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僅十來歲的小男孩,長途跋涉跟著別人去挖金礦,用弱小的身軀來戰勝惡劣的環境,這些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次冒險。可是他卻用自己獨到的眼光發現了財富。恐怕誰也沒有料到,那些不分日夜、辛苦找金礦想要發財的人自己沒能如願,卻“聯手”共同成就了一個小男孩。
當然,冒險並不是像賭徒似的孤注一擲,也不是不顧一切的“蠻幹精神”。發明“三極管”的德福雷斯特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他早期想把他的發明應用於商業,但是由於他對商業的不敏感,最後幾乎將本錢賠光。
其實,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成功的機會,但大多數人都沒有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沒有理想,更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付出代價,而是缺乏一個重要的因素——抓住機遇的能力。世界上沒有萬無一失的成功之路,機遇不會常常光顧我們,它如同鳳毛麟角,稀罕至極。如果此時我們慢別人半拍,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取得勝利了。隻有敢於冒險、不怕冒險的人,才能讓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
有這樣一句話:“冒大險賺大錢,冒小險賺小錢,不冒險不賺錢”。還有一句話說:“人生的得失,關鍵在於機遇的得失。”可見,冒險和機遇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隻要你敢於冒險,善於抓住機遇,即使你的智商、情商和財商都一般,也照樣會做出一番大事。
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效率,更需要效能。效率是指做好一件事的速度,而這件事本身誰做都可以,隻要用心就行了。但效能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效能指選擇一件正確的事去做。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不但要正確地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
在做事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明白做事的步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好。第一步是做正確的事,第二步是正確地做事,第三步才是把事做正確。如果沒有經過這三步“浪裏淘沙”,我們不可能事半功倍。在《贏在中國》一書中,馬雲曾這樣告誡過我們:“首先做正確的事,然後才是正確地做事。如果做了錯誤的事情,越是正確地去做,那麼死亡得越快。”
某知名公司正在招聘一名維修部主管,經過幾輪殘酷的淘汰考核之後,應聘人數從幾千人到最後剩下兩個人,他們分別是王強和李健。最後一輪考核總經理親自出場,給了他們每人一部殘舊不堪的壞機器,然後叫他們修理。
王強把機器拆開,仔細地檢查內部的每個零件,不一會兒,他皺起了眉頭。總經理看了笑著問:“可以修好嗎?”小張猶豫片刻,自信地說:“‘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一定能修好的,請放心好了。”
總經理又看了看李健這邊,他也是把機器拆了個“粉碎”,仔細地檢查。過了一會兒,他也皺起了眉頭。總經理問他:“可以修好嗎?”李健笑了笑:“對不起,這部機器實在是修不好,很抱歉。”
讓人沒想到的是,最終通過考核成功應聘的人竟然是小李。王強不解地望著總經理,想尋求答案。總經理笑了笑:“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兩部機器是無法修好的,不管你下的功夫有多深,針是無論如何也磨不成鐵杵的。”
想要讓別人選擇我們,我們首先得做好自己的選擇。沒有任何一家企業願意在廢棄的機器上浪費時間和金錢。
有幾個砍伐矮灌木的工人接到一個工作,去清除一片矮灌木。當他們走進一片灌木林後,就立刻開始清除。等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清除完那一片灌木林,直起腰來準備休息一下時,卻猛然發現,他們需要清除的根本不是這片,而是旁邊那片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