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有時候小快樂比大快樂更容易讓人感到滿足,也更能保持得長久。這是因為小快樂大多來自於簡單的事物,就像清澈的天空、窗外暖融融的陽光、一場綿綿的細雨等,隻要一想起這些,人們的臉上一定會掛著發自心底的笑容。簡單的生活是一種智慧,多一些簡單,心靈便越發純潔,生活也越發快樂。
美國哲學家梭羅曾經說:“簡單點兒,再簡單點兒!奢侈與舒適的生活,實際上妨礙了人類的進步。”這難道不是一句感人至深的名言嗎?當一個人生活上的需要簡化到最低限度時,他的生活往往也會更加充實。因為他已經沒有必要為了滿足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而分散心神。簡單是一種美,是一種樸實且散發著靈魂魅力的美,可以把快樂帶給我們。
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
早上醒來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拿著鏡子對著自己笑,並在心裏告訴自己,今天又將是美好的一天,於是,一天的時光便在微笑中開始了。當快樂成為一種習慣,快樂也就變成了一種生活態度了。不相信的話可以試一試。
不開心的時候,你可以強迫自己快樂,比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旅遊、逛街、找朋友聊天、聽音樂等。之後你會驚奇地發現,自己真的開始一點點地快樂起來了。這種做法並不是消極應對,而是積極地自解壓力。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佯裝快樂,就會真的快樂。”當我們從假裝逐步走向真實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快樂變成習慣。
艾麗曾經是一個愁眉苦臉的女人,就算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能讓她陷入憂傷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有一天,她有個重要的會議,但沮喪的情緒卻揮之不去,看著鏡子中無精打采的自己,艾麗很擔心。於是,她打電話給自己的心理醫生:“我該怎麼做?我的模樣憔悴,無精打采,怎麼能參加重要的會議?”
心理醫生對她說:“把令你沮喪的事放下,然後把自己想成是一個快樂的人。注意!要裝成高興、充滿自信的樣子。你的心情很快會好起來,你完全可以談笑風生、笑容可掬。”她照著去做了,很成功。
當天晚上,她在電話中對心理醫生說:“我成功地參加了這次會議,爭取到了新的計劃和工作。我沒想到強裝有信心,信心真的會來;裝作有好心情,快樂真的會來。”
“假裝快樂”是調節心情、調節情緒的有效方法。隻要換一種思維,調整一下態度,我們就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如果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不快樂的包圍之中,請你提醒自己立刻做出快樂的表情來,這樣慘淡的心境就會離你而去。
心理學家認為,“假裝快樂”是一種快速改善情緒、獲得快樂的方法,盡管有點兒治標不治本的意思,但的確很有效。人的身體和心理是會相互影響的。我們的各種情緒都會引發相應的肢體語言,如生氣時,我們會滿麵通紅,呼吸急促;快樂時,我們會嘴角上揚,麵部肌肉放鬆。同理,當肢體語言發生改變時,情緒也會有所變化,如做出微笑的表情,我們的內心就會開始歡喜雀躍;假裝快樂,你就會真的快樂起來。
如果想要快樂起來,請先站直,然後身體前屈90度,再後仰10度,並配合發出“哈哈哈哈”的聲音,動作和聲音力求誇張,連做6次,你就能打開快樂的大門。曾經有專家做過實驗:讓那些抱怨生活不如意的人們假裝快樂、假裝幸福、假裝能幹,結果他們大都改變了心境,改善了事業,也隨之改變了命運。
有個年輕雕塑家,他到處求醫想治好自己的病,卻始終無果。眼瞅著自己的容貌一天比一天猙獰醜陋,雕塑家心急如焚。恰巧,他受高人指點求醫於一個高僧。
雕塑家把自己的苦惱講給高僧聽,高僧問他這之前的幾年在做什麼。雕塑家說:“在塑羅刹,一共300尊各色羅刹,花了整整5年時間。”見高僧沉吟不語,雕塑家急了,問:“到底能不能治好我的病。”高僧說:“寺裏準備建一座史無前例的大佛殿,需要100尊聖佛像。等你塑好這100尊聖佛像之後,就給你治病。”雕塑家求醫心切,隻好答應了。
好不容易塑完了所有佛像,雕塑家急急求見那位高僧,讓對方履行承諾。高僧含笑不語,隻遞了麵鏡子過來。雕塑家攬鏡自顧,隻見鏡中人豐神俊雅、氣宇軒昂,顧盼間芳華流光有如神祗一般,不見半點兒曾經猙獰醜陋的模樣。雕塑家大喜,向高僧詢問緣由,高僧說:“你塑羅刹時,為求逼真,心裏想的全是猙獰醜陋,相由心生,你的相貌隨了羅刹;你塑聖佛像時,為求神似,心裏想的便全是聖佛的慈悲良善,相由心生,你的相貌也便隨了聖佛。”
所謂“相由心生”,跟“佯裝快樂”是一個道理,都是一種心理暗示,如暗示孩子越來越優秀,他會真的變優秀;暗示自己越來越美麗,你就真的會變美的。一個人假裝很快樂,裝著裝著,他就會真的快樂起來,快樂就會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其實,快樂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的能力,一個能讓自己在不快樂時也能保持快樂的人,是生活的智者。生活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不如意時常都會出現。隻要我們懂得如何緩解失落、收拾心情,就會讓自己快樂如初。當快樂與我們融為一體時,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出快樂的表情,自然也就不需要假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