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說的團隊目標是一個團隊努力奮鬥希望達到的目標,它不僅是團隊發展的方向,也是所有成員努力的目標,更是整個團隊奮鬥的動力。它就像燈塔一樣,始終為團隊指明前進的方向。比如幾匹馬拉一輛車行駛,如果幾匹馬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這輛車根本就不會前進,如果步調不一致,還會導致馬倒車翻。而當所有的馬朝著一個方向,步調一致地奔跑時,這輛車才能快速地前進。
聞名世界的西點軍校在學員訓練方麵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培養學員把個人目標融入團隊目標的精神。
在西點軍校巴克納野戰營,有一個活動,是把學生分成35人左右的小組,大約是一個排的規模,讓各組在幾個小時之內完成組合橋梁的任務,這是必須靠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這種活動組合橋,每一塊橋麵和梁柱都有幾百公斤重,光是要抬起一塊橋麵,就需要一群人的力量。在戰場上,搭建這類的組合橋多半都有具體、迫切的目標,或是恢複重要物資的運輸,或是逃避敵人的追擊,或是進攻殲滅敵人,這些生死攸關的情況自然會使人產生迫切感。要是沒有這樣的目標,要激發學生的士氣,合力搬起三四百公斤的大橋墩,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因此,他們建立了一個假想的目標,對“敵人”重新定義。現在各組互相競爭,看哪一隊先把橋搭好。這樣的動機在企業界也很常見,阿迪達斯的主管可能告訴員工以打敗耐克為目標,或是像艾維士長久以來一直努力想趕上赫茲,成為租車業的龍頭。這是有效的競爭,這種競爭有助於目標的實現,因為團體所追求的目標不僅對每一個成員很重要,同時對整個團隊也很重要。
結束巴克納野戰的時候,學生不僅完成了各項團隊目標,同時也會體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而更重要的一點,也許在於他們對自己的小組產生了認同和歸屬感。西點軍校的傳統儀式,更進一步加強了這樣的認同和歸屬感。
可見,在現代社會,一個人要出色、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或工作,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團隊的力量,將個人目標融入團隊目標中。
成員與團隊應該是一個同心圓,不管是一個普通員工,還是一名管理者,既然進入了一家公司,成了團隊中的醫院,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和團隊的成長壯大緊密結合起來,與團隊同生死、共命運。
而那些沒有把團隊當成家的人,就如同離了群的孤鷹一樣,永遠沒有依托,自然也不會從團隊中獲得鼓勵,就更談不上和公司這個大團隊一起成長了。當然了,每一個致力於持續發展的公司或團隊也不會吸收這樣的人進來,因為他們的各自為戰不但不會促進公司或團隊的進一步成長,而且還會成為團隊進步的阻礙,甚至導致公司受到重創,比如商場上屢見不鮮的泄露公司機密、帶走公司重大客戶等現象。
一位人力資源專家認為,一個人工作的最大動力不是職位,也不是薪酬,而是來自真心喜歡他的工作與角色所激發出來的自發性和自主性。如果你認同團隊價值和目標,那麼你將從融洽的人際環境中感受到工作的獨特價值。也就是說,能從團隊成員的合作關係中找到工作的意義,由此激發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工作積極性,並對自己的工作在認識上產生本質的變化。同樣的工作內容和方式,融入了團隊意識,帶給他們的則是心態上、精神上的巨大改變,原本單調的工作升華為精致的服務,由工作的本體轉變到廣大顧客的福祉上,因為他們了解並掌握工作的意義,他們成為工作的真正擁有者。
劉暢是聯想集團生產部門的一名作業員,她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將翻倒的零件撿起來以確保生產線不會阻塞。這個工作有點像交通警察,不同的是她得整天盯著生產線。這原本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當她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傑出團隊的一分子後,她的工作態度有了極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