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明帝奪了天下,撫平了紛爭,他也是篡漢。”...

諸葛亮放下手裏的書,看著荀彧說道。

“孔明,大漢不隻是一個國號,它應對的應該是人。”

就當荀彧準備開口時,盧睿來到了車裏。

“參見陛下!”

荀彧放下茶杯,上前見禮。

“參見陛下。”

見到荀彧起身,諸葛亮也無奈的起身見禮。

“出門在外,不行虛禮,都坐。”

盧睿伸手招呼二人,然後坐下。

“怎麼樣,文若,孔明,在洛陽的生活還習慣吧?”

“托陛下福,在下過得很好。昔日董賊一把大火燃盡洛陽,數年間不見生機。陛下還都洛陽後,各地百姓紛紛來謁,足見陛下威望之高。”

荀彧笑道。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國號是什麼無所謂,但是不管是何人當這個皇帝,他最缺不了的就是人。

在兩漢之前有秦,在秦之前魏,齊、趙、楚等諸國並立,年年戰亂不休,百姓民不聊生。此等情形,與之前的群雄並立有何區別,打來打去死的不都是我們漢人嗎?”

盧睿說這番話時對著荀彧,實則是說給諸葛亮聽的。

“當初百萬異族南下,朕沒有做過多思考,決定出關迎戰。而最有機會攻打並州的曹操,卻沒有趁機來攻,孔明你可知為何?

他與朕一樣,是個民族大義高於一切的人。朕之所以征戰天下,最初並不是想做皇帝,而是希望後世子孫,永不再受戰亂之苦。”

“陛下高義!在下佩服。”

盧睿說的這些,諸葛亮未必了解,但是荀彧卻是知道,所以是發自內心的佩服。

“文若啊,大漢四百年天下時間不算短了。時間越長,當權者越是頹廢,但他們的眼光不在萬民身上的時候,這個位置也就做不長了。

孟德與玄德都算是一時英雄,若是沒有朕的橫空出世,說不定最後會是他們兩位一較長短。不過,朕還是看好孟德多一些。

孔明先不要反駁,聽朕說的對不對。”

見到諸葛亮有話要說,盧睿伸手打斷了他。

“爭霸天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朕三者占齊,方晉帝位。孟德占其二,而玄德隻占其一。

大漢經過黃巾之亂,動搖了國本,董卓入京則是徹底將漢室尊嚴踩在了腳下。當漢室失去了威嚴的時候,就不再令人敬畏。

朕起兵於並州,兵微將寡,境內魚龍混雜,此乃天時。朕經過不懈努力,將並州收入囊中,北有雁門雄關,西、南自有黃河水道,東有太行屏障。

已然是占盡地利,立於不敗之地。之後朕征雍涼,據關隘,保境平,治流民。一紙招賢收天下英才,舍身忘死出關討胡,又占據了人和。

經過多年勵精圖治,然後坐視天下紛爭擾亂,直到時機成熟,大軍出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盧睿有些口渴,端起茶杯就一飲而盡,而荀彧和諸葛亮都聽得入神。

“而孟德在討董之時收獲了不少名望,算是占了人和。其後得袁紹和鮑信相助,先得兗州,再取豫州,後麵有攻取徐州和半個荊州,本來也和朕一樣占據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