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老人周刊》的記者伊莎接到主編比爾的指派,讓她去北部的坦尼小鎮給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一百二十二歲的索菲婭太太做一個專訪。
次日,伊莎幾經輾轉到了偏遠的坦尼小鎮,見到了鶴發雞皮的索菲婭太太。索菲婭太太無兒無女,五十年前,她的先生去世以後,她就孤身一人生活在他先生留下的那所大宅子裏,靜靜地安享晚年。
索菲婭太太雖然身體還很硬朗,但半年前已經完全失去了語言功能,隻能從她臉上的微笑可以看出她對伊莎到來的歡迎。
伊莎專訪沒做成,卻在坦尼捕捉了一條更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她了解到,一直承擔著索菲婭太太的所有開支並照料她生活起居的希爾律師一家,居然和索菲婭太太非親非故。要知道希爾一家這種額外的義務是從他爺爺那輩子就開始了,至今已是半個世紀。這真是個比長壽老人本身更有新聞性的題材。
伊莎問鎮裏的人:為什麼希爾一家要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裏照顧一位非親非故的孤寡老人呢?鎮裏的人告訴她,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隻是從他們記事的時候開始,希爾一家就是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負責著索菲婭太太的一切。
強烈的好奇使伊莎來到了希爾家裏,希爾的父親,七十歲高齡的老希爾麵對著伊莎的提問諱莫如深,他說:“沒有什麼原因,如果說一定要有什麼原因的話,那就是主的安排。”伊莎知道老希爾是個基督徒,如果他執意不說,再問也沒有結果。
於是她來到了希爾的律師事務所。風度翩翩的希爾律師接待了她。寒暄以後,伊莎直接就問:“希爾律師,想問一下,為什麼您的家族和您自己一直要照顧非親非故的索菲婭太太呢?”希爾律師倒是很坦承,他說,從懂事起,他就問過他的父親,為什麼他們家要像兒女一樣負責著索菲婭太太的一切呢?但父親告訴他,這是主的安排,隻要索菲婭太太活著一天,希爾一家就要照顧她一天。
希爾居然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那麼答案隻有在老希爾身上了。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裏,一個家族曆經三代照顧一個孤寡老人,也太匪夷所思了。這背後一定有世人難以覺察的猛料。伊莎決定先回報社,將自己的打算告訴報社的主編比爾。
比爾非常支持伊莎要深挖索菲婭太太背後的故事,進行深度報道的想法。他說:“這件事的背後一定非同尋常。照顧老人,並給老人提供一些經濟上的資助,不足掛齒;但曆經半個世紀的時間,絕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我們先將希爾一家的事報道出去,看社會上的反響如何,再決定怎麼做。這件事一定有賣點。”
《老人周刊》關於希爾一家曆盡半個世紀照顧索菲婭太太的報道轟動了法國。大家才知道世界上最長壽老人的背後居然有這樣一段愛心佳話。一時間報紙紛紛轉載,希爾家族一下子在法國出了名。
不久後的一天,比爾親自和伊莎來到了坦尼小鎮,他們再次走訪了鎮裏的人,麵對他們刨根尋底的詢問,人們還是說,早已習慣了將老希爾和索菲婭太太視為一家人。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希爾一家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從他們一記事,事實就擺在這裏。
比爾和伊莎哭笑不得。他們相互打氣:這裏麵一定有隱情。這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隻是因為時間久遠,這件事無從查起。
但他們決定將這件事繼續報道下去,接下來的《老人周刊》用大量的篇幅報道了希爾家族對索菲婭太太所做的付出。在《老人周刊》的重磅出擊下,一家又一家的報社和電視台也相繼走進了坦尼小鎮。希爾一家成了仁慈和愛心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