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才確實是好人,前兩天我餓的不行,都要餓暈了,沈秀才就給了我一個餅,當然那個餅可沒有老板娘你做的好吃。嗬嗬”

跟一個嘴甜孩子一塊吃飯挺輕鬆的,尤其這孩子還嘴甜能誇人,做飯的人就喜歡別人對自己做的飯菜捧場。

沈沅清也是村裏的焦點新聞人物之一,而且是常駐,蘇魚現在是村裏新的新聞人物,從自己買土地廟,開茶棚,到收野菜,那話題是一波一波的,充分補充了鄉村夜間八卦。

說來沈沅清的八卦,那從小都不少,尤其近幾年中了秀才後是有增無減。

沈沅清也不是這裏土著人,本朝是初立也才不過二十年,天下剛定,沈沅清被一個遠房大伯帶著逃兵荒,最後在三岔村落了戶。

沈沅清讀書比較厲害,十五歲就中了秀才,可是接下來幾年都沒有繼續科舉的意思,尤其是前年那個叔叔去世,沈沅清還以親子身份帶孝,要服大孝三年。

沈沅清雖然僅是秀才身份,在這十裏八村也是數得著的,當然也是許多人的乘龍快婿人選,許多人都想跟沈沅清說親,沈沅清都以孝期未過拒絕了,今年冬天這沈沅清三年孝期要滿了,這十裏八鄉的大姑娘們都等著,尤其是前村高地主家的小姐,18歲還不說親,就等著沈沅清呢。

還有本村王叔家的杏花也盼著沈沅清呢,杏花那模樣是村裏數著著的,標準村花一朵。

好家夥這麼多人,沈沅清娶的過來嘛,聽大頭說沈沅清八卦,還挺有趣的。

“那大頭,我呢,村裏對我有什麼說法”

蘇魚好奇村裏會對自己有什麼八卦。

“呃,這個...我沒聽說過”

大頭支支吾吾的不敢說話。

“行了,不為難你了,吃飯吧,吃完記得刷碗,刷不幹淨,明天吃飯給你減半,想吃飽就沒門了。”

不用大頭說,自己這個身份,一個外來的,又是寡婦還要做生意這些,想來也沒什麼好話。

不過蘇魚也不怎麼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人活一時,自在最重要。

一早村裏的胡獵戶過來,給蘇魚送來一條魚,這一天天每天吃野菜,蘇魚臉都要變菜色了,現在掙錢了,也該改善一下夥食,就找村裏的胡獵戶問有沒有野味,這不今天胡獵戶就把剛捕的魚送了過來。

這個偏僻的小村莊,除了有什麼節日大事,家裏會殺一殺自家養的雞鴨,平時是不會殺的,所以想買一些肉之類的是不可能的,隻有獵戶時不時賣一些野味。

今天正好胡獵戶下魚簍,簍了幾條魚給蘇魚送了過來。蘇魚就把魚放水盆裏養著,等晚上了再來吃,還讓大頭去村裏買了一塊豆腐。

這三岔村別的不說,這的豆腐確實一絕,這個時代的黃豆都是原生種,磨出的豆漿豆香濃鬱,可比前世那些豆漿粉調配的豆漿濃鬱多了。

而且這豆腐是用石膏點的鹵,那豆腐嫩的啊,入口即化,今天有魚有豆腐,做一個野菜豆腐魚湯。

吃貨的世界是吃了一頓立馬就琢磨下一頓,蘇魚那肯定是一樣的,都開始幻想晚餐的美味了。

接近中午,有一隊馬車停在茶棚處,這馬車派頭不小,要四個護衛保護著一輛馬車。

趕車的仆人跳下馬車,放下腳蹬,掀開門簾,扶著一個穿著錦衣華服的五十歲的老者走了下來。