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結語 關於本書的一段閑言碎語(1 / 2)

一、趙雲人物形象

1.忠義智勇,曆史上的趙雲

趙雲的社會身份是一個豪民的兒子,所謂豪民,就是有錢有地的黔首。在漢末的政治基礎中,主要分為世家與豪民兩種,至於普通平民,就根本沒有被當做人,無法參與政治。

而作為豪民的兒子,趙雲本人是毫無政治地位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發生天下大亂,趙雲的奮鬥頂點也隻是一個吏,絕不可能成為官。

但趙雲畢竟是趙雲,他有著超脫自身階級的自我認識,也足夠幸運的遇到了不問來路的底層世家子劉備。

趙雲首先是帶著常山義軍投奔公孫瓚,但因為正直敢言而為公孫瓚所不喜,後來在作戰中與同在公孫瓚麾下的劉備結識,於是獲得了劉備的賞識。

後來在公孫瓚集團與袁紹集團交戰時,劉備隨田楷一起去青州戰場作戰,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趙雲正式開始追隨劉備作戰。而趙雲之所以追隨劉備作戰,也是因為劉備是漢末時代少有的仁德君子。

但是此時的劉備也隻是公孫瓚手下的客軍,直到後來在孔融受到青徐黃巾威脅的時候,向劉備發來邀請,劉備才正式成為擁有自己獨立武裝的一股勢力。當時就連劉備這個底層的士人聽說孔融向自己發出邀請時激動地說“孔北海竟知天下有劉備乎?”更不要說關張趙這三個平民黔首的地位了。

現在很多人都拿曆史人物的曆史地位來套他們還活著的時候的地位,但在事實上,他們還活著的時候,尤其是他們年輕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任何地位可言。對於關張趙三人而言,如果沒有劉備,他們根本沒有站在曆史舞台上的機會。

三國時候的各個名將,除了蜀漢之外,很難找到世家之外的人。

而趙雲之所以是忠義智勇的,就在於他身處卑下而有理想,他直言得罪頂級貴族公孫瓚,後麵在劉備犯錯時也直言反對劉備,他長阪坡上救下劉備家眷,漢中時一騎擋一軍,無論何時他都在為自己的理想戰鬥著。

縱觀趙雲的生平,他找到了三國時代唯一沒有屠城經曆的劉備,而後生死以赴,這就是趙雲這個底層豪民的人格魅力。

2.本書中的趙雲

本書中趙雲是一個與穿越者融合的新趙雲,又可以說是保持著趙雲的理想,卻又有著未來的知識的趙雲。他不是一個單純現代人握有趙雲武力的無恥之徒,而是一個忠義智勇更加開掛的人。

趙雲這個人物的魅力就在於他的理想,他的獨特品質,而不是他的過人武力。

因此雖然本書寫成趙雲得知曆史之後第一時間遵從自己內心去投奔劉備這件事成了本書最大的毒點,我也絕不妥協。

我寫的是一個道德楷模,忠義智勇四全的理想主義者典範常山趙子龍,而不是一個隻追求稱王稱霸,隻追求什麼灑脫自在的無恥現代人。

二、漢末亂世與其他亂世的區別

1.其他曆史時代的亂世

所謂其他曆史時代的亂世,就是指除三國以外的每一個王朝末年。

從秦漢說起,秦朝崩潰時是六國貴族變成庶民,於是庶民一時並起,表現為擁有知識的平民可以崛起的時代。但最終奪取天下的依舊是魏國底層士人的後裔劉邦。而在曆史舞台上表演的,也幾乎都是六國貴族的後裔。

這是因為秦朝要建立一個非血統的貴族集權社會,隻有立功可以成為貴族。而經濟基礎成了有功者多田,耕者多田的情形。

秦末的亂世並沒有吃不上飯的經濟問題,而隻有尚且掌握著大家族的貴族們被秦法不斷剝奪的問題。

因此秦末的亂世隻需要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就立刻有成組織的軍隊參與進來。這是因為這些軍隊本來就是有組織的。

而兩漢之交的新莽,則是人口膨脹的同時土地兼並加劇,王莽的複周複古一開始完全沒有影響到豪族,後來卻因為赤眉軍等不斷作亂而要動豪族,最終引起的複漢思潮高漲,於是整個天下迅速垮塌。

而新莽時代的亂世裏,活躍的是劉氏子弟,上層建築甚至都沒有毀滅,而隻是被分拆了而已。

最終亂世終結也完全沒有改變豪族的問題,隻是因為亂世死了太多人而減輕了人地矛盾。

但也因為東漢建立時沒有解決豪族的問題,也就導致了東漢政治形成了外戚與宦官輪替執政的格局。

其中外戚代表的是世家的利益,宦官則代表著皇權的利益。二者不斷地妥協中形成了東漢皇帝很少活過四十歲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