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1 / 3)

事實上,這出雙簧也並不是胡雪岩和王有齡事先商量好要這樣演的,而他們卻不約而同地如此做了,可見胡雪岩、王有齡兩人都深諳這“花花轎兒人抬人”的相互幫襯之道。

相互幫襯往往不在於你幫的心是巨是細,出的力是大是小,有時候甚至也不過是些惠而不費的小節,然而往往能夠事半功倍。成功不能隻靠自己的強大,成功還需依靠別人,所以,隻有幫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

但有的時候,我們並不能像米歇爾和莉莎那樣同時需要幫助,並且一拍即合,所以,這就出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在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沒有及時出力,而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朋友自然也會很冷淡。

因為大多數人都有點自私自利的心理,常常考慮自己多一些,而考慮別人就少一些,能慷慨無私地先去幫助別人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要想別人怎麼對待我們,首先就要怎樣對待別人。要想在關鍵時刻,贏得朋友的幫助,就要先付出,付出不一定會有回報,但倘若你毫不付出,你的生活必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無論你是世界上多麼富有、多麼優秀的人,都不能孤立存在,更不可能隻身闖天下。人生路上,朋友之間,你幫我一把,我拉你一下,甚至互相攙扶著,都是為了更好的趕路!所以,人不要太自私,不要在朋友需要的時候,悄悄地走開,記住:朋友互助,路才好走!

對愛人的過失要寬容

大凡人與人相遇、相知、相伴都是緣,是一麵之緣、同窗之緣、朋友之緣、親人之緣……但,再沒有哪一種緣分比姻緣更能讓人心儀的了。兩個原本陌生的人,因為那冥冥之中的緣分而走到了一起,從此共同麵對風雨人生,手牽著手,一路同行,“最浪漫的事就是陪著你慢慢變老”,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多麼讓人感慨。從戀愛的時候起,一對戀人互相說過多少愛情的誓言是難以計數的。但是結婚以後,要真正實現“長相知”、“永相守”,夫妻間還要經曆多少感情的波折也是無法預料的。

有社會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城市的夫妻中,關係較好的占40%;關係一般,有些矛盾的占30%;關係惡化,經常吵架甚至鬧離婚的占30 %。自然,這幾個數字所描繪的絕不是美妙的圖畫,應該引起新婚夫婦們的警惕。

心理學家曾對80例夫妻間的爭吵進行分析,發現3/4以上是由於一方的責怪引起的。這些責怪往往起源於發現了對方的某些過失、因疏忽而犯的錯誤或無意間說的錯話。在被責怪者不服而辯解或反過來責怪對方時,夫妻間的別扭就鬧大了。這種由責怪引起爭吵,由爭吵引起感情破裂的事情,真是不勝枚舉。

心理學家說,在受到別人的指責或責怪時,大多數人都會產生辯白心理,除非是做了明顯的絕對無可推諉的錯事。所謂“辯白”心理,就是想為自己辯解,說明自己錯得無意,或者因為情況複雜,錯誤難免等,無非是想找點兒“情有可原”的理由來減輕一下自己受責怪時的心理負擔。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心理現象幾乎是本能的,也可以說是一種“自然防衛”心理,也可以說是人的自尊要求。在很多情況之下,並不表示受責怪者想推卸責任。實際上在辯解之後,他(她)的心理漸趨平衡,接著便開始自責,承擔責任了。隻有一向驕傲或虛榮心太重的人,才會一味地推卸責任。

了解了這一點之後,在你發現愛人的過失而責備他(她)的時候,不妨聽他(她)辯解幾句,讓他(她)心裏好受些。不可一味地責備,不要將他(她)辯解的言辭一句句地反駁,使他(她)沒有一個下台之處,否則必然會使他(她)更激動,聲音高起來,強硬的、不很理智的話就會冒出來。爭吵這時就會發生。

也許,對方的某一過失並不值得你去加以責怪,因為那隻是一個小過失,或者在那種情形之下,換上你去經曆,那過失也是要犯的。即使對方的過失不小,這種道理也同樣存在。因此心理學家主張,為了減少過失進一步給雙方帶來不快,夫妻間在發現對方不十分嚴重的過失的時候,最好不要去責備他(她)。如果你能夠安靜地聽他(她)講述事情的經過,聽他(她)為自己辯白,然後帶一種寬慰對方的語氣說一聲“啊,今後注意一些就是了”或者“算了,算我們不走運吧”,這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此時有過失一方定能如釋重負。雖然他(她)還在自責,然而他(她)的心理壓力減輕了,而且深深地感激你。

事實上,過失是難以避免的,因為我們大多時候都不是謹小慎微的(而且謹小慎微有時會成為一種過失)。很多時候,人們都免不了犯下過失,例如不留神打碎了玻璃,遞茶時卻燙了對方的手等。且不說這些過失一般人並不會生氣,就是發生了更大的過失,在對生活有著開朗豁達態度的那些夫妻中,也不會大驚小怪,互相指責吵架的。因此夫妻關係中,還是心胸寬廣、互相體諒為佳,倘若彼此狹隘,斤斤計較,得失觀念太重,家庭生活是難得太平的。在那些對婚姻生活思想準備不足、理想色彩很濃的新婚小夫妻中,因一方的小過失而引起雙方的不快,也是經常發生的事。

