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7月19日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
1901年,從父識文斷句。
1904年,已讀完《詩》、《易》、《禮》和《左傳》等書目,正式從父習畫,每日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開始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
1905年,幫父親在不重要的畫麵上填彩敷色。歲末時,能夠幫鄉裏人寫春聯。
1908年,隨父輾轉於鄰近的鄉村鎮裏,賣畫為生。
1912年,獨自到上海賣畫,並想借機學習西畫,以提高自身的繪畫水平。
1914年,父親病故。為養家糊口,返回故鄉並開始在彭城中學擔任圖畫教員,同時在思齊女子學校及宜興女子學校教習圖畫。
1915年,再次到上海。在黃警頑、黃震之的扶助下研習法、德文。結識畫家周湘、高奇峰、高劍父等人。
1916年,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複旦大學。
1917年,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回國後應蔡元培之邀受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結識著名文人陳師曾。
1918年,爭取到公派赴法留學的機會。與魯迅會晤。
1919年3月,偕夫人蔣碧薇赴法留學。
1920年,拜法國著名畫家達仰為師。
1921年,離開巴黎,轉至經濟蕭條的德國柏林,問學於畫家康普。
1922年,從學於康普的同時,到博物館臨摹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畫作,並常去動物園畫各種動物,以提高寫生能力。
1923年,返回法國巴黎繼續學習。5月,作品《老婦》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沙龍)。
1924年,未接到北洋政府發放的學費,生活窘迫,胃病複發。繪畫技法日臻成熟。
1925年,與遊曆法國的黃孟圭結伴,途經新加坡回國。田漢在上海舉行“消寒會”,向文化界人士介紹和舉薦徐氏及其作品。
1926年,春日,返回法國。夏季,至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並在此臨摹藝術大師約斯坦的《豐盛》,受益匪淺。自感這一年是創作最多的一年,其中不乏得意之作,如油畫《簫聲》、《睡》等。
1927年,先後遊曆了瑞士及意大利的米蘭、佛羅倫薩、羅馬等地,觀賞到眾多名家畫作。
1928年1月,與田漢、歐陽予倩組織南國社。在上海成立南國藝術學院,擔任繪畫科主任。2月,應南京中央大學的聘請任藝術係教授。10月,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年底辭職。
1929年,專職在南京中央大學任教。在首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美展彙刊》上連續發表《惑》、《惑之不解》等文章。
1930年,完成油畫《田橫五百士》。夏天,在江西南昌走訪民間木雕藝人範振華。
1931年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辦個人畫展。完成《九方皋》第七稿。
1932年,在參照南齊謝赫提出的中國畫“六法”論的基礎上,根據西洋繪畫的藝術法則提出了在素描創作上應遵循的“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