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前夕開張的餐館(2 / 2)

(二)

我,譚談,青島某電台下崗主持人。曾經擁有一檔古典音樂節目,還用藝名豆包主持過一檔熱門情感欄目《豆包有話說》。如今,跟樸柔合夥開了這家叫小確幸的西餐館,擔任前台。

樸柔,大廚,小確幸的靈魂人物。我算是外貌協會資深會員,但在吃過了她做的飯之後,情不自禁產生了向她求婚的想法,居然忘記了她接近兩米的身高、“半噸的體重”。她除了廚藝了得之外,還是一個像母雞下蛋一樣高產的詩人。來欣賞一下她的大作:

老了

不幸得了絕症,

我絕不會死在床上

就買一艘小破船

去海上漂流

追逐繁星

毀滅於驚濤駭浪

反正我吃了那麼多海鮮

也不介意被海鮮吃掉

怎麼樣,還算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抒情吧,我是蠻喜歡的。隻想提醒樸柔:買一艘小破船是不夠的,容易超載,要努力賺錢,買大一點的船。

小村,一個像南極冰山一樣終年散發著冷氣的美少女,樸柔的廚房助手。我第一次看到她,就感到心虛,暗地思忖,是不是以前見過她?是不是曾經跟她借過三百塊錢忘了還?事實上並沒有。為何我會雇用她呢?因為到了夏天,有了她可以少開空調節省電費。

(三)

青島西部老城區散布著若幹名人故居。奇妙得很,一個名人的氣場會影響到一棟平凡的房子,多少年之後也彌漫不散。它的造型會顯得卓然不群,波及周邊的空氣也有些許異樣。

對於曾居住於其中的名人,感覺未必相同,像康有為大師,當我匆匆走過他的故居門前時,隻是豔羨一番這個大房子與大庭院足夠體麵;但每次接近沈從文先生的小小故居,總會遐想一會兒,空氣中似乎有一個清朗的湖南口音在喃喃自語: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隻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在我的私人地圖上,湖南路22號,有一處圈圈故居。世人對此漠無所知,但我覺得它比其他的名人故居更像一處聖地。因為,她是我正當最好年齡時候愛上的那個人。

當圈圈第一次引領我來到這裏,它就像童話中的城堡一樣洋溢著淡淡的光輝。哪怕外邊的牆壁曆經歲月剝蝕,像得上了重度白癜風;哪怕陳年木地板一踩上就微微呻吟,發出分辨不清是痛楚還是愉悅的聲音;哪怕廁所由於幾戶人家共用的緣故,缺乏修繕與維護,散發出一絲半縷無法忽略的屎溺之氣,在我的鼻子底下幽靈般遊蕩。我還是幾乎立刻愛上了這裏。

現在,它變成了小確幸西餐館,滿滿當當的都是就餐的客人,門外還有七八位排隊等座,如同碩大的蜂巢一樣嗡嗡作響,但我的回憶深處,依然儲存著它昔日的寧靜影像,閉上眼曆曆可見,永不磨滅。

因為,人生最初的戀情發生於此,小豆包孕育於此,我與樸柔遇見同樣是因為這座曆史足足有110年之久的德式老房子。

悠然出神的時候,我還能看到圈圈修長的身影,就在廚房裏輕盈地忙活,樸柔的身影雖然龐大無匹,也無法覆蓋。

如果,她還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她有一天意外歸來,目睹這一切盛況,會不會對我說一句——

“嘿,親愛的豆包,幹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