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健康,丟掉壞習慣,擁抱新生活(2)(1 / 2)

對抗抑鬱的第三個辦法,就是有步驟地製訂計劃。雖有些麻煩,但請記住,你正訓練自己換一種方式思維。假如一個人的腿斷了,他就會逐漸地給傷腿加力,直至完全康複。有步驟地對抗抑鬱也是如此。眼下,雖然令人厭倦的事情沒有減少,但我們可以計劃做一些積極的活動,也就是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事情。假如願意的話,你可以坐在花園裏看書、外出訪友或散步。

抑鬱的人對日常必須參加的活動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些活動進行合理安排,以便使它們能一件一件地完成。以臥床為例,假如躺在床上能使我們感覺好些,躺著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抑鬱的人來說,事情往往卻不這麼簡單。他們躺在床上與休息或恢複體力無關,而是一種逃避的方式,因為沒有事情可做。雖然他們會為這種逃避而感到內疚、自責,但他們還是無法感受到床的安全與舒適的地方。這時,讓自己努力從床上爬起來,按計劃每天做一件積極的事情就變得很重要。

有時,很多抑鬱者會用這樣的念頭強製自己起床:“起來,你這個懶蟲,你怎麼能整天躺在這呢?”躺在那兒想自己所麵臨的困難,隻會使自己感覺更糟糕。其實,與之相反的策略也許會更有效,那就是學會讓自己享受床上的時光,每周至少一次,可以躺在床上看報紙、聽收音機,並暗示自己:“這多麼令人愉快。”在告訴自己起床做事情的時候,不再簡單地“強迫自己起床”,而應該多鼓勵自己。這就是第四個辦法,多鼓勵自己,而不是強迫自己。

學會休息,主動放鬆身心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需要休息,包括人類、動物,甚至一塊田地,這是大自然的設計。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會在適當的時間休息,隻有人類例外,他們經常想著永遠工作,最好不休息。殊不知,生理和心理適當地休息才是健康的基本要素。

什麼是休息,休息有什麼意義,如何進行休息?這些問題雖然聽上去不難,但很多人都回答不出來,因為他們太忙了。休息,是一種寧靜、安詳、無焦慮、無拘無束的狀態,也就是沒有任何情緒壓力下的鬆弛狀態。合理的休息,能夠使人在一段時間內從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放鬆,從而解除疲勞或身心不適,以恢複體力和精力。

如果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得不到足夠的休息,我們就不可能健康。休息能使我們的心理、身體和精神恢複活力。科學研究證實,身體和精神的放鬆,可以降低人體對氧氣的需求量約50%,降低心髒的負擔約30%,並降低高血壓。有研究還指出,在人體得到休息後,腦波中警覺和反應都會同步增加,而短期和長期的記憶力也明顯地增強。

幾年前,國外生理學家做過一個試驗,讓一組身強力壯的青年搬運工往貨輪上裝鐵錠。小夥子們連續幹了4個小時,結果勉強裝了12.5噸的貨物,而且個個累得精疲力盡;第二天,同樣是這些小夥子,每幹26分鍾就主動歇息4分鍾,他們用4個小時裝了47噸鐵錠,而且不覺得很累。據此,生理學家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休息方式,即“主動休息”。有人可能要問了,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怎樣才能做到主動休息呢?

第一,製訂一個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第二,睡眠要充足。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周末輕鬆、愉快地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對下一周緊張、繁忙的工作來說,這也是一次主動休息。

第三,注意工間和課間休息。利用這些短暫的時間,到室外空氣新鮮的地方活動活動,做做深呼吸,調整和恢複自己的體能,緩解身體的疲勞。

第四,重要任務之前抓緊時間休息。

毋庸置疑,適當和恰當的休息能很好地緩解人體疲勞,使人體保持精力旺盛、身體健康。然而,在生活中並不是人人都會休息,如果休息不當,不僅無法使身體得到休息,還會有害健康。尤其是以下幾種不正確的休息方法,應當盡量規避。

1.休息時間越長越好

休息多了,會使人變懶、變弱、變胖,對健康有害無益。休息是大腦的休整,就像手機“充電”,主要方式是睡眠。適度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恢複精力。而睡眠時間的長短,則應根據疲勞程度而定。對成年人來說,夜晚睡8小時足矣。中醫早有“久臥傷氣”的告誡。多睡會使人體氣血循環不暢,新陳代謝緩慢,器官功能減弱,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引起多種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