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說則天皇帝,要選一個如意的郎君,帶進宮去的,已有一百多個,卻沒有一個趕得上從前薛懷義和沈南璆一般的本領。這一天則天皇帝,帶著上官昭容和安樂、長寧兩公主,到西郊圍獵去,從土山下奔出一頭牯牛來,東衝西突,這牯牛自帶毒箭,還兀是不倒,看看撲上禦車來,那左右禦林軍士,正舉槍攔著,忽見斜刺裏跳出一對少年勇士來。看他也不帶槍,不用刀,隻是赤手空拳地奔上去。一人伸出一隻手來,攀住牛角,把牛頭向下一按,那牛膝一屈,端端正正地向則天皇帝跪倒。這兩個勇士,也一齊低下脖子去跪著。則天皇帝傳旨,命兩個勇士,抬起頭來。則天皇帝用鳳目向那勇士臉上看去,不覺鳳心一動,原來這兩個勇士,一般長得眉清目朗。麵白唇紅,又看他身體也十分魁梧,猿臂狼腰,紮縛得十分俊美。則天皇帝問兩勇士名姓,一個年紀略大的勇士,報名說:“小臣張易之見駕。”一個年紀略幼的,接著報名說:“小臣張昌宗見駕。”聽上去聲如洪鍾。則天皇帝十分中意,當即罷獵,帶著張氏弟兄二人進宮去,一夜歡娛,居然深合聖心。當即傳諭下來,拜二張為散騎常侍,終日追隨聖駕,寸步不離。則天皇帝因寵愛二張到了十分,便喚張易之為大兒郎,張昌宗為小兒郎。這時易之年紀二十四歲,昌宗二十二歲,正是年富力強,又是麵貌俊美,力大如神,二人輪流伺候著女皇帝,深得女皇帝的歡心。這張易之、張昌宗弟兄二人,自幼兒沒了父母,在京師地方,趕車為生,易之行五,昌宗行六。他同伴中呼他為張五兒,張六兒。後來安樂公主嫁與武崇訓,他弟兄二人,選入駙馬府去,當一名禦人,是上官婉兒去探望安樂公主,見他弟兄二人,知是有真本實力的,便向安樂公主要了過來,養在學士府裏,當一名廄長,夜間一般也去伺候著昭容的起居。如今在表麵上看去,張氏弟兄都伺候上了則天皇帝,但一塊兒在宮中,有空的時候,他弟兄二人,也偷偷地到昭容宮中去,敘著舊情。易之、昌宗二人,在朝中仗著皇帝和昭容的威勢,不把文武官員放在眼裏,那文武百官,個個都趕著他弟兄,脅肩諂笑,十分逢迎。大家喚易之為五郎,喚昌宗為六郎,從此五郎六郎,喚順了口,滿京城官民,都在背地裏喚起五郎六郎來,則天皇帝把五郎六郎二人,打扮成仙郎一般,羽衣金冠,翩翩如仙。則天皇帝下詔特立控鶴監,後又改為奉宸府,封張易之為府令,從此貴盛無比。弟兄二人,偶出宮來,滿朝百官見了,便遠遠地拜倒在地,直待輿馬過去,才敢起立。每到一處,那王公大臣,一齊搶著上去,替他捧鞭接鐙。則天皇帝每召武氏宗室,在內殿賜宴,易之和昌宗二人,吃酒到醉醺醺地,和諸武嘲謔,喚著好兒子,好奴才,那武氏子弟不以為辱,反以為榮。則天皇帝把易之昌宗二人,留在宮裏,怕外人說閑話,便下詔令易之、昌宗和李嶠三人,修三教珠英,在內殿索性連李嶠也留在宮裏,推說是修道,掩住外人的耳目。皇帝和上官昭容二人,沒日沒夜地在寺觀中尋歡作樂。武三思趕著湊趣兒,奏稱張昌宗原是列仙王子晉後身。則天皇帝便使昌宗穿著仙衣,吹著笙。又有武承嗣獻一隻木鶴,則天皇帝命昌宗騎著在庭中翩躚起舞。武三思第一個獻詩頌美,說張昌宗仙骨玉容,極盡諛媚。當時文學之臣,群起駙和,一時百官獻的詩,不下數百首,昌宗分訂成本,用金匣兒藏著。一時權貴,都奔走張氏弟兄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