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夾攻的波斯人潮水般撲向防守薄弱的關口,腹背受敵的斯巴達人奮勇迎戰。他們用長矛猛刺,長矛折斷了,又拔出佩劍劈砍,佩劍斷了,波斯人擁了上來。斯巴達的勇士們殺退了敵人的四次進攻,但是列奧尼達也英勇犧牲了,戰士們拚死保護自己的統帥屍體。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少,逐漸被壓縮到一個小山丘上。賽斯比人的心理防線逐漸崩潰,很多賽斯比人舉起了雙手,顫抖著向波斯人投降,但是盡管如此,他們還是被殺紅了眼的波斯人毫不猶豫地屠殺,最後波斯軍隊將殘餘的斯巴達人死死圍住,在口令聲中將雨點般的標槍和箭投向他們,直到最後一個斯巴達人倒下。至此,溫泉關才最終被波斯軍隊攻占了。
據希羅多德記載,在最後這場野蠻血腥的戰鬥中,薛西斯的兩個兄弟阿布羅科麥斯(Abrocomes)和海帕蘭西斯(Hyperanthes)也殞命其中。
“伯羅奔尼撒戰爭”——希臘第一戰
希臘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不僅以燦爛的文化藝術聞名於世,而且還以其軍事和戰爭生成之早與發展之快而聞名全球。公元前400多年前,古希臘兩個最強大的城市國家同盟——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與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都想打敗對方,稱霸希臘。雅典成為海上強國以後,一直威脅著斯巴達。它企圖控製從東方到西方所有的貿易通路,還想把盛產糧食的西西裏島奪到手。斯巴達也不肯讓步,早就把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大多數城邦組成同盟,要和雅典見個高低。雅典的民主派憎恨斯巴達的軍事貴族獨裁統治,支持斯巴達國內反抗貴族的勢力。
斯巴達的貴族討厭雅典的民主製度,也幫助雅典貴族派進行反對民主派的鬥爭。這樣,兩個城邦的衝突越來越厲害,一場爭奪希臘霸權的戰爭終於爆發了。
這場戰爭從公元前431年開始,到公元前404年結束,打了27年。因為是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首先進攻,這場戰爭被稱為伯羅奔尼撒戰爭。
伯羅奔尼撒戰爭最後以雅典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受到戰爭危害的是整個希臘。古希臘曆史學家修昔底德說,這次戰爭“給希臘帶來了空前的禍害和痛苦,從來沒有這麼多的城市被攻陷,被破壞,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的流亡者,從來沒有喪失這麼多的生命!”戰爭給希臘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促使小農經濟與手工業者破產,不少城邦喪失了大批勞動力,土地荒蕪,工商業停滯倒閉。大奴隸主、大土地所有者、投機商人和高利貸者乘虛而入,大肆兼並土地、聚斂財富和奴隸,中小奴隸主經濟逐漸被吞沒,代之而起的是以大地主、大手工業作坊主為代表的大奴隸主經濟。大批公民破產,兵源減少,城邦的統治基礎動搖了。貧民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不滿富人和豪強的統治。柏拉圖曾經寫道:“每個城邦,不管分別如何的小,都分成了兩個敵對部分,一個是窮人的城邦,一個是富人的城邦。”因此,在斯巴達、科林斯等城邦,都曾先後發生貧民起義,打死了許多奴隸主,瓜分了他們的財產。風起雲湧的起義打擊了奴隸主的統治,進一步加速了希臘城邦的衰落。伯羅奔尼撒戰爭不僅結束了雅典的霸權,而且使整個希臘奴隸製城邦製度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
伯羅奔尼撒戰爭在古代軍事史上占有相當地位。對抗雙方對海上通路的爭奪,從海上對敵的封鎖和侵入都達到了很大規模;奪取要塞創造了許多新方法,如使用水淹、火焚和挖掘地道等;方陣雖還是戰鬥隊形的基礎,但步兵能以密集隊形和散開隊形在起伏地機動行動;職業軍人開始出現。這些都對希臘以及西歐軍事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