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新文化擁有先進的文化基礎設施、先進的鄉村文化體製和文化環境,培養掌握先進科技知識和技能以及具備先進民族精神和在鄉村公共生活中有道德、有紀律的新型農民。首先,鄉村新文化充分發掘農民的個人主觀能動性,培養農民的自強、自立、自主精神,逐漸喚起政治自覺進而實現對政治權利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賦予。其次,鄉村新文化使得每個社會成員的尊嚴得到保證,潛能不斷發展,基本需求持續不斷地得以滿足。培養出的新型農民擁有顧大局、識大體的意識,反映時代要求的新風尚以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適應的嶄新觀念。他們不再為了一己私利或宗族利益去損害社會利益,而是能夠自覺地進行觀念變革,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進一步解放思想,適應新的形勢。再次,鄉村新文化通過實施各種形式的科學文化教育與勞動技能培訓,使廣大農民初步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學會更多的農作物耕種技術、養殖技術、科學的經營理念等。可以說,鄉村新文化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現代化發展所需要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對我國新農村建設乃至我國整個現代化建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二、農民的文化自覺:鄉村新文化建設的理想圖景
毛澤東曾經說過:“凡是需要群眾參加的工作,如果沒有群眾的自覺和自願,就會流於徒有形式而失敗。”⑥對於鄉村社會而言,鄉村新文化建設的理想圖景就是通過培養農民群眾的文化主體意識,調動最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其文化自覺。費孝通認為: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曆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曆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⑦。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包括對文化在曆史進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和反思,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曆史責任的主動擔當,對文化品質的不懈追求等。農民的文化自覺則是指農民在社會建設大潮中對自身持有的文化熟悉、了解並對其本質有深刻的認識,能夠以鄉村文化的真正主體地位去傳承和維係原有的優秀文化,同時反思當下新的文化事物,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反對全盤“他化”,反對一味的跟風和盲從。唯有培養起農民的文化自覺意識,才能達到核心理念上的深層次文化認同,樹立鄉村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維護穩定,實現國家的大團結、大融合、大和諧。可以說,農民的文化自覺在鄉村新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相當於文化自身的“造血”。隻有實現從外部文化的“輸血”、“補血”到文化自身“造血”的功能轉換,鄉村新文化就能夠擁有不斷發展壯大的力量,其文化價值特點也會始終充滿活力。
(一)文化自覺是培養鄉村新文化自信力的基礎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政黨或一個族群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文化圖強的奮進意識。隻有對自身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首先要對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通過強調文化的自我認識,形成轉型過程中的文化自主選擇能力,從而取得適應新環境的自信的文化心態。因此,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覺為基礎和前提,是在文化自覺基礎上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及價值意義的自我肯定。沒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就會顯得盲目和簡單。
然而,傳統農民對鄉村文化缺乏普遍的文化自信。無論是封建社會中農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潛能受到壓抑,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對我國農耕社會傳統的動搖,亦或是在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農民的更深層次自信危機,這些都證明農民對鄉村文化和鄉村社會的價值觀缺乏普遍認同和堅守的信心與決心。因此,鄉村新文化建設就是要培養起農民的文化自覺,使廣大農民真正認識到鄉村文化的自身價值、獨特優勢和發展前景,認識到傳統鄉村文化自身存在的缺陷,最終能夠以理性、科學的態度進行文化的反思、比較和展望,從而恢複鄉村文化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在多樣文化共存的境遇下能夠向往和追求進步文明,自覺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傳統文化,堅決抵製不良文化,進一步堅定建設鄉村新文化的信念和追求,讓鄉村發出“自己的聲音”。農民的文化自覺還表現在對異質文化的曆史、現狀和發展趨向的認識和了解,並通過文化之間的相互比較,認清自身文化的劣勢和短處,並自覺地、自信地、主動地去培育和創新鄉村文化。鄉村新文化必然是建立在農民的文化自覺基礎上的文化形態,即使麵對強勢文化,依然能夠不卑不亢地堅持自身的文化價值,並在比較中揚長避短,擴大鄉村文化的影響力,凸顯文化個性與文化魅力,這就是自信的文化心態。
(二)文化自覺是新型農民對先進文化的自覺引領
先進文化是順應曆史潮流,反映時代精神,代表社會發展方向的高級形態的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也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巨大動力。偉大的事業需要與之相稱的先進文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然也需要鄉村先進文化與之相匹配。鄉村新文化是反映時代潮流,適應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最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現代農業文明發展趨勢和鄉村進步要求的先進文化,擔負著凝聚、整合、同化、規範社會群體行為和心理的功能。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必須注意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導力、凝聚力、生產力、提升力和愉悅力等作用,積極利用先進文化來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促進經濟發展,協調各種利益關係,形成科學文明的鄉風,推動鄉村社會全麵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