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布魯塞爾——千年古城(1 / 3)

布魯塞爾是座古都,也是位居世界貿易要點的國際性都市。世界著名的尿尿小童於廉誕生於比利時是首都布魯塞爾市標;位於市中心的大廣場總是人群如潮,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曾把它描繪成“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當地人總是處處引用此典,念念不忘雨果的恩德。

布魯塞爾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曆史的古老城市。早在公元10世紀前,這裏還是一片沼澤地。公元97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賜給法蘭西夏洛塔林吉亞公爵查理一世一塊森納沙流域的領地。公元979年,夏洛塔林吉亞公爵查理一世在此興建要塞和碼頭,稱為“布魯塞爾”,意為 “沼澤上的住所”, 布魯塞爾即由此得名。1110年布魯塞爾築起一道全長4公裏的城牆,到13世紀,布魯塞爾成為布拉邦公國的首府,開始形成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手工業城鎮,1430年至1477年布魯塞爾成為勃艮第公國的行政中心之一。16世紀上半葉,神聖羅馬帝國國王查理五世統治時期,布魯塞爾成為歐洲的政治中心,經濟和文化也得到發展。16世紀以後近3個世紀,布魯塞爾先後處於西班牙、奧地利、法國和荷蘭的統治之下,飽受列強的掠奪和戰爭的創傷。1830年10月4日,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比利時爆發武裝起義,宣布成立共和國,定都在布魯塞爾。

今天的比利時有“歐洲首都”之稱。從歐洲經濟共同體到歐盟,還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際原子能等諸多國際機構,都把總部設在比利時。而布魯塞爾,則是這個“首都”的中心,一個古老而忙碌的城市。

到了布魯塞爾,市中心大廣場是一定要去的。100多年前,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稱讚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現在,它還依然美麗麼?它不聲不響,輕輕把我們攬在懷中。大廣場其實不大,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米,12世紀,這裏是個大市場,以後幾百年間陸續建起來的一座座古典建築手拉手肩並肩四周一圍,就圍成了它。

踏著幽暗的花崗岩石塊鋪的地麵,從大廣場邊上停著的馬車旁經過,高頭大馬配著華麗的鞍,拉著韁繩的馬車夫身穿黑色禮服,頭戴高高的禮帽恭謹地在等候客人。隻覺得時光倒流,把我帶到了中世紀。廣場四周的建築,是一片有氣勢的“森林”。這片“森林”,湧動著文藝複興浪潮的自由、隨意、奔放,飄逸著哥特式建築藝術的輕盈、富麗、精致。每座建築各不相同卻又風格和諧,都有高聳的裝點著雕塑的尖頂,都是一個緊挨一個的細長桃形窗戶代替了牆麵,拱廊、拱柱、門框都有多姿典雅的雕塑、鏤刻裝飾。最吸引人的是1449年落成的市政廳,它空靈的鍾樓尖塔超凡脫俗,向天上伸出幾十米,布魯塞爾城的守護神銅像驕傲地屹立在塔尖,似在回憶這個城市的盛衰起落。市政廳的大門不在正中,側門也不對稱,大概是文藝複興時期衝破神學思想束縛、追求個性解放、標新立異的思潮在建築上的表現。市政廳裏陳列著不同年代的雕像、壁畫、藝術珍品。市政廳左邊有座富麗的5層建築,大門上方一隻展翅欲飛的天鵝是這家旅館的標誌、老招牌。天鵝旅館建於1698年,名氣很大,曾是“德國工人協會”的活動地點,馬克思在這裏住過,發表過演說,他與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產黨宣言》就在這裏誕生。與市政廳南北相對的王宮旁邊的一家旅館也不同凡響,雨果在那裏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天色漸晚,時間匆忙,沒找到這家旅館,但是它肯定被我的目光掃過了,站在大廣場上我很貪婪,這片“森林”的芬芳是要盡量吸納的。市政廳側麵有人排隊,我走上去一看,是一尊青銅女神臥像吸引了期盼幸福前來摸一摸她的人。幸福女神是中世紀的藝術品,千百年來,人們美好的願望是長流不息的水,滋潤著她永遠的青春。另一角,很多人圍著一間草屋,那裏在上演神聖的一幕:馬棚裏,耶穌誕生了。聖母瑪麗亞坐在木床上懷抱她剛剛出生的嬰兒,木桌上的小油燈亮著暈暈的光,木樁上拴著一隻活的白山羊。星期天、節假日,大廣場會更加熱鬧,有藝術團體來露天表演,還有繽紛的花展、鳥展……澎湃著新鮮的生活氣息,大廣場不會枯萎、沒落。

