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賓大叫一聲,抽槍出來,把傷自己的人刺死。這時戰馬力竭,竟是翻倒於地。吐蕃兵士見狀,即刻紮過一陣亂槍……
等薛訥趕到,這員猛將已戰死多時。薛訥聽得王海賓戰死的消息,大怒,即刻率領軍隊,將吐蕃軍隊悉數殲滅。
消息傳到朝廷時,唐玄宗李隆基也不由慨歎兩聲,可惜我一員猛將!隨後追贈王海賓為左金吾大將軍。
長安城裏,一個少年正無憂無慮的和同伴嬉戲。突然,遠處跑來一位小太監,大聲叫道:“王訓,皇上有旨,召你即刻入宮。”被叫做王訓的少年抬起頭來,一雙天真的眼睛充滿疑惑,他納悶道:“皇上召我有什麼事呢?”
進得宮中,卻見一直精神煥發的皇帝今天麵色有些凝重,似有什麼不祥之事發生。
王訓連忙下跪,朝玄宗叩頭行禮。玄宗抬抬手,示意他平身。
王訓眨巴著眼睛,等待皇上開口。
玄宗歎了口氣,道:“如今朕賜名給你,今後你就叫忠嗣吧。”王訓不解,道:“我不是有名字嗎?怎敢蒙皇上如此濃恩?”
玄宗道:“你父親戰死沙場,為朕立了大功!”
王訓一聽,馬上拜伏在地上,大哭起來。
玄宗起身,乃好言相勸,等他止住哭聲,又說:“你父親為國而死,那可是榮耀!你可要好好讀書,研習兵法,將來替你父親爭氣!”
王訓一聽,突然不哭了,朝玄宗道:“皇上,臣有罪!”
玄宗一愣:“你有什麼罪?”
王訓道:“我父親為朝廷而死,我當高興才是,怎能哭呢?這可是對朝廷的不忠啊!”
玄宗見他如此說,倒是感到有些意外,隨後道:“好吧,朕暫且不治你的罪,希望你以後能將功贖罪!”隨後對身邊的太監道:“此兒堪比霍去病之孤兒,朕決定把他養在宮中,有時間你讓他同皇子們一起讀書吧!”
太監得令,乃領王忠嗣去了。
玄宗李隆基有一子叫李璵,當時為忠王。
王忠嗣與忠王李璵倒是非常合得來,因此經常在一起讀書遊戲,結成了好朋友。
每當宮中的人看到此二人一起形影不離,都隻是笑笑。誰能想到,多年之後,忠王竟成了唐肅宗,而王忠嗣則成了四鎮節度使,成為大唐一員難得的將領?
(背景:西元714年,唐開元二年,八月,吐蕃攻打大唐帝國邊境。大唐軍隊奮起反抗,兩軍在洮州(今甘肅臨潭)等地交戰。吐蕃軍隊10餘萬人攻打洮州、蘭州(今甘肅蘭州)和渭州(今甘肅隴西縣東)渭源縣等,掠奪大批牧馬而去。唐鄯州(今青海西寧)都督楊矩悔曾經請賜吐蕃河西九曲之地,以至於對方據此地反攻大唐江山,悔恨不已,竟自殺而死!朝廷使薛訥攝左羽林將軍,為隴右防禦使,率兵迎戰。唐軍用計殺敗吐蕃軍隊,使其退到洮水(今甘肅臨潭西北),吐蕃人因被追得急,乃奮起反抗,唐軍先鋒王海賓陷入敵陣,諸將嫉妒其戰功,竟不救,王海賓戰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