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告訴我青川有個智慧島,立刻喚起了我的好奇和遐想。在世界地理史和地圖上,有無數個半島、群島和風光秀美的名勝島嶼,可就是沒有記載智慧島。我猜想要麼是“5·12”大地震時改變地貌結構形成的新島;要麼是青川人民在重建家園中用心血和才智營造的安居新村;要麼是援建災區的浙江人民用愛心和民族大義獻出的精神家園。我一定要去智慧島,領略她的另類風采,解讀她的奇妙內涵。
機會終於來了。清明後的第二天,市公安局文聯、作協組織全市公安作家到重災區青川縣開展“感恩災區行”采風活動。這天恰逢久旱後的第一場春雨,大家的心情分外愜意,恨不得展翅飛翔到青川上空,去感受那如火如荼的重建場景,去親吻那鳥語花香的自然風光。我們乘坐的中巴車迎著和煦春風和淅瀝春雨,駛向綿廣高速,翻越金子山,來到青川縣災後重建的工業園區竹園鎮。派出所張所長在雨中迎候,他告訴我們智慧島就在竹園鎮。大家都驚奇地看著他,雙眼閃爍著異樣興奮的光芒,一致要求先上智慧島。
中巴車駛過新建的浙川大道,來到史家坪。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塊人工開掘的小平原,新建的十幾幢樓房正在緊張施工。張所長笑著說,這裏就是浙江援建青川的教育園區,人們叫她智慧島。我激動地走下車,撲入春雨中,行進在園區中間的主幹道。園內新植的樹草,在春風春雨中點頭含笑;建築工地上,機械的轟鳴聲,工人們的號子聲,電焊機噴出的串串火星,彙成了一曲波瀾壯闊的交響樂,又是一幅最新最美的畫卷。
我站在園區後的山坡上,俯瞰全島。史家坪向前突出3公裏,把腳下的青竹江頂成弓字形,宛如一個半島。清澈的江水靜靜地流淌,雨點落在江麵上,泛起細微漣渏,一個連著一個,形成微微波瀾,向岸邊擴散。春風輕拂,江邊的青青翠竹和山坡的綠樹花草,歡快搖曳,抖落顆顆玉珠。雨點落在竹葉和花草上,伴有“吧嗒、吧嗒”的細微聲音,跌宕起伏,遠近隱顯。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似“小弦切切如私語”,這奇幻美妙的景致,觸動了我思緒的海洋。
三年前的春天,我來史家坪春遊。這裏是桃花源似的田園風光。蜿蜒曲折的青竹江碧水映天,魚蝦暢遊;農家小院翠竹環抱,炊煙輕嫋;小學裏書聲琅琅,校旗招展;麥苗青青,山花爛漫。這裏的山,這裏的水,這裏的民風,如同這裏的姑娘。沒有濃妝豔抹,沒有珠光寶氣,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淳樸自然之美。
正當人們沉浸在鮮花盛開的浪漫季節,“5·12”地震惡魔突然降臨,山崩地裂,房屋坍塌,數千青川同胞被災難奪去生命,美麗家園瞬間變成廢墟。地震後的第五天,我冒著餘震飛石,含著揪心的淚水,踏上這片悲泣呻吟的土地,采訪舍生忘死、忍受饑餓、日夜奮戰在救援現場的公安民警。來到史家坪,震後的場景慘不忍睹。道路斷裂,農房垮塌。失去教室的學生們在簡易的帳篷裏雙眸閃著驚恐期盼的淚光;失去家園的村民們在斷垣瓦礫中搭建臨時住房。青竹江在嗚咽,史家坪在流淚。一個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拉著我的手說:“叔叔,我想在安全結實的教室裏讀書。”我哽咽著,指著江對麵劍青路上長龍般的救援車隊說:“你告訴同學們,有中華民族十三億同胞、有人民子弟兵、有公安民警的深情大愛和無私救援,我們的家園會更美麗,我們的學校會更漂亮。”他憂傷的臉綻開了笑容:“叔叔,這不是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