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2 / 3)

我們再看瓦特做實驗時,常常忘了進食與睡眠,晚上家人給他準備了兩個雞蛋,旁邊有個煤油爐子,家人關照說:“你夜裏如果餓了就把煤油爐點上,把兩個雞蛋煮熟了吃”。第二天清早,他感覺有點餓了,準備吃雞蛋充饑,結果發現鍋裏煮的是他的懷表。孔子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所以,對於一個全神貫注工作的人而言,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福布斯曾經說過: “工作對我們而言究竟是樂趣,還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其實全要看自己怎麼想,而不是看工作本身。”

美國西雅圖有個派克街魚市,它以獨特的銷售方式吸引顧客,前台售貨員將顧客的需要吆喝著告訴後麵的同伴,後者跟著重複吆喝一遍,並手腳麻利地把魚像投籃球一樣扔向前台售貨員,又快又美觀,成為一道舉世聞名的風景。後來,當地一位女經理從這個有趣的“售魚哲學”中受到啟發,將一個死氣沉沉、常年推諉扯皮的內勤營運部門脫胎換骨成為一個運轉高效、富有團隊精神和擁有輕鬆愉快氛圍的團隊。

世界推銷大師原一平說:“我拚命工作不是為了一日三餐,不是為了他人的評頭論足,而是為了追求挑戰的快樂。人生就是一連串麵臨克服挑戰的過程,克服了一個挑戰,再麵臨另一個新的挑戰,再去克服它,在這連續不斷迎接挑戰的過程中,我獲得了人生最大的快樂!”

倘若你無精打采地烤著麵包,你烤出的麵包就是苦的;倘若你怨恨地釀著葡萄酒,你的怨恨就在酒精裏滴了毒液……”任何一項事業的背後,都需要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作為支撐。這種精神就是要像信仰神祗一樣信仰自己從事的職業,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自己的工作。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給兒子的信中曾寫道:

“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從未嚐過失業的滋味,這並非由於我有運氣,而在於我從不把工作視為毫無樂趣的苦役,我能從工作中找到無限的快樂。

我認為,工作是一項特權,它帶來比維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礎,所有繁榮的來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工作使年輕人奮發有為,比他的父母做得更多,不管他們多麼有錢。工作以最卑微的儲蓄表示出來,並奠定幸福的基礎。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鹽。但人們必須先愛工作,它才能給予人們最大的恩惠,使人們獲取最大的成功。

我初進商界時,時常聽說,一個人想爬到高峰需要付出很多犧牲。然而,歲月流逝,我開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並不是在t付出代價’。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真正地喜愛工作。任何行業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專心致誌。衷心喜愛所從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

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懷著這個信念,我們就能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希望的磐石。一個人若是真心喜愛自己的工作,無論他處在多麼艱苦的環境中,都能從工作中得到快樂,享受工作帶來的幸福。正如一位哲人所說: “生命是沒有意義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除非有知識;所有的知識是空虛的,除非有熱望;所有的熱望是盲目的,除非有愛。有愛的工作才是生命的具體化。”

學會用快樂去闡釋工作,把真愛融入工作,則工作就是一種享受。

熱愛工作,擁抱幸福

“二戰”期間,德國軍隊曾經把一批革命者關押在特製的牢房。一人一間,沒有陽光,不見人影。唯一可做的就是編織籃子。結果幾個月下來,有的人變得憔悴憂鬱,有的人得了神經病甚至死亡。四年之後,隻有一個人活著出來,他依然健康,這其中的法寶就是他熱愛編織。他每天想辦法編織一個花樣,愉快地接受了編織工作,並從中尋求了編織的樂趣,所以他健康地走出了牢房,還成為一個著名的編織師。

當一個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會來照耀他。樂觀的、積極的、熱忱的心理,才是吸引成功與幸福的磁石。沒有熱情,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而沒有動力,就沒有希望,沒有幸福。

洛克菲勒曾說過:“有些人顯然不夠聰明,他們有野心,卻對工作過分挑剔,一直在尋找‘完美的’雇主或工作。事實是,雇主需要準時工作、誠實而努力的雇員,他隻將加薪與升遷機會留給那些格外努力、格外忠心、格外熱心、花更多時間做事的雇員,因為他是在經營生意,而不是在做慈善事業,他需要的是那些更有價值的人。”

