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城市化進程中鄉村文化的秩序轉型與價值衰落(5)(1 / 3)

農民選擇農業外就業,到城市裏尋找生活的出路,寄予了他們對改變生活處境,改變身份和階層地位的期待。“離土又離鄉”的農民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鄉村社會的“先富群體”和“致富能人”,他們的示範效應使得“誰致富誰光榮”的價值觀在現實社會得以強化。走出去的農民在外麵的世界中盡情地吸收著各種前所未有的價值觀,也不失時機地把這些與鄉村迥然相異的價值觀帶回到鄉村去,強烈衝擊了傳統鄉村社會中的安土重遷、與世無爭、重農輕商等觀念。在新價值觀的影響下,農民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很快得到提高,自我意識、開放意識、冒險精神和能動精神空前高漲。於是,在鄉村社會呈現出多元價值觀並存的情況,既有並未完全消失的傳統的自然經濟觀念、小農經濟意識和宗法意識,也有商品經濟所倡導的市場觀念、競爭意識、開放意識。多元價值觀並存必然會造成觀念與觀念之間的對撞,表現在:傳統的重義輕利的倫理道德價值取向與現代的重利輕義的物質利益價值取向相互碰撞;傳統的安土重遷、以土為本的觀念與現代的遠離鄉土、輕農重商的價值觀激烈衝突,集體主義價值觀與個人主義價值觀相互膠著,義利之爭開始成為農民各種價值觀衝突的核心。

3.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經濟體製改革導致農民價值觀的迷茫與困惑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將農村、農業與農民吸引到市場中,其開放多元的文化環境為農民的價值選擇提供了更為寬鬆和自由的社會環境。麵對城市生活的新奇、現代、文明和農村生活的封閉保守、落後,不少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毅然決然地走出了以家族和村落為基本生存空間的生活圈。在經曆了殘酷嚴苛的市場洗禮和思想磨礪後,他們日漸熟悉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適應市場的自身能力也得到極大提高。與此同時,自擔風險、自謀生存、自我決策的自主意識也顯著增強,並確立了競爭觀念、效率觀念、契約觀念、法治觀念等現代觀念。在新理念的影響下,農民正在逐漸擺脫貧窮、落後和愚昧,變得更加開放、富有朝氣和現代。盡管市場經濟體製下鄉村社會的發展總體向好,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的市場化發展與農業的現代化、農村的城鎮化發展是不同步的,具有明顯的非均衡性,城市仍然居於社會發展的前沿和主導地位。由於城市的強大吸引力,“農民進城”的道路表現為一種單行線,農民價值觀的變遷也呈現出計劃經濟體製時期的政府主導轉變為市場經濟體製下的單向度的城市和市場主導。由於市場經濟的道德文明基礎尚未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輿論力量、價值觀念也還沒有完全形成,再加上政府一直以來都不太重視農村和進城農民的精神文明建設,農民價值觀中許多優秀品性被虛置化。可以說,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農民的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價值觀、生態觀和婚姻生育觀等都麵臨著徹底的革命與改變。

具體來說,部分農民不去看社會進步的主流,否定改革的成果,在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上出現了淡化政治、淡化意識形態、淡化精神生活的傾向。村莊與村莊之間、村民與村民之間缺乏普遍的價值認同,對一些社會問題難以形成村莊共識。市場經濟主導下的利益標準取代了許多傳統的價值評價標準,追求利益成為農民價值觀變遷的主要驅動力,表現在實際生活中,他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也朝著市場方向轉變,變得越來越短視和趨利。傳統的道德觀開始失落,以和為貴、與人為善等道德觀逐漸被相互提防、唯利是圖和以自我為中心的道德價值觀所代替,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沉渣泛起。在利益的驅使下,土地已不再是農民的安身立命之本,相反變成了謀取高額利益的工具,出讓土地的經濟補償能讓他們欣喜而帶來更大的心理滿足。可以說,當下我們應該更關注中國農民的發展問題,關注鄉村社會和農民在現代社會如何提高生存質量、實現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的問題。

4.培育現代新型農民理性自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作為社會現代化之根本因素的人的現代化絕非隻是少數社會精英分子心態的現代化,而是廣大民眾的心態的現代化。”從一定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先就是一場價值觀的革命,要幫助農民進一步更新更適合現代化發展的觀念,創造性地設計出既能合乎農民普遍的心理習慣和思維方式,又能體現時代價值和民族精神,並能被廣大農民順利認同的社會規範,使農民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上更加理性和自覺。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的農村,彰顯著民主、平等、法治等價值理念,創建民主平等的政治生活新規範。在這裏,每一個農民都是鄉村社會的真正主人,都能夠獲得平等的社會地位和對等的利益分配,有權參與鄉村社會事務的管理;他們的自由和權利以法律和製度的方式得到保障,一切侵犯農民自由和權利的行為都會得到防止和懲治;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生產發展、農民生活寬裕的農村,是經濟繁榮、分配公正的農村,創建了科學發展的農村經濟生活新規範,彰顯著科學發展、公平正義等價值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公平、合理地配置資源,實現分配公正與公平,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使人類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崇尚文明、崇尚科學、民風淳樸的農村,形成了生動活潑的農村文化生活新規範,彰顯著道德、文明、幸福、和諧等價值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通過各種文化藝術形式為農民提供優秀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讓廣大農民接受文化熏陶,積極倡導團結友愛、勤儉持家、勤勞致富、誠實守信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塑造積極、和諧、健康、文明的鄉風、民風。當然,新農村建設重塑農民價值觀最關鍵的目的是培育現代新型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