不要隨便指責對方是問題的一個方麵,與此同時,新婚夫婦還應該注意,少犯或不犯有失對方自尊心或傷害雙方感情的那些過失。這些過失不同於打碎物件或丟失東西,可以用錢來計算,傷害了感情就會在夫妻間微妙的關係中投下陰影。比如妻子好幾次嫌丈夫出門穿得不夠整齊,襯衣扣子不扣,今天見丈夫還是老樣子,就有點生氣地說:“你總是不像個樣子,早知道就不跟你結婚了!”此話說得過頭,很容易傷害他的自尊心。碰上脾氣差的,馬上還你一句:“你後悔了?那我們就離婚吧!”這樣就兩敗俱傷了。在相互的評價問題上,夫妻雙方都是很敏感的。

對愛人的過失要有寬容的態度,愛人之間不是為了在一場爭吵中分個高低勝負,而是幫助對方認識過失和改正過失,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過失。隻有雙方采取這種妥善的解決辦法,才能在一方有過失的時候,仍保持夫妻關係的和諧,保證愛情更長久。

以和為貴,生活美好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有著源流不盡的民族文化。其“禮”就在於一個字“和”。“以和為貴”的思想隨著中華民族的文明,流淌了幾千年。與人與事,都要一份寬容的心,本著“以和為貴”,大會少許多幹戈,小會少許多煩惱。

“以和為貴”會帶來萬物的和諧。著名作家冰心曾說過:“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彙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

中國古老的禪宗裏有許多讓人終生受用的智慧,修禪者講究以善和人。做人,首先要先學會助人。助人,可以使你的生活有快樂,有幸福的回報。這既安慰了有情眾生,也實現了自我的價值。助人者,人必助之。自願幫助他人的人,總能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我們隻有樂於助人,才能使別人相信你、幫助你,整個社會才會因此而和諧、和睦、和暢、和善。

生活中的奇跡,其實就發生在你不經意的言行之間,一句親切的話語、一個友善的致意或一項小小的援助計劃,都能讓對方體會到你的愛心和真誠。

如果我們在舉手投足之間撒下一顆顆關愛的種子,有一天,這些種子就會在你不經意間長成參天大樹,並為你帶來豐碩的果實。這時,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一個人給予他人的慈愛和真誠即使不是很多、很昂貴,但卻能得到如此豐厚的回報。

禪宗裏講究“回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轉給眾生,並使自己進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回向”就如手拿一根蠟燭去引燃其他的蠟燭,不但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亮不曾減弱,反而和其他蠟燭的光亮相照,而使室內更為光明。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減少,而且能有利於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大。

一個人若能從別人的角度來看事情,能了解別人的心理活動,那麼他永遠也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我們要學會體諒別人,以別人的角度來看事情,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和衝突就會減少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更和諧。

以助人之心為他人著想,這種現象如果隨處可見,就會如陽光一樣,溫暖生活的每個角落。如果丈夫考慮妻子,搭一把手分擔她的一些家務,愛便會濃縮甜美;如果兒女考慮父母,多一點自立,多一些進取,孝道便會提升高度;如果領導多考慮一下員工,體諒員工的辛勞,監督則會變成自覺,大家都少了煩躁,團結就會變成企業的財富;如果富裕者考慮貧困者,救助便會描繪一幅美景;發達考慮落後,風尚便譜寫一曲頌歌。

嚐試著與別人和諧相處,每個人做好自己,多忍耐一點,少抱怨一點,多思考一點,對你、對人都是有好處的,萬事從小做起。用平常的心去彈奏出美妙的樂曲,美妙的東西總是和諧的,萬事以和為貴,沒有記恨,沒有報複,那我們的將來就會更美好。

麻煩也是一種調味劑

夫妻生活中即使是最麻煩的事,隻要有愛,有寬容的心態,那些麻煩也會變得類似於生活的調味劑。

美國一位報紙專欄的女編輯艾比蓋爾收到一封署名“打鼾者的妻子”的來信。她覺得信中所談及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於是便以“打鼾者的妻子”為題,將這封信在她的專欄裏發表了。艾比蓋爾在編者按語中請求讀者在讀過這封信後,把自己的看法寫了寄來。信的全文是這樣的:

親愛的艾比蓋爾:

我不是這天半夜一點鍾無比煩惱地爬起來,便是哪天淩晨三點鍾憤然下地;不是這次以為有一台割草機正在我家院子裏割草,就是哪次以為有一艘大汽艇開進了臥室。唉!我忍了整整15個年頭了!打從結婚那天起,我就沒有睡過一宿好覺。每當我忍無可忍地卷起鋪蓋卷兒,決意要躲到另外一間房子裏去單睡的時候,我丈夫就極為委屈地抱怨道:“我說,心肝兒!你可不能讓我討了老婆還抱著枕頭睡覺啊!”我不厭其煩地勸他上百次了,要他去看醫生,可他卻指天發誓說,他絕對沒有那麼厲害地打過鼾。更令我啼笑皆非的是,他竟然說,睡著後打鼾的不是他,而是我!啊!艾比蓋爾,救救我吧!

這封信發表後,編輯部很快便收到了數千封郵件,不少熱心腸的讀者還寄來了醫治打鼾的偏方。但是,大部分的來信都是頗有同感地傾訴是如何如何深受鼾聲之苦的,而且寫這種信的人大都是婦女,下麵便是一些來信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