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地球上就爆發過核大戰嗎?根據人類現有的史料表明,公元前3000年前,人類還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怎麼可能擁有核武器、發動核戰爭呢?所以,曆史學者一致認為這部古印度史詩不過是帶有詩意的誇張罷了,認為五千年前發生核大戰簡直是天方夜譚。然而,也有許多人提出質疑。他們指出《摩訶波羅多》對這次戰爭描述得繪聲繪色,猶如身臨其境,如果不是確有其事的話,單憑想象是絕對不會有如此細致的描述的。
與此同時,一些考古學家的發現也開始傾向於證實核戰爭確曾爆發過。
1922年,一個關於古代城市的震驚世界的考古大發現誕生了,這就是印度信德地區的“馬享佐·達摩”。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發源地。從19世紀開始,人們在印度河畔的旁遮普郡一帶,發現了一個東西長1600千米、南北長1400千米屬同一文明的大量遺址,其涵蓋範圍之廣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印度文明”。其中最著名的是兩座古城遺址,即哈拉巴和馬亨佐·達摩(印度語為死亡之穀)。據最保守的估計,它們距今最少有五千多年,但在印度的早期神話中沒有這兩座古城的記載,所以更多的人認為,它們的曆史也許比猜想的要久遠得多。在城市建築的挖掘中,考古學家根本找不到神殿和宮殿,這與世界上目前所探掘的古城遺跡都不相同,似乎這些城市根本沒有統治者。
馬享佐·達摩城的居民住宅建築更證實了這一點,所有住房都是由磚木建成,從格局、規模來看基本差不多,好像貧富分化沒有出現在這裏,更沒有發現任何一件藝術品。是原來就沒有,還是被歲月銷毀了?在這裏出土了大量遺骨,有的在街道上,更多的是在居室裏。在一個比較大的廢墟裏發現了成排倒地死去的人,有些用雙手蓋住臉,好像在保護自己,又好像看見了什麼害怕的事情。
可以肯定,所有人都是在突然狀態下死去的。這座古城當時一定發生了件很巨大的異常事變,是什麼呢?火山爆發?可在這一帶幾千千米範圍內人們並沒有發現遺留的火山口;是突然爆發的流行病、瘟疫?可醫學證明瘟疫和各種流行病不可能突然毀滅一座城池。印度的考古學家卡哈對出土的人骨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後說:“我在9具白骨中,發現均有高溫加熱的痕跡。”這說明馬亨佐·達摩的毀滅和人民死亡與突然出現的高溫有關。馬亨佐·達摩和《聖經》
裏索多姆的毀滅有極相似之處,都是突然被與高溫有關的東西摧毀的。人們在馬亨佐·達摩還發現在許多坍塌的建築物上有某種高溫的痕跡,人們甚至發現一些“玻璃建築”——托立提尼物質。這種物質的形成是由於瞬間高溫熔化了物體表麵然後又迅速冷卻造成的。至今人們隻在熱核武器爆炸現場發現過這些人為的物質。一切證據都在說明,這裏曾發生過核爆炸。
無獨有偶,在離耶路撒冷不遠的土耳其格亨裏默穀地,我們驚奇地發現這裏的地表和月球表麵極其相似。同樣,在蒙古的戈壁和撒哈拉沙漠都發現了類似的廢墟。另外,考古學家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發現了修建在地下的城市。這些地下城市在設計上極為科學,有通氣口、排列整齊的地道,整個城市的用途似乎是要為人們提供避難所。那麼人們是要躲避什麼呢?是什麼東西讓人們非要躲在地下不可呢?
一切的疑問都似乎在暗示史前曾發生過核大戰。如果數學對於時間有某種說明,不知落在廣島的原子彈能否“後來居上”?盡管不少的文獻和考古發掘為此提供了線索,然而,五千年前的人類是否具備掌握核武器的技術,當時的文明社會是否發生過核戰爭以及核戰爭是否毀滅這些文明,仍是一個千古不解之謎。
“卡疊什大戰”——締結和約
公元前14世紀至13世紀,以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為舞台,當時近東的兩個強大國家埃及和赫梯進行了多次激烈的爭奪,發生了多次戰爭。這場戰爭中的關鍵性戰役——卡疊什大戰是西方文明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會戰,戰後締結的和約則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國際軍事條約文書。
古埃及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穀地,其疆域向東擴展到西亞的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一帶。當時埃及從古王國時代起就發動過對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侵略戰爭,從那裏掠奪了許多人口充當他們的奴隸。進入新王國時期,埃及的對外擴張達到了空前的規模。
赫梯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小亞細亞出現的印歐語係民族,大體來自黑海以北地區。這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古代民族,他們最早發明了鐵製武器,常常攻掠周邊國家和民族。公元前16世紀,赫梯人打垮了強大的古巴比倫帝國,攻陷了其首都巴比倫;公元前15世紀,進入鼎盛時期的赫梯帝國又占領了腓尼基,入侵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為了建立在西亞的霸權,赫梯人步步緊逼駐紮於西亞的埃及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