“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小於廉銅像在大廣場一條小巷口,這個卷發的男孩站在高高的石台上,挺著小肚,屈著胖嘟嘟的腿,光著屁股,右手叉腰,左手提著“小尿壺”在撒尿,一道長長的清清的水的弧線從早到晚源源不斷落在水池裏……15世紀初,被民眾驅逐出境的暴君約翰四世勾結西班牙軍隊入侵布魯塞爾。被擊敗的敵人撤退時,企圖引爆市政廳地下室裏的大量火藥,炸毀大廣場和整座城市。哧哧燃燒的導火線正好讓小於廉看見,他急中生智,猛衝一泡尿熄滅火花,拯救了布魯塞爾。這座50厘米高的小於廉銅像自1619年起就不停地在這裏“撒尿”,每天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他是民族小英雄,又這樣活潑有個性,於是,就能夠飛入人心,就成了大廣場明亮動人的眼睛。300多年來,他收到各國贈送的服裝鞋帽多得由大廣場上的市立博物館專門收藏,那裏成了一個萬國兒童服飾博覽會。小於廉有一套我國贈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小軍服,還有一套漢族對襟衫,這是1979年,布魯塞爾紀念建城1000周年時北京市贈送的。

大廣場保留至今,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具有中世紀風貌的城市中心廣場。歲月點點滴滴地過濾、沉積,使它放射出與眾不同的燦爛,它是布魯塞爾,也是比利時的豐厚的不可再生的資本。有了大廣場,布魯塞爾有了鮮明的個性,以及獨特的城市形象。不論誰,平民百姓還是顯赫政要,到了布魯塞爾都要來看看大廣場。(傅媛)

滑鐵盧斷想

滑鐵盧是距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南約20公裏的一個小鎮,也是各國遊客必到的一個世界著名曆史紀念地。提到滑鐵盧,每個人就會想起拿破侖和威靈頓。1815年6月18日這個潮濕悶熱而泥濘不堪的夏日,滑鐵盧因拿破侖和威靈頓的一場較量震撼了世界並永載史冊。

去年秋天一個細雨初霽的下午,我呼吸著雨後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和金秋時節芳草的氣息,沿著蜿蜒曲折的鄉間公路,拜謁了滑鐵盧,憑吊了這個舉世聞名的古戰場。

舉目眺望眼前這片空曠而寂寥的原野,心底油然而生一種懷古之幽情。在北邊歐洲有名的索瓦尼森林和南端蒙·聖然高地之間的這片開闊地上,有一個高大的頗似埃及金字塔的大土丘(也稱紀念墩),頂端一隻威風凜凜的雄獅麵向法國傲然而立。據介紹,這個高約50米,有226級石階的大土丘是1826年為紀念滑鐵盧之戰在原址上堆起來的,赭色的雄獅則是後人用當年在戰場上繳獲的8噸廢彈殼鑄造的。站在丘頂憑欄遠眺,當年千軍萬馬鏖戰的古戰場一覽無餘。

古戰場的南麵有一座古堡,這是當年威靈頓的指揮部。古堡旁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旅館,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曾下榻於此,揮筆寫就長篇小說《悲慘世界》中有關滑鐵盧戰役的不朽篇章。也許下麵的文字是對這場戰役最好的解說:“每一個方陣都是一座受著烏雲侵襲的火山; 熔岩和雷霆交戰……那已不是混亂,而是一陣旋風,一種狂怒,是靈魂和勇氣的一種怵目驚心的搏鬥,是一陣劍光與閃電交馳的風暴……軍隊潰敗,有如江河解凍,一切都摧折、分裂、崩決、飄蕩、奔騰、倒塌、相互衝撞,相互擁擠……屍堆比活人隊伍還多,戰勝者麵對那些堅貞卓絕、毅然就死的人們,也猶如見神明,駭然起敬……”

