。兩下裏一接仗,陳友諒的舟大勢重,順水衝來,竟把徐達的船撞翻。幸而徐達換船快,逃了性命。

陳友諒盡管這樣厲害,卻是個漁販出身,所以胡大海罵他是漁伢子。陳友諒本是沔陽人,和他兄弟陳友信起初捕魚度日。後來因友諒凶悍,一言不對路,就和人刀槍相見。一般漁販子們也是強橫不容易對付的,卻都很懼怕友諒,情願大小事受他的指揮。友諒做了漁販的頭兒以後,在沔陽地方很有些勢力。恰巧沔陽有個土豪張三,家裏養著武士,專門在那裏淩虐小民。一天友諒在酒樓上哄飲,張三也領了家奴來奪座位。兩方各不相讓,便廝打了起來,引得陳友諒性起,提刀砍倒了張三,殺敗一班武士,嚇得市上家家閉門。友諒見禍已闖大了,索性趕到張三家裏,殺了他一門,劫了金銀財物,同兄弟友信帶了五六百個漁販來投奔徐壽輝。這時徐壽輝正和倪文俊、鄒普勝等在蘄水起事。可是徐壽輝為人懦弱,倪文俊想刺殺壽輝自立為王,卻被鄒普勝得知,和陳友諒打退倪文俊,倪文俊便引了部下自行離開了。過不上幾時,又發生了陳友諒與普勝聯手殺了徐壽輝的事變,這次事變的結果就是推陳友諒做了主帥,居然也占地奪城。出兵奪了龍瑞諸州後,陳友諒便自稱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