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傳奇英豪篇(6)(2 / 3)

於是,隆美爾調來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燒沿岸一帶房屋充作煙幕。然後,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開始強渡。強渡時,隆美爾乘坐第一批船,直接進行指揮。當在西岸建立了一個立足點之後,隆美爾又立即返回東岸,來到第2步兵團的渡河點。第2步兵團有一個連的工兵正在架設一個八噸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換為十六噸式。隆美爾下達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讓一部分戰車盡早渡河,不然,已經到達西岸的步兵將會遭到法軍的戰車與大炮的襲擊。不出所料,載運戰車的浮筏還沒有抵達彼岸,法軍已經發動了反擊。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輛戰車在西岸登陸。隆美爾即指揮河西岸的德軍向隱蔽在森林裏的法軍進攻,掩護後續部隊渡河。

德軍突破繆斯河防線,給法軍造成了嚴重威脅,法軍遂放棄繆斯河防線向後撤退。

先發製人

隆美爾率領先頭部隊緊緊追擊從繆斯河撤退的法軍,他以戰車團為先鋒,用炮兵作掩護,快速前進,把友鄰部隊遠遠地甩在後麵。

從6月5日起,隆美爾的裝甲師已經開始從索穆河北岸向南岸發起進攻。

索穆河上的公路橋,在法軍撤退時已經被炸毀,隻有兩座鐵路橋和兩座旱橋沒有破壞。隆美爾在向索穆河南岸發動進攻前,首先以強大的炮火對這幾座橋梁做封鎖性的射擊,當占領這四座橋後,即令戰車、其他車輛和步兵迅速通過,6月6日晨,隆美爾的裝甲師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習一樣,以疏開的戰鬥序列,越野前進。裝甲車打頭陣,一麵走,一麵戰鬥,前進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這一天,德軍前進了12英裏(約19千米),第二天前進了30英裏(約48千米)。隆美爾裝甲師於6月20日攻到瑟堡,把法軍打敗。

在六個星期的戰鬥中,隆美爾的裝甲師僅死傷二千餘人,而俘獲敵軍則共計有九萬七千餘人,由於這次進攻的勝利,隆美爾榮獲了一枚武士級十字勳章。

隆美爾在對法作戰中總結出一條經驗,在兩軍對戰中,誰先用火力壓製住對方,誰就往往可以獲得勝利;在靜止時等候戰況發展的人,常常總是會被對方擊敗。因此,即使不曾發現對方準確目標,也要先發製人。

速度第一

1940年6月,正當法西斯德軍進攻法國的時候,意大利則一麵向英法宣戰,一麵乘機出兵北非,進攻英屬埃及和索馬裏,企圖奪取蘇伊士運河,控製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軍開始反攻。意大利軍隊被迫向利比亞境內撤退。1941年初,英軍在利比亞的托卜魯克登陸,對從埃及撤退的意軍進行夾攻,經過兩個月激戰,意軍十個師被殲。1941年2月6日,德軍決定派一個輕快師、一個裝甲師去援救意軍。隆美爾被任命為援救意軍的德國非洲軍的軍長。

從2月11日起,隆美爾開始到非洲戰場了解情況,發現英軍已經占領了本海齊,並準備向提波裏坦尼亞境內進攻。於是,隆美爾首先命令意軍必須堅守塞爾提海灣地區的提波裏坦尼亞防線。因為這條防線既可以防止英軍繼續深入,又可以使德國空軍在非洲有一個可供作戰的必要空間,以便向英軍發動閃電式的進攻。但是,麵臨的問題卻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待德軍的兩個師全部到達,再阻止英軍的進攻就太遲了,而現在隻有一個團,的黎波裏城的意軍在遭到失敗之後士氣又大為低落,多數軍官已經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夠早日撤回意大利;為了阻止英軍的繼續進攻,隆美爾決定利用現有兵力,包括即將到達的第一批德國援軍在內,並已要求空軍對本海齊港口發動一次空中攻擊,炸毀英軍通向本海齊的運輸路線,破壞英軍的增援。隆美爾的計劃遭到意方的反對,意大利的一些軍政官員在本海齊地區置有產業,不願意向那裏轟炸。意軍則不相信能守住塞爾提地區和阻止英軍進攻。意軍在隆美爾的堅決主張下,轟炸了英軍通向本海齊的運輸線,並於2月14日派出一個師向塞爾提增援。同一天,德軍的先頭部隊——第三偵察營和一個戰防炮營也到達了的黎波裏港,二十六小時後就開到了最前線。16日,隆美爾正式接管了前線的總指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