經曆了近兩個世紀的風風雨雨的滑鐵盧古戰場,已成為歐洲曆史的見證人,當年叱吒風雲的英雄已成曆史人物,幾萬名陣亡將士墓前的十字架仍在向人們訴說著戰爭的殘酷。

我想,如果拿破侖不是在躊躇滿誌一帆風順中逐漸膨脹了野心,如果他不是拿人民的生命和鮮血做代價去填平自己的欲壑,如果他利用手中的權杖造福人類而不是製造災難,如果人們能有更好的辦法製止這場侵略戰爭,那麼這種慘烈是否可以避免?

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曆史就是曆史,種種“如果”根本不複存在。拿破侖與威靈頓,梟雄也好,英雄也罷,都不過是曆史上的匆匆過客。

曆史的一頁已經翻過,那個曾經為爭霸稱雄而流血的滑鐵盧已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日內瓦——和平之者

上帝創造萬物,將世間財富分給窮人。在西歐中部有一小塊土地特別貧瘠,什麼礦藏都沒有。為了彌補這一欠缺,上帝給了它巍峨的高山、壯觀的冰川、瀑布和湖泊,以及幽深誘人的林木與峽穀——這塊土地就是瑞士的日內瓦。人總是處處引用此典,念念?

日內瓦可能是我們這個星球上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它麵臨碧波蕩漾的日內瓦湖,四周群山環抱,空氣清新,天氣晴朗,因為這些優越的條件,日內瓦成為著名的國際會議中心。

日內瓦城於中世紀初具雛形,16世紀中葉的“宗教革命”使這座城市成了新教領袖卡爾文的活動中心。今天的日內瓦以其深厚的人道主義傳統、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重大的會議和展覽會、令人垂涎的美食、清新的市郊風景及眾多的遊覽項目和體育設施而著稱於世。它是全世界交彙之點,是聯合國歐洲總部的所在地。每年,數以百計的會議、展覽和慶祝活動在這裏舉行,吸引了各國來客。有200多個國際組織及許多人道主義機構設在日內瓦,如聯合國歐洲總部及紅十字和紅新月國際委員會等。日內瓦已被世人譽為“和平之都”。

日內瓦除了有重要的國際地位外,還是一座用山光、水色、彩花、綠樹織成的美麗都市。日內瓦以群山和花園為巢,羅訥河有如一條碧羅帶穿城而過,仿似仙女身上的碧綠綢,俏麗飄逸。勃郎峰雄峙於東南,侏羅山停立於西北,皚皚雪峰為已是秀美的風景更添風采,加上湖濱公園的綠樹繁花,令這個依山麵湖、綠川環流、煙嵐交映的都市美得像一首詩。

清晨,駿馬和牽馬人銅像在朝陽中閃閃發光,湖麵薄薄一層曉嵐,時見一二沙鷗起落,兩三隻天鵝懶散地梳理羽毛。即便是晨練者的腳步也不能驚醒木屋廊下過夜人的清夢。沿湖濱向水麵開闊處走去,一眼望不盡的草坪上,老樹名木千奇百態:或綠箭指天,或翠柱抵地;或枝幹糾纏,或華蓋如雲;或撐帆,或揚旗。這裏原來的四處私家花園園主,曾從世界各地采運了數百株奇樹異木,後來陸陸續續贈送給當地政府,形成了現在的蒙勒莫公園。

羅訥河從西南的阿爾卑斯山奔流而來,瀉入這群山環抱的穀地,汪成了萊芒湖,接著又向東南奔流而去,湖嘴處就是世界名城日內瓦。

日內瓦真的很美。而萊芒湖給了這個城市最美的裝扮。日內瓦人習慣把萊芒湖稱為日內瓦湖。

湖水清澈見底。清得好像一整塊大玻璃,也許比做一塊大琥珀更為恰當,因為水中零星飄著一些落葉。這些樹葉多是法國梧桐的大葉子。它們在清澈的水中隨意飄蕩,任憑水流把它們帶到任何地方。也許它們在欣賞這湖光山色,浸在清涼的湖水中感歎著大自然、藍天、大地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