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孩子不願彈琴要不要逼?——培養習慣(2 / 2)

皆大歡喜!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願意聽爸爸的話,那是因為爸爸的講話方式不正確,爸爸總以命令的形式讓她們接受,孩子一次兩次不得不接受,等內心的不滿積累到一定的極限,一定會爆發的!後來,我告訴爸爸和孩子說話必須要有技巧,每天下課以後,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點心,首先要讓她們保持心情愉快,接下來孩子才願意配合,然後很輕鬆地跟孩子說:“今天誰先彈琴,姐姐還是妹妹?”千萬不要問孩子:“今天要不要彈琴”?這樣問就是等著孩子說‘不要’!更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不斷地催促孩子:“快點,快點去彈琴”!孩子聽起來當然會不舒服!

如果家裏隻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來說,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寶貝,你今天想彈20分鍾還是30分鍾?”也可以問:“你想先做完作業再彈還是彈完再做作業?”總之,父母在問的時候,不要讓孩子有機會回答‘不要’!是在有限的選擇權裏作出選擇!也就是說,每天彈琴是必須的,孩子沒有選擇的餘地,但孩子可以選擇什麼時候彈,彈多長時間,讓孩子參與進來,孩子才不至於太被動,覺得一切都在爸爸媽媽的掌控之下,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不滿的情緒!家長同時也要幫助孩子一起製定學習生活表,將孩子每天的活動詳細羅列下來,如作業,彈琴,電視,遊戲等等,孩子每做完一項,打個勾,這讓孩子很有成就感。剛開始,為了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可適當考慮獎勵機製,每10個勾換一個小星星,10個小星星換一本喜歡的書或喜歡的小禮物。有些家長覺得物質獎勵會讓孩子隻為了禮物而學習,我覺得根本不要擔心,孩子在辛苦的學習中獲得一些獎勵何嚐不可?更何況,你會發現,一旦孩子養成了習慣,沒有物質獎勵孩子也照樣繼續,在我們家,閱讀,彈琴及寫日記,孩子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現在根本無需物質獎勵孩子很自覺地完成,但這個獎勵表格卻幫助她們更快更好地養成好習慣!

培養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家長一定要抱著打持久戰的心態,允許孩子的情緒反反複複,孩子在學校辛苦了一天,回來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做,稍有不順心也許就會火山爆發。當孩子情緒不好時,不要強迫,要想方設法去化解,適當休息,才能補充能量!有些定性不足的家長看到孩子不好好彈琴,很容易發火,這對於孩子來說更是火上加油,就算他們坐到鋼琴前了,心情也不會舒暢,長期如此,孩子以後也許看到鋼琴就條件反射。女兒每次碰到比較難的曲目,畏難情緒就來了,耍賴哭鬧不會彈,或彈的很不耐煩,這個時候我就會出現在她們的身邊,把她們緊緊抱在懷裏然後口中念念有詞:“親愛的小精靈,請把媽媽身上所有的耐心,力量,聰明才智全部傳給Rita寶貝吧”!然後我又故意變成小精靈的聲音說:“是的,夫人,馬上行動!”接著一係列的搞笑動作逗的女兒前俯後仰,女兒一開心,自然願意配合,然後我們再一小節一小節地練習,剛開始女兒每練習一小節就趴在我身上吸取一下能量,兩三次以後,她會告訴我:“媽媽,你給我的能量夠了,我能自己彈了!”

有天,我在寫文章的時候忽然寫不下去了,我隨口抱怨了一句,大女兒跑過來和我擁抱了一下,說:“媽媽,我現在將我所有的能量,聰明才智都給你了,你現在可以好好寫了”!然後自己卻像個機器人似的走開,我問她為什麼這樣,她緩緩地轉過身對我一本正經地說:“因為我將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給你了,現在我變傻了呀!”但不一會兒這個變‘傻’了的孩子就在樓下的書房歡快地彈起了優美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