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現代戰爭篇(4)(3 / 3)

蘇聯與德國公布的數字相差非常多,竟達600~800架,這差不多是一個中等國家整個空軍的實力,令人奇怪的是,蘇、德雙方對於升空後被擊落約400架飛機的數字,統計出來的結果是相同的。數字的出入在於地麵飛機的損失,而地麵飛機的損失數字說什麼也比空中擊落飛機數字易於統計。

斯大林在當天早晨曾命令西部軍區將所有飛機均加以偽裝。但是斯大林的命令並沒有得到執行。蘇聯空軍的新舊飛機均未加任何隱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跑道上,就像接受閱兵似的。大部分飛機來不及升空便被炸毀了。

盡管在這場偷襲戰裏,被炸毀的飛機到底有多少還是不得而知,但讓我們欣慰的是,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蘇聯人民發表廣播演說,號召全體蘇聯人民團結起來,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作殊死的鬥爭。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開始了。希特勒的“美夢”破滅了。

“兩伊戰爭”——宗教保衛戰

兩伊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這場戰爭有時也被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相對於1990—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導致的“第二次波斯灣戰爭”或“海灣戰爭”而言)。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係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占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拉克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為避免戰爭進一步升級,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過了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雙方立即停火。598號決議通過後,由於兩伊積怨已久,在停火問題上立場各異,分歧較大,誰也不願主動做出讓步,因而聯合國598號決議遲遲得不到貫徹落實。1988年,是兩伊戰爭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2—4月,雙方使用了數百枚導彈襲擊對方的城鎮,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襲城戰”。此後,在相持中,伊拉克漸漸占了上風,4月17日,伊拉克軍隊對法奧地區的伊朗守軍發動了代號為“齋月”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於18日下午全部收複被伊朗占領兩年之久的法奧地區。外國軍事專家評論,這是“兩伊戰爭的轉折點”,它“打開了結束兩伊戰爭的大門”,“為兩伊通向和平開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戰不能,欲罷不忍的境況下,被迫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

戰爭使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減少,死傷人數以百萬計。伊拉克因此也積累了大量的債務,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