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機密(1 / 2)

六月的一天,四海公司的技術總監林誠正在實驗室裏,用顯微鏡查看著一種名叫“蝦帛”的國外產品。他的助手鄭海鵬拿著一袋樣品走了進來:“林總,這是添加黑色素後作出的蝦帛,您看一下。”林誠仔細看了看樣品,不禁皺起了眉頭。

一年前,國外一種新型育苗蛋白飼料產品——“蝦帛”席卷國內市場。吃了這種飼料,幼蝦能大幅度提高存活率和生長速度,一時間頗受沿海蝦農的青睞,產品供不應求。一直從事水產飼料研究和生產的四海自然不能放過這一商機,經過林誠半年的努力,四海終於也向市場推出了同類產品。

但相比較而言,進口的蝦帛黑中透亮,而四海的蝦帛色澤斑駁,深淺不一。很多客戶受進口產品的影響,認為四海的產品純度不夠,質量不能達到進口產品的水準,因而在市場上隻能以低價位運作。當四海的老板鄭明達將這一問題提出後,林誠又投入了產品著色的攻堅中。

林誠仔細研究過進口蝦帛的相關資料,並對其做了徹底的檢驗,從顯示的有效成分上,他已經找了很多與之匹配的原料來做試驗,這次甚至不惜成本,用上了黑色素,但都不能使產品達到國外蝦帛同樣的顏色。林誠心想:這難道是蝦帛的核心機密所在?

第二天,鄭海鵬拿來兩罐蝦帛放到了林誠麵前,從顏色上看和國外的產品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給林誠很大震撼的是,這兩罐蝦帛居然是同行海科公司的產品。

海科的技術部經理唐舟是林誠的學生,而林誠原是國內某重點海洋大學的教授,他一生從事水產飼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成績斐然,是行業的泰鬥級人物。退休後,四海公司老板鄭明達以年薪六十萬,每年產品總銷售額提成百分之三的優厚條件聘請林誠做了四海的技術總監。

唐舟對林誠非常尊敬,每次在行業會議時見到林誠,總是走過來恭敬地叫一聲“林老師”,並且經常像當年做學生時一樣向林誠請教一些技術問題。說心裏話,林誠很喜歡這個學生,如果不是做了同行,可能會有更多的交往。盡管兩人私交不錯,但涉及產品的核心機密,林誠還是很有分寸的,畢竟海科是四海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

現在,海科也開發出了和進口產品同樣顏色的蝦帛,林誠感到壓力越來越大。雖然到四海公司三年,他相繼開發出一係列新產品,使四海由一個小廠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但他深知,如果在蝦帛上輸給海科,四海將丟失國內相當一部分市場。

絕不能輸給自己的學生!林誠突然念頭一閃,沉思了一會兒,他撥通了唐舟的電話,寒暄後,林誠說:“唐舟,你幫我一個忙,我有個老家的遠房親戚來這裏找工作,沒讀過什麼書,你能不能給他在海科找點粗活做,在四海,我很多事情不好處理。”唐舟說:“林老師,您別客氣,安排一兩個人還是沒問題,你讓他來吧。”

沒兩天,四海公司的人都知道了這樣一則消息:林總的助手鄭海鵬家裏出了急事,請假回老家了。沒有一個人知道鄭海鵬其實是去了海科公司臥底。林誠使出這招,也是迫於無奈,蝦帛著色的問題不能解決,而蝦農的第二個育苗期就要接踵而來,作為四海技術總監的他寢食難安。他讓平日不在公共場合露麵的鄭海鵬化名去海科,他相信,憑鄭海鵬的機靈,不出半月,就可以將海科蝦帛的核心機密了解個八九不離十。

果然,一個星期以後,鄭海鵬風塵仆仆地回來了。林誠驚問,“這麼快?”鄭海鵬說:“林總,運氣很不錯,其實第二天我就可以回來的,為了不引起唐舟的警覺,我多做了幾天苦力。”原來,鄭海鵬到海科公司找到唐舟,出於對林誠的尊敬,唐舟中午請他吃了餐飯。飯後,多喝了幾杯的唐舟去了宿舍,而讓鄭海鵬在他的辦公室裏休息。此時,唐舟的手提電腦就放在辦公桌上。

“我在他的文檔裏找到了這個。”鄭海鵬拿出一張紙,“所有產品的配方,唐舟全部加了密,但這張蝦帛原料表泄露了海科的核心機密。”林誠仔細看了這張原料表,這些原料他太熟悉了,沒看出什麼玄機,但在原料表上的“炭粉”一項上,鄭海鵬用筆圈了個圈。鄭海鵬說:“從這份表單分析,黑色的炭粉就是海科所用的著色劑,而且我在倉庫也發現了這種原料。”林誠說:“唐舟不會有所警覺吧?”鄭海鵬大笑:“他不會想到我一個農村來的人會使用電腦。而且我走的時候,也和他說了,家裏出了事,要趕回去,處理好了就回來,您到時隻要找個理由說我不來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