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1 / 2)

關於這本小說集的發源地至少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以其中最早完成的作品《出租車司機》的創作時間為準,稱這本小說集發源於1997年的深圳;而另一種說法以作者最早見到的人物原型為準,將小說集的源頭追溯到1977年的長沙。兩年前,在《小販》麵世之後不久,我曾經在一篇文章裏稱它是“用33年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我的理由是:早在1977年的秋天,小說的人物原型已經出現在我就讀的長沙市第21中學的門口;第三種說法以“深圳人”係列小說這個念頭正式產生的時間為準,小說集的發源地因此被鎖定在2005年的蒙特利爾。那時候,我已經在異域的迷宮裏生活了三年,正在做第一次回國探親的準備。“深圳人”刺激了我的創作衝動。在啟程之前,我用鉛筆在廢紙的反麵完成了《物理老師》、《女秘書》、《同居者》和《小販》等四篇作品的初稿。我將這些密密麻麻的手稿塞進了已經是鼓鼓囊囊的背包裏。

在深圳短暫停留期間,我曾經接受《晶報》的采訪。在采訪中,我首次提及了“深圳人”係列小說的創作構思,並且將《女秘書》交給報紙發表。“深圳人”係列小說從此正式進入讀者的視野。不久,《物理老師》和《同居者》相繼在《花城》雜誌上發表,並立刻引起了一些評論家的關注。遺憾的是,在隨後的五年時間裏,因忙於為《南方周末》和《隨筆》雜誌寫作讀書專欄,同時又要應付蒙特利爾大學高強度的學習任務,再現“深圳人”的激情隻好束之高閣。

2010年到香港城市大學訪問期間有機會專注於寫作,“深圳人”係列小說又重新激起了我的興奮。我開始重寫已經被一些評論家視為21世紀中國短篇小說“經典”之一的《出租車司機》,然後又重寫了已經獲得過許多好評的《同居者》和《女秘書》。這種重寫讓我發現了漢語的許多奧秘。它不僅為“深圳人”係列小說確定了更高的標準,也為我今後三年的全部寫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我又修改完成了《小販》、《文盲》和《母親》等三篇作品,並且對係列小說中的其他作品也有了越來越清晰的想法。

《母親》、《小販》以及《女秘書》重寫版的相繼發表和引起關注是這個係列小說創作過程中的轉折點。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盡管因為長篇小說《白求恩的孩子們》發表過程的周折,“深圳人”也多次遭受了流產的危險,我卻已經非常清楚,這個懷胎多年的係列小說將會在不久的將來順產出世。

2012年初春,在經曆了將近六個月殫精竭慮的寫作苦行(包括重寫《遺棄》)之後,《“村姑”》從我的大腦進入了我的電腦。這最邊緣的“深圳人”向我發出了新一輪的召喚。緊接著,《文盲》在《收獲》雜誌上發表,《出租車司機》和《同居者》的重寫版分別在《晶報》和《作家》雜誌上發表,並且都引起了讀者的熱烈關注。這些刺激使完成“深圳人”係列小說成了我的燃眉之急。利用回國做新書推廣活動之前的空隙,我夜以繼日,勾勒出了最後幾位“深圳人”的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