“我永遠也忘不了做第一份工作——簿記員的經曆,那時我雖然每天天剛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且辦公室裏點著的鯨油燈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從未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著迷和喜悅,連辦公室裏的一切繁文縟節都不能讓我對它失去熱情。結果是雇主不斷地為我加薪。”

不要抱怨低微的職位和薪水,不要因為老板的忽視而喪失向上的勇氣,不要習慣地將工作看成是領導安排的,而非自己主動要求完成的。隻要勤奮肯幹,不吝於投入時間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尋找到工作的快樂,在工作中獲得滿足和幸福,並會得到同事的尊重、老板的信任,工作也會像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所說的那樣,成為我們可以依靠的東西,是一個可以終身信賴且永遠不會背棄我們的朋友。

能夠欣賞、喜歡自己工作的人,會由內在愉悅的心情,點燃工作的熱情,以掌握工作的本質與意義。相反,對自己的工作充滿委屈與抱怨的人,會被自己內在的委屈抱怨給蒙蔽,從而失去工作的本質與意義。這樣的人,不僅不容易有愉快的心情麵對工作,反而容易把工作變成應付需求的苦差事。

在日本有一位大學畢業的女孩,非常向往記者的工作,於是就去投考新聞機構。她被錄取了,但是由於記者沒有空缺,主管叫她暫時做一些為同事泡茶的工作。對一個滿懷夢想的大學生來說,隻為大家泡茶,心裏當然非常失望。

在日本,泡茶招呼客人是一個很重要的禮儀,如果泡的茶不好喝,客人常會直接推斷這個公司管理不好。所以泡茶事雖小,卻是重要性很高的工作。想到公司也不是有意輕視她,待遇也不錯,就安慰自己不用急,將來還是有機會的。於是,她坦然去上班,每天為同事泡茶、倒茶。

三個月過去了,她開始沉不住氣了,心裏總是抱怨:“我是一名大學生,卻天天來為你們泡茶。”這樣一想,她泡茶就不像從前那樣愉快,泡出來的茶,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但她自己並沒有感覺到。

有一天,她泡好茶端給經理喝,經理喝了一口,就大罵起來:“這茶怎麼泡的,難喝得要命。虧你還是大學畢業呢,連泡杯茶都不會。”她真的氣炸了,幾乎哭了出來:“誰要在這個鬼地方繼續泡茶!”

正準備當場辭職時,突然來了一位重要訪客,必須要好好招待。她隻好收拾起不滿與委屈,反正要離開了,就好好泡一壺茶吧!於是,認真地泡好茶,當她把茶端進去,轉身要離開時,突然聽到客人讚歎道:“哇!這茶泡得真好。”別的同事,連那位罵她的經理都端起來喝,紛紛情不自禁的讚美:“這壺茶真的好喝!”

就在那一刻,她自己也呆住了。心裏想,隻是小小的一杯茶而已,竟然造成那麼大的差異,或被上司罵,或被大家讚不絕口,這茶裏顯然有很深奧的學問,我要好好地去研究……

從此以後,她不但對水溫、茶葉、茶量都悉心琢磨,就連同事的喜好、心情,也細心地體會。甚至,連自己泡茶時的心情狀態會帶來的結果,也了如指掌。很快,她受到同事們的喜愛,成為公司的靈魂人物。

不久之後,她被升為經理,因為老板想:“泡茶時那麼細心、專心的人,一定是很精明且難得的人才!”

在實際工作中,要得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不是企業的責任,也不是領導應該給每個人的義務。相反,工作是為了完成企業的使命與任務,十之八九的工作不會是剛好恰如人意的。所以,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依靠自己的努力爭取到的。

在經濟學裏有一個“智豬博弈”的例子。

假設豬圈裏有一頭大豬和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豬食槽,另一邊安裝著控製豬食供應的按鈕,按一下按鈕會有10個單位的豬食進槽,但是誰按按鈕就會首先付出2個單位的成本。若大豬先到槽邊,大、小豬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若同時到槽邊,收益比是7:3;若小豬先到槽邊,收益比是6:4。那麼,在兩頭豬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終結果是小豬選擇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