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戰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路易十八再度複辟。拿破侖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島上去世,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侖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瘍,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侖死於砷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愛用的牆紙上,曆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估計是因為環境潮濕而讓砷在環境中滲透出來。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侖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蘭西王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侖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侖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五星上將之捍衛者”——艾森豪威爾
早搖年
1890年10月14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丹尼森。
他選擇軍人職業,並非完全出於個人愛好,也不是父母的意誌,而是與家境有關。他家境貧寒,其他的6個兄弟都沒有受高等教育,艾森豪威爾也隻能免費進入西點軍校。他的母親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不願自己的兒子從軍,但又不便阻攔,加之十九世紀末期美洲的戰事不斷,從軍對於年輕人來說也是一件神聖而新鮮的事。
1911年,艾森豪威爾考取美國海軍學院,卻因超齡而未被錄取,後經該州參議員推薦,考入美國西點軍校。西點軍校這一屆畢業生將星閃耀,168名畢業生中有56人晉升為將軍,因此被稱為“將星雲集之班”。艾森豪威爾1915年從西點軍校畢業並獲得少尉軍銜。
由於戰爭,許多同學都去法國參戰,他卻被留在國內從事訓練工作,赴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任職。1916年晉升為少校。他創辦了美國陸軍的第一所戰車訓練營。巴拿馬地區司令康納少將,看中了這位年輕人的軍事才華,便邀請他到巴拿馬服役。在巴拿馬服役的三年中,他受到了康納的特殊栽培,軍事知識和技能大為長進。後來,康納又保送他進入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受訓。艾森豪威爾學習認真,訓練刻苦,於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隨後又到陸軍軍事學院學習兩年。
1920年7月,艾森豪威爾的永久軍銜為少校。1921年從陸軍坦克學校畢業,1922年調任駐巴拿馬的第20步兵旅參謀。旅長福克斯·康納將軍認為他很有發展前途,遂不惜時間和精力加以培養,1923年,經康納幫助而進入陸軍指揮與參謀學校學習。192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後又經康納介紹而赴法國進行戰場考察。1927—1928年,艾森豪威爾在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29年,艾森豪威爾赴陸軍部助理部長辦公室任職。
在艾森豪威爾的早期軍事生涯中,有幸結識了潘興和麥克阿瑟這兩位美國陸軍的名將。他對這兩人極為崇拜並拚命追隨,特別是對麥克阿瑟的追隨竟長達6年之久。1933年,任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的助理。1935—1939年,擔任菲律賓軍事顧問麥克阿瑟的高級助理。1936年,艾森蒙威爾晉升為中校。
1939年9月,德軍入侵波蘭“二戰”爆發,他不顧麥克阿瑟等人的勸阻和挽留,堅決要求回國。年底回國後,任美國西部軍區司令部的後勤計劃官。
1940年2月調到駐加利福尼亞的第15步兵團任職,11月升任第3師參謀長。
1941年3月,升任第9軍參謀長。1941年6月出任第3集團軍參謀長,就在25年前開始任少尉的地方晉升為準將。在集團軍參謀長任內,艾森豪威爾成功地組織實施大規模軍事演習,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重視。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軍基地。8日,美國對日本宣戰。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第5天,馬歇爾電召艾森豪威爾速回華盛頓。這固然與艾森豪威爾熟悉菲律賓和太平洋地區軍事問題有關,但更主要的是他有豐富的參謀工作經驗。他先任戰爭計劃處副處長,不久計劃處升格為作戰廳,又被任命為作戰廳長,幾星期後便升為少將。這是他步入統帥部與馬歇爾長期合作的開始。
這時的艾森豪威爾,雖然還沒有資格參加那些有關同盟國戰略問題的高層會議,但他卻能站在最高統帥的角度,代表美國利益來指導全球性的戰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