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結語 關於本書的一段閑言碎語(2 / 2)

而到了漢末,世家與皇權的矛盾因黃巾之亂而不可調和,最終宦官殺死了外戚,而董卓又覆滅了皇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特殊的三國政治格局開始了。

先跳過三國來說後麵的晉,晉的亂世是八王之亂,此時世家政治被推到了頂峰,黔首不如豬狗,司馬氏成了世家共主。但很可惜,八王之亂毀滅了中原的一切,過度地世家政治使得底層平民毫無出頭之日,於是胡族得以崛起,將漢族政權首次趕到了長江以南。

但是後來的東晉並沒有改變,反而是江北的世家與江南的土人妥協,最終使得王謝兩家架空了司馬。我個人認為東晉的政治格局比較像日本幕府,將軍掌管政權,皇帝隻是象征。

而北方五胡紛湧,失去了世家政治的北方其實是重新開始發展政治,所以失去了穩定性,於是不斷地造反,忠誠在江北消失不見。

一直到北魏漢化後重新建立起一套貴族製度,北方才穩定下來。

之後一直到隋唐,混亂中這種軍事貴族成為了一種穩定的政治製度,而後關隴軍事貴族入主中原,形成了盛唐。

在後麵的所有亂世中,宋朝算是貴族政治與儒者結合的最後一個貴族政治時代。因為唐朝成熟的貴族體製是軍事貴族,隻要有兵就會成為貴族,也就形成了軍閥不斷割據,掌兵之後就造反的五代十國。

宋朝建立之後用儒家思想控製武將,用兵將分離來製衡軍隊,算是徹底打斷了貴族政治在中國的延續。

在宋朝以後的所有亂世中,失去了貴族政治的好處是所有人都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機會平等。但壞處是從此在冷兵器時代的戰鬥力凝聚力消失了。

所以宋明都亡於少數民族政權,而宋朝之所以還有南宋,也是因為宋朝的軍門製度,軍事貴族遠離中央,但還沒有被徹底消滅。

而明朝不同,明朝徹底消滅了貴族,所以在明末時根本看不到有力量的漢族武裝。隻有農民軍和爭相投降的明政府軍。

元清的亂世則很難說,元的末世在於民族壓迫太過嚴重,而清的末世是現代工業文明碾壓過來,已經不再具有之前的冷兵器時代特征了。

2.三國亂世的特殊之處

三國亂世特殊之處在於,不是你有兵就可以成為軍閥,而是你必須先是世家子弟,然後才能成為軍閥。

劉備所以是底層世家子,就是因為他尊貴的姓氏。如果劉備沒有這個身份,那麼他怎麼可能會拜師盧植,怎麼可能得到公孫瓚的幫助,怎麼可能被孔融所知,怎麼可能被陶謙所接受?

就像張飛在入蜀之後被名士劉巴羞辱,在那個時代,如果出身平民,根本沒有機會成為執掌一方的諸侯。

而曹操所謂的唯才是舉,也不過是世家之中唯才是舉。

總的來說,漢末的經濟基礎依然被豪門大姓所掌握,他們控製著漢末時期的先進生產力。不依靠這些人,就無法成為諸侯。

所謂亂世,對於當時的上層整體格局並沒有太大影響,多數家族都是分散為諸侯效力。如諸葛氏就在魏蜀吳都有分支。

而在那個時代裏,曹操將平民與豪民進行抑製,屯田來養他的兵。孫權在相對蠻荒的江東,幾乎是隨遇而安的態度應對當地的經濟。隻有劉備,無論在哪裏都真的給了平民一個機會,抑製豪強的同時也壓製世家。

但也正因為劉備這種做派,導致了他失去了世家的支持,最終國力衰微,即使是諸葛亮治蜀如此成效,也無法久持。

三、平原國之治

本來想寫的,現在實在不想寫了。就把要在這一卷裏寫的事說一說吧。

平原國之治是從入洛開始的,暗線是洛中的政治風暴,明線是趙雲利用盧植的名望與劉備一起結交洛中官員,最終結識了潁川陳氏,後通過盧植下聘,由趙雲迎親陳家女,獲得潁川陳氏的支持。而後拐帶走青年陳群。同時對十常侍行賄,劉備以功勞封平原國國相。趙雲則為平原縣縣令。

在平原國的治理中,阻止世家豪民侵占因黃巾賊作亂而空餘出來的田地,收攏流民,授田養卒。清理田畝,完善賦稅。練兵養士,建立吏員體係。

一直到五年後的董卓亂政為止,都隻暗寫洛中的政治鬥爭。

期間隻有一次青徐黃巾的入境驅逐戰。

想想沒有戰鬥戲碼,應該成績也不會好。

那麼,就說這麼多吧。感謝僅剩的讀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