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附錄(2)(1 / 3)

1978年的曆史性決定做出之時,我尚不能充分地理解其曆史意義。1979年第一次遊曆中國時,明知問題的存在,卻沒有找到學術性解決的方法。那年與黎澍先生相識,然後又與劉大年先生重逢,使我確信中國曆史學界真的在重建,而與章開沅先生的相識,則好似為我研究工作增添百萬援軍,對我之後的研究及學術交流是極大的激勵。就中國的曆史而言,1978年是劃時代的一年,而對我來說,1979年是劃時代的一年。我真誠地祝願章開沅先生永遠健康長壽,永遠領導、推進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和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永遠提攜後進。

談老——我的虎兄章開沅教授

台灣中原大學榮休教授 林治平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英文原文是這樣的:“Years may wrinkle your skin,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your soul.”翻成中文是:“歲月可能會使你的皮膚起皺,但是放棄熱情一定會使你的靈魂起皺。”

多麼有意思的一句話!歲月,的確會不知不覺如飛而逝。等到你我驀然警覺,它卻早已在我們的額頭眼角,留下了一道又一道觸目驚心的刻痕。當然你也許天生麗質、善於保養,揮揮手把這些皺紋拋諸腦後;甚至於你可花點錢,依賴現代科技,把額頭眼角的皺紋消除得幹幹淨淨。現代人不喜歡老,現代人逃避老,現代人信心滿滿地自以為可以永遠不老,永葆青春。活在科技發達、醫療藥物保健蓬勃興盛的21世紀,年紀老而皮不皺,似乎不是一件難事,歲月的刻痕也就不會必然的留在我們的額頭、眼角或身體的其他部位了。

然而“歲月”做不到的事,怎麼也想不到竟然被一個叫“熱情”的做到了。“熱情”是什麼?為什麼“熱情”竟然可以刻骨銘心地直攻要害,使人的靈魂無處可逃地爬滿皺紋,昭告“老”之翩然降臨?原來一個人是否老了,跟他度過的歲月以及原應隨著歲月而來的皺紋並非絕對有關,真正讓一個人老的,不是他所經曆的歲月,也不是歲月刻畫下來的皺紋,而是一種心態,把人生中的每一個日子都視之為當然,一切平靜無波,沒有驚喜、沒有讚歎、沒有喜悅、沒有激情;隻是一天一天、一時一時、一分一分、一秒一秒地活下去,拖拖拉拉,苟延殘喘的活下去,如此而已。

這樣地活著,真是生不如死,又有何意義呢?這種人活著隻是因為還沒死,外表看也許光鮮亮麗、青春年少,靈魂裏卻充滿了玷汙皺紋,老病叢生。放眼看去,在今天的社會中,這種靈魂起皺的“老”小子正不知凡幾,誠為可悲可歎。

然而,也有一些外表看來已雞皮鶴發的老者,卻從生命的底層深處,綻放出燦爛光芒,這些人不僅自己熠熠發光,也會用他生命中的光芒點燃起環繞在他周遭的每一個生命的火炬,使其熊熊燃燒,照徹黑暗。我很高興在我所認識的人中,就有好幾位這樣火熱燃燒自己的人,我越看他們就越不知道什麼叫做“老”。一個熱情如火的人,是永遠也不知道“老”是什麼的。

認識章開沅教授總有十年了吧?他一向要言不煩,快言快語,百無禁忌。在史學界他是一位聲望卓著的老前輩;在教育界他資望尤高,曾經擔任過華中師範大學校長,巡回在世界各大名校講學研究,真可謂桃李滿天下,著作已等身。

然而,章教授令人欽佩的絕不止於這些外麵看得見的輝煌成就,而是他的爽朗笑聲、他鏗鏘有力的語言、他橫掃千軍不畏權勢的眼神、他不貪名利怡然自得的心胸,還有那堅持理想、雖萬千人吾往矣的氣勢,讓我在他身上怎麼也找